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诞生以来,青藏高原交通事业经历了骆驼时代、汽车时代和即将到来的火车时代。而有一个人,不但经历了前两个时代,并为第三个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就是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一文讲述了当年他在“世界屋脊”上修建公路时那惊天动地的壮举。  相似文献   

2.
我烦躁地打开笔记本,身旁没有一个同学是熟识的。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参加这次比赛。刷刷地在本子上写着东西,却在想着同班同学。蓦地,窗外走过一个身影,不知为什么,我被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小学同学。她并没有看见我,但我的心情却由此而好转了起来。我激动地看着窗外,陆陆续续地,有人走过。“一个,两个,三个……”默念着数字,想起了六年的小学时光。毕业已有一年多了。不久前的一次聚会,面对着共同走过六年风雨的同学们,大家俨然已不再清楚记得,记忆的收藏本里却依旧收藏着小学里的那一片天空。法国梧桐的叶子随风飘落,带走了过去的繁华与旺…  相似文献   

3.
张定一诗选     
青藏高原览胜青藏高原博见闻,江河源远汇沄沄。南瞻唐古峰披雪,北望昆仑岭入云。玉宇虹桥*围锦帐,霞天花地漫馨氛。亘荒开发看今日,万里山川绿化耕。*各族人民喻称青藏公路、航线、输油管道、铁路为“彩虹”、“金桥”、“天路”。菊花小鸡图质丽寒霜傲,尘寰点缀佳。雏鸡戏庭院  相似文献   

4.
青海梵音     
青藏公路零公里处是青藏公路109国道的起点。标志着从这一刻开始进入青藏高原。“日月山”、“倒淌河”很快被我们抛在身后,海拔也迅速攀升,公路在山间盘旋,云雾在窗外掠过。 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当吉普车翻过一座海拔约4000米的垭口时,前面的道路豁然开朗。极目远眺.笔直的公路延伸到天际,河卡山口.海拔3910米:鄂拉山口,海拔4498米;姜路岭岔口.海拔4458米:我们正在一步一阶地走上高原。途径一个很大的海子,当地人称之为“苦海”,让人想起佛语中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写过我的艺术生涯,取名《牡丹传奇》。我的一生,“传”是可以传的,“奇”却并不奇。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奇的话,大概是我蹒跚走过的艺术道路艰苦而曲折,与一般艺术家走过的路略有不同。正如一位熟悉而尊敬我的中年作家说的那样:“陈伯华度过了艰辛苦涩的童年,奋勇搏击的少年,苦闷彷徨的青年,欢乐成功的中年,生活在高风亮节的晚年。”当然,“高风亮节”是对我的过誉之词:我只能说,我的晚年对党和人民,对自己,都是问心无愧的。  相似文献   

6.
夜·月·人     
月影横斜。在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它在历史中的漫游。穿过浮华糜烂,走过悲凄无奈,跨过沧海桑田,终于来到一扇古朴陈旧的门前。是谁在高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我好奇地推开门,却见一个别致的小园:一人,一桌,一杯酒。杯中清酒倒映着的却是一个寂寞的表情,那是盛唐一颗大大的眼泪。是你,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才读得懂你的情思。别人都以为你豪放不羁,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还会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人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可当你还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和第二大河黄河分踞中国南北 ,自西向东横贯中华大地 ,一向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不少志士勇敢地去探索 ,企图弄清江河源之所在及其景象如何。但因江河源深处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 ,限于条件 ,历代均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江河源一直是个未揭开的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国家修建了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 ,进行了包括江河源区在内的大规模航测和实地调绘 ,并多次组队考察江河源 ,终于揭示了江河源区的真实面貌 ,从而也明确了江河源区在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因为江河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一…  相似文献   

8.
风霜雨雪 《旅游》2002,(5):36-37
“路漫漫其修远兮”.一个人如果喜欢上了旅游.他的路就不会有尽头。20年来我走过了东至成山头.南到海南。西达喀什.虽然谈不上旅行什么家.却也饱足了眼福.得到了一次次人生的体验.它永远伴随我面对人生路上的艰难与坎坷。  相似文献   

9.
高原大道     
青藏公路是构成青藏高原历史与现实图景诸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堪称青藏高原第三城的格尔木雄踞荒漠戈壁,半个世纪以前她是挺进西藏的桥头堡中转站,而如今.她却成功地转型为了集多种矿产资源、冶炼、交通等于一体的高原现代城。无可替代的战略、交通和资源优势.加上“汉、藏、蒙、回、哈萨克”等多民族文化并且凝练出了自己独特的内涵.已经使得这座建城不过一甲子的高原移民城,之于青海、西藏甚至整个青藏高原的作用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在“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我国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西部开发。四十多年前,我有幸参加了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今天,当青春化作一页页日记,回头看看走过的人生之路,我的心又回到昔日核基地艰苦创业的年代。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文地理》2020,(1):66-69
可可西里,蒙语“青色山梁”--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板块,竟然会和“无人区”三个字组成一个固定词汇--可可西里无人区。从拉萨出发,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驱车到达沱沱河,需要1天多时间;从沱沱河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需要2天时间,因为时速最高只能达15公里每小时。从青藏公路下来,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变化的不仅是行车的速度,还有与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曰子。  相似文献   

