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中世纪法国王室的"圣德尼崇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宗教氛围浓郁的中世纪西欧,几乎每个社会群体都拥有自己的守护神(庇护圣徒),法国王室亦不例外,它也常年沐浴在其守护神圣德尼(Saint Denis)的圣光之下。通过对"圣德尼崇拜"发展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一崇拜的确立虽非一帆风顺,但在法兰西王权和圣德尼修院的合作经营下,圣徒德尼终究成为法兰西君主的守护神、国家的守护神以及王权象征物的守护神。正是在"圣德尼崇拜"这一官方意识形态的辅佑下,法兰西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法兰西王权开始走向绝对化。然而,绝对化的法兰西王权最终灰飞烟灭,隆崇的圣德尼修院最终亦败落凋零。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以来,特别是康熙二十二年清朝统一台湾之后,闽粤两省的百姓纷纷移居台湾。随着两省百姓的入台,闽粤民间的神权也传入台湾。移民入台后,一般以乡籍而类聚,同籍人聚居在一起,形成一种以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群体。这种地缘群体一般都奉把祖籍地的乡土神为守护神。当时信仰的大致情况是:泉州府移民车广泽尊王,漳州府移民奉开漳圣王,汀州府移民奉定光佛,广东移民奉三山国王。因泉州府移民最多,其守护神信仰也最复杂,各县移民又有各自的守护神,安溪县移民奉清水祖师,永春、德化的移民奉法兰公,同安县移民奉保生大帝,惠安县…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及唐代女性社会群体研究》一书是西北师范大学黄兆宏教授主编的一部关于妇女社会群体研究的著作。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及新颖的观点,将南北朝、唐代妇女的生活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出来。女性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大组成部分,其方方面面都是一个时代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古今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现实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现实关怀又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5,(7)
<正>人类天生就生活在社会中,有社会必有组织,有组织也就必然产生社会权力。无论在史前还是在历史时期,社会权力都是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葬仪是一种仪式,它表明什么样的社会群体需要埋葬在一起,这样的社会群体有什么样的死亡观念,同时也对活人社会展示社会群体的社会权力和威望。收入本书的大多是作者已经发表的从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化事象(即事物和现象),是区别该民族与他民族、这个社会群体与那个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民俗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我国学把一般的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游艺民俗和信仰民俗四类。信仰民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准则”的习俗,即对某种“事象”的崇拜习俗。民俗具有传承性,同时又有变异姓,信仰民俗也不例外。但无论其怎样变化,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  相似文献   

6.
晋中商人的角色特征与阶层流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苑 《清史研究》2002,(2):76-86
商人阶层是晋中地区最具特色的社会群体。他们一方面结交高官 ,另一方面以多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追求塑造本阶层的社会中坚形象。但是晋中商人不具有独立于主流道德伦理之外的意识系统 ,他们的社会角色是一个尴尬的双面角色。同时 ,晋中商人具有浓厚的士首商末意识 ,经商致富后他们的人生走向大多再次回流仕途。随着晋中社会向近代迈进 ,商人阶层呈现出旧阶层淡出、职业化凸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习惯法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习惯法是广西壮族民间强制性的准法规范.它作为一种巨大深厚的社会存量,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收纳、共享,成为壮族共遵共循的行为准则.本文对壮族习惯法的审理、处罚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壮族习惯法突出呈现出植根的乡土性、内容的生活性、管辖的地域性、运作的强制性、法规的不成文性和程序的不完善性等特征.并在壮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诸多功能:维系功能,理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功能,排解纠纷,协调关系;制约功能,规范行为,惩诫恶行;传承功能,传递民族文化,宏扬民族精神;教育功能,寓理于法,培养社会角色.时至今日,它与当代农村的乡规民约相互渗透、结合,和国家制定法一道,共同规范调整着壮族地区的社会关系,成为现实存在的对国家法律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8.
高鹏程  刘平 《安徽史学》2016,(2):79-84,116
在"汉奸"与"亡国奴"之外,抗战时期沦陷区的中国人还存在一个"第三者",即为数众多的民间组织与民间教派。本文旨在以抗战时期沦陷区的道院——红卍字会为视角,探讨当时作为"第三者"的社会群体之功能、地位与历史评价问题。沦陷区的红卍字会多有存在,甚至颇有发展,开展社会救助。在民族主义与外敌入侵发生严重冲突的抗战时期,沦陷区红卍字会的精神世界并不能超然物外。国民政府可以接受沦陷区红卍字会的社会救助,但敌视红卍字会的道院信仰,警惕其成员的附逆行为。为此,沦陷区的红卍字会在宗教活动上有所收敛,并自行处理了部分附逆成员。日伪方面更多的是把沦陷区的红卍字会定位为社会救助组织,在政治上拉红卍字会会员入伙,对红卍字会之道院信仰干涉不多。沦陷区的红卍字会,一方面利用日伪政权对自己的定位,继续开展社会救助;另一方面,沦陷区的红卍字会会员也不乏附逆之人。对沦陷区的民间教派——民间团体开展研究,尤其是开展红卍字会这类慈善团体的研究,可以丰富人们对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认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这些团体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角色、功能与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元初江南儒士的处境及社会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更替,使原先在江南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士阶层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客观环境与元政权笼络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江南儒士阶层迅速分化。有的仍以遗民自居,敌视元朝;有的拒绝仕宦,归隐民间;但大多数江南儒士开始承认元朝的统治,接受元政权任命的学官,于是江南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学官组成的社会群体.儒士阶层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战国舍人     
舍人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权贵身边充任家臣的角色,与权贵形成了一种松散蓄养关系.舍人身份地位虽然低于宾客、门人,但转升为职官的几率却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武卫中军是晚清武卫军中唯一一支经奏准招募的军队,是武卫军总统荣禄的亲军。该军虽然营制较新,饷章较丰,武器配备较先进,但军官缺乏统领新军的能力和水平,训练、教育方式方法落后,兵源构成复杂,训练、教育时间较短,使得其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差的军风、军纪和作战能力。因而,它也是武卫军中成军最晚、裁撤最早、军纪最坏、练兵最不成功的一支军队。《谕武卫中军告示》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军的一些背景、训练和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世纪中后期的法兰西王统理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就政体而言,在封建时代,除极少数国家采用共和政体而外(此类国家多为规模狭小的城市国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以王(皇)位世袭的君主制作为其政体形式。为了使自己的政治统治能够长治久安,封建王朝总是千方百计地要为君主本人及其王朝血统制造舆论,从而使之蒙上...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