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淇县石佛寺田迈造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迈造象位于河南淇县东北九公里石佛寺村石佛寺小学内。清代顺治《淇县志》记载:“石佛寺在县东北十八里吴里社,魏永熙二年创建,明洪武三年重修”。田迈造象通高2.95米。碑身高2.75米、宽1.25米、厚0.17米。座高0.20、宽1米。造像石刻整体呈莲瓣形,顶略残缺,现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2.
王长启 《丝绸之路》2013,(23):66-69
◆骑狮带鹰拴马桩 通高210.5厘米,桩截面25×25厘米。骑狮桩首,骑狮人头戴圆顶帽,后留长辫,留八字胡须,嘴带微笑,身着圆领宽袖长袍,身前倾,左肩落一鹰,双手紧抓狮耳,欲赶狮子起立奔跑。似看到了前方有新的猎物,放鹰捕捉。狮子粗眉凸起,大眼睁开,如意形高鼻,呲牙咧嘴,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郫县红星公社九大队五队社员在距县城西约3公里的娃娃坟取土,发现一座东汉晚期砖室墓。墓已残毁,只剩残陶镇墓兽一件,石刻墓门两扇。墓门系用黄沙石板刻制,每扇通高1.65、宽0.7米。现将门上石刻简介如下: 右扇墓门(图一)以中部铭文分隔上下两组图案。上部刻一出游图,有马一、轺车一,车  相似文献   

4.
张沛 《文博》2000,(6):44-49
众所周知,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后的合葬墓——乾陵陵园,有一通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的碑形石刻,因其初无一字,故称之为“无字碑”。据测量,此石刻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约98.8吨。相传系由“于阗国所进”。首雕八螭下垂,两侧线刻升龙,趺镌狮、马相斗,其形体之高大雄浑,雕刻之瑰丽精美,于唐代陵前置物中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5.
张沛 《陕西史志》2001,(6):39-43
众所周知,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后的合葬墓——乾陵陵园,有一通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的碑形石刻,因其初无一字,故称之为“无字碑”。据测量,此石刻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约98.8吨。相传系由“于阗国所进”。首雕八螭下垂,两侧线刻升龙,趺镌狮、马相斗,其形体之高大雄浑,雕刻之瑰丽精美,于唐代陵前置物中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6.
少司马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祥县郢牛镇地区,县第一招待所后院内有一座明代精美的石刻,“少司马坊”,它创建于明万历九年四月,是左兵部左侍郎曾省吾所立,至今有三百八十余年的历史。坊为重檐歇山顶,六柱三门;通高11米;宽9.9米;深中间为2.6米,两边为2.45米;中间门宽4.3米;两边门宽1.6米,坊高四层,横坊的两面有全浮雕精细而别致的石刻,从上至下具有雕刻的内容为凤凰与牡丹、双龙  相似文献   

7.
山西吕梁县石楼镇又发现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59年8月间,吕梁县石楼片罗村公社沙窑管理区桃花庄生产队,社员王月亮在耕地时发现了铜甗等古物,县里闻讯后即派人前往勘查.经过清理查对,这批文物位置都有移动,由于长年的水土流失,墓只留下竖穴腰坑残迹.墓南北长2.5、东西宽1.7米,在40度的斜坡上,北深1.4米,南深O.9米.腰坑在墓的中间,东西边沿已看不清,只在不同的位置上有两具尸骨.出土物大致可分为铜器、玉器、金器、骨器等四类,铜器中有食器、酒器、兵器、工具等.现分述如下:1.饕餮纹鼎通高24.5、口径20厘米,重2.5公斤.直耳柱足,腹部饰饕餮纹.(图2左)2.雷纹鼎通高25.5、口径24厘米,重2.8公斤.直耳柱足,腹有带形的斜角雷纹,耳小.(图2右)3.弦纹甗通高57、腹围59厘米,重11.5公  相似文献   

8.
一齐云塔座落在今白马寺山门之外东南不远的塔院内。内有青石古碑三方,凉亭一座。南临郑洛公路和陇海铁路,东面约三华里处,乃是著名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齐云塔为白马寺游览区内的主要文物古迹之一。齐云塔是一座密檐式砖塔,叠涩檐计十三层,平面力形,通高25米左右(图一)。塔的底部为正方形的束腰须弥座,每边长约7.8米,其束腰处每边长约6.76米,齐云塔  相似文献   

9.
2013年1—6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发掘了两座南朝大型砖室墓。两墓东西并列,东南距狮子冲石刻约400米。两墓规模庞大,墓室砖壁上均发现了拼接整齐的砖印壁画,尤其是1号墓西壁上的"竹林七贤"砖印壁画,在全国范围内皆属罕见。两墓各出土一块纪年砖,为判断两墓的埋葬时代及墓主人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晋东南沁县城北六十里,南(?)水村的东北土台內,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古代石刻造象出土。1967年秋季山西省文管会协同县里进行了清理。这里石刻的特点,是数量种类多,包含年代长(从北魏到宋代),只是保存上較差,已有部分殘破。石材即用当地的白砂岩块,全部石刻按出土时的块数計算,約近千件(封里图1),茲就清理后初步了解的情况,略叙如下: 1.石塔造象:約五十余座,均为五石迭成,作方柱形,由下而上逐漸收小,通高4米左右,每节均为四面造象,都是北朝时期的作品,其中此較重  相似文献   

11.
1982年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富县钳二弓西太奇村发现一尊元代石刻造像。这尊造像当时存放在该村一寺庙内,同年文物部门将这尊石刻造像运回县城保管,总编号87号,现介绍如下: 造像通高83厘米(封三:2)装彩、高发髻,双目平视,鼻高而直,嘴微闭,身披褒衣博带式大衣,下身着裙,胸饰璎珞,腕带手镯,飘带由左臂下垂至手和座往下,右飘带由右手向外绕臂下垂于座,右腿上曲,右手俯膝手拿如意,左腿下垂脚踩一朵仰覆  相似文献   