12.
老杨 《丝绸之路》2005,(1):48-50
五月的嘉峪关阳光温和,微风拂面。站在宾馆房间的窗前,就能看到逶迤连绵的祁连山像一道黛色,被浓浓地抹上了天边,那透出的雄浑壮美让我这个长期困守在都市的“城里人”,平生第一次领略了什么叫大气,什么叫大气磅礴。可不是吗,就在这种大气磅礴中嘉峪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有了别人无法“克隆”的印迹,有了自已独一无二的特色。仿佛人也大气起来了,因为要去“七·一”冰川。这是离城市最近的冰川。从嘉峪关市乘去镜铁山矿的火车,然后再转乘汽车。近四个小时,到了海拔3400米的冰川脚下。脑袋开始有了发晕发沉的感觉,腿上像吊了沙袋,没有食欲。这…  相似文献   

13.
赵宗福 《攀登》2010,29(5):7-9
一、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与“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的关系 首先,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在特殊时期的进一步升华、发展和充实。任何一种精神力量都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产生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丈量到藏北     
高东风感慨:他回到城市,从嘈杂喧哗的人群中走过,却发现自己不曾留下一点痕迹,好像从未存在过。当他在路上,一脚油门,车从土路上奔驰而过,带起的土烟在半山一条线飘着,“这是我人生的轨迹”这可能是高东风最后一次进藏了:作为一名国家一级的风光摄影师,四十多年来他4次进藏,踏遍高山荒漠。如今他年逾五十,决定最后“再疯狂一次”。说这话的时候,高东风笑称自己是“酱油人”。这一趟让他浑身晒得黢黑,他后来在办公室“捂了”两个月,伸出手,手背上还是浅褐色的晒斑,细细密密。临行前,很多老朋友听说他耍单人单车走这一趟,眼睛都瞪得很大。后来他对我说,他矢口道人家心里想着:“老高疯了。”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公路修到我的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这是对青藏公路的赞美,更是对参加西藏建设人们的颂扬。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沧海桑田、天地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双重跨越,到处欣欣向荣、满目勃勃生机。当彩旗飘扬、万众欢腾,举行庆典的人们向宏伟的布达拉宫汇聚时,群山环抱的古城拉萨深深怀念那些为西藏建设做出贡献的英雄们。“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就是众多的建设者之一。1953年春天,当西藏军民吃粮告急时,是…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1997,(6)
1941年我从重庆出发到香港。由于绕道福建和上海,这次旅程是我平生最长的一次。在这以前我还没有走过这样长的路,在这以后除了出国空航以外,也没有一次旅程超过这次。因此事隔56年后,凭记忆对这次旅行做一点记载。  相似文献   

17.
“文革”期间,范用在一次批斗中被打断了肋骨。他到医院求治.坐在诊室外等候,此时.传来护士的高声大喊:“饭桶!”没人应答,护士再叫:“饭桶!”范用猛然醒悟.想到可能是护上把“用”字看成了“同”字,连忙大声答应:“有!”屋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有人能起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与和平解放西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83年夏天,我携带着雪域高原的风尘,来到风景秀丽的疗养胜地北戴河。一天上午,我来到了小平同志下榻的海滨寓所,正碰上小平同志要下海游泳,作为一个30多年前在他的麾下战斗过的老兵,我毫不拘谨,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直率的语言,向他汇报西藏的情况。 早在1958年8、9月,小平同志就两次提出修筑拉萨至黑河(那曲)的铁路路基。1979年还批示了西藏修筑铁路的路线。这次他又提出了修路的问题。开始我还以为是指青藏公路铺沥青路面的情况,后经他提示,才意识到他说的是铁路,并问走哪里。我回答说:“还是走青藏线。”他又问:“盐湖怎么办?”我说:“盐…  相似文献   

19.
1956年春夏之交,60岁高龄的全国政协委员、原国民党北平市长何思源意外地获得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在全国政协一次座谈会上,何思源获知中央正在组织一支规模宏大的代表团,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大会,会后还将在青藏高原开展慰问活动。代表团团长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何思源欣喜异常,立即致函他早年在法国时的同学陈毅。信中他自称:“……我少年习武,有飞檐走壁的功夫,如今虽年过花甲,但身体很好,可以爬山涉水……”老先生恳切地“请陈副总理批准能够荣幸地加入中央代表团这一光荣行列”,“那怕当一名工作人员”。不…  相似文献   

20.
走进东林书院,我感觉走进了一座神圣的殿堂。来这里游览的人心境大有不同,既不像在常州中国恐龙园“穿越侏罗纪”、“冒险恐龙岛”那般刺激,也不像春游芳草地秋步花月下那般轻松。我的整个心绪被浓缩成两个字:凝重。我此行的目的,不是观花看景,而是在作一次良知上的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