12.
扬州西汉“妾莫书”木椁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7年10月,在邗江县甘泉公社老山大队发现一座大型木椁墓(图一)。墓内出土"妾莫书"银印,因名"妾莫书"木椁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这座土坑木椁墓的封土现存1米多高,墓向正南。墓道为斜坡土坑。靠近墓门处立一排木方,呈""形,可能作挡土用。椁室长7、宽4.5米(图二)。墓底有8米长的垫木两根,在垫木上横铺十二块30厘米厚的底板,再在底板的三边(东、西、北),每边立放三块楠木壁板(即外椁壁板),通高  相似文献   

13.
万年寺铜普贤像和无梁砖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嵋山万年寺北宋初年铸、铜质普贤骑象巨像(图一),通高7.35米。其中头冠高0.80米。面至颈高0.62米。身高(颈至莲座止)1.60米。腹部横宽1.73米。莲座高1.30米。座最宽处2.53米。白象身高2.75米。身长(鼻中至尾止)4.65米。象背宽2.34离米。胸围长6.85米,颈围长4.15米。象鼻大处围长1.48米,最细处围长0.82米。鼻尖高地面0.08米。腿长(连足至所踏莲花磴平面止)1.50米。腹部距地近处空隙为1.32米。前后足距离2.10米。象耳1.30米。牙分布在嘴的两侧,每侧三颗,长皆1.15米。四足各踏一莲花磴,磴高0.28米。直径1.15米。四磴皆同。 此普贤骑象像,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太宗赵炅敕命内寺张仁赞,携金于四川成都铸造,奉安于峨眉山白水寺(今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金沙巷战国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6月,成都市金牛区城乡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光荣小区金沙巷南侧建设住宅楼时发现一批战国兵器,我队立即派员前往,发现这些兵器出自一座土坑墓。经勘查,在该楼基础内共发现战国土坑墓4座,其中一座破坏殆尽,另外三座大小形制相近(编号:93CGM1~M3)。M1北偏西5°,M2、M3正南北方向。4座墓葬从东到西最远的间距5.9米,最近的间距不到2米,均为狭长形土坑墓,开口被破坏,现距地表约3米,打破黄土层,构筑在沙砾石层上。三座墓均以木板为葬具,M1、M2随葬器物以铜器为主,有少量陶器,M3及另一座被毁墓葬只随葬数件陶器。  相似文献   

15.
山东诸城出土北朝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岗 《文物》1986,(11)
1978年5月,山东省诸城县林家村镇青云村农民在村内取土时,于距地表深1米处发现一陶罐,内藏铜造像6件,铜狮1件。现简介如下。 1.太和十四年(490年)造像为单身立佛像(图版捌:1)。通高11、像高6厘米。佛高髫,长面,着通肩大衣,手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一圆座上。座下为四足床。佛身后有舟形火焰纹背光。背光后刻铭文"太和十四年益□□□为二□□身修一躯□□□"(图一)。 2.太和廿年(496年)王女明造像  相似文献   

16.
在滨绥铁路线亚沟车站(车站距哈尔滨东南方51公里,海拔高度200米)东5公里处,有一座叫石人山的花岗岩山。目前在这座山上正进行着采石工程。约当这座山中部南坡突出的悬崖上有一些画像石刻。据笔者所知,这些石刻画像还没有人介  相似文献   

17.
<正> 1989年3月16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乡北宅村村民谷风廷在挖掘墙基时发现了这座砖室墓,3月21日至25日市文物保管所和矿区文化馆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墓葬结构及出土文物简介于下: 一墓葬结构:该墓为一座单室圆形穹隆顶砖室墓,墓门在正南方;墓道长1米、高1.5米、宽1.2米,上部券顶用长0.36米、宽0.18米、厚0.06米的绳纹砖纵砌而成,下部用青砖砌筑。墓门外用青砖封堵。墓室通高3.5米、直径3.4米,地面南半部分为夯土面,北半部分为青砖砌筑的尸床。尸床高0.43、长3.3米。尸床上遗存有一男一女的骨殖,男子身长1.7米、女子身长1.6米,因年代久远,尸骨已朽,该墓无疑是一座夫妇合葬墓。(照1)  相似文献   

18.
《福建史志》2012,(5):45-45
位于松溪县城西虎山公园一座七级古塔——奎光塔下的一片草坪前.竖立着当地多年来收集到的历代碑刻10余块,其中有一块高2米、宽1米的青石草书石刻碑铭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经文物专家考证、认定为我省现存最早的古代交通法规实物之一——南宋交通法规碑。  相似文献   

19.
陕西陇县边家庄出土春秋铜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琦 《文博》1989,(3):79-81
1982年12月,陇县东南乡边家庄村四组村民在盖房时发现一座墓葬,我们闻讯前去清理时,墓已遭破坏,只收到部分文物,现简报如下。 1、铜铃 5件,形制大小完全相同。扁体,半环状钮,钮下有小孔,用以穿系铃舌。铃舌椭圆形,现仅存三个。体饰一“田”字形格纹,田字一正中有一小方孔,田字内饰雷纹。(封二:1,图一:1)通高7.5、铣间4.5厘米,各重0.05公斤。 2、马衔 2件,  相似文献   

20.
河北涞水唐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北涞水唐墓清理简报朱学武图一:墓葬地理位置图1989年10月,涞水县东明义乡东明义村农民任国明在宅院内挖地窖时,从3米深处掘出汉白玉石刻墓志盖一块。我所得知后前往调查,发现是一座唐代墓葬,随即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葬的地理位置和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