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古时是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而构筑防御工事的必然地带。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王朝几乎都在陕北修筑过长城。如今陕北榆林地区共存有6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是我国长城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曾经收听过一档新闻节目,说的是在长城上举行的“万人太极拳”活动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播音员不无感慨地说,太极拳在哪里不能打,为何非要上长城?一万多人的重量,岂不是对长城的践踏。而毫无疑问的是,“长城”比任何群众广场、大街小巷更能吸引媒体的眼球。“长城”在中国不仅是一处景观,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是古而有之的“与天争斗,其乐无穷”的思想的象  相似文献   

3.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上篇)史念海我国长城的建筑,起源甚早。春秋之世即已有之①”其后至于战国,就更为繁多。齐、楚、韩三国自各有其长城,魏有东西两长城。燕赵两国又有其南北两长城。秦国所筑更多。前后就有三条。就是七雄之外的中山国,也难得...  相似文献   

4.
<正>"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长城因其大,而成其伟大。也正是长城之大,导致了长城保护的重重困难。首先,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一座文物意义上的长城,而是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高度符号化的长城。长城被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期以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持续关注。只要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长城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长城是各国邮票、明信片上的"常客",无数企业的商标,亚运会的会徽,人民解放军、公安的标志……然而,这些长城的形象,无一例外选择了整齐的垛口和高大的敌楼。以八达岭为蓝本的长城形象,无疑是万  相似文献   

5.
明长城防卫武器及生活用具兆勇明长城与历代长城一样,是作为军事工程而修筑的,是在与塞外蒙古族纷争之地建立起的防御体系。遇有战事,守兵凭借这一人工屏障登城打仗,闲时则在长城腹地开荒垦田,补给军用,生产和生活。所以长城防卫武器及生活用具是我们需要调查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北魏泰常八年长城寻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拓跋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以后,曾两次在北方修筑长城,第一次是泰常八年(公元423年),“正月丙辰……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①。还有一次是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中书监高闾建议:“於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如其一成,惠及百世”②。这两条长城与阴山山脉呈相同的东西走向,太和八年长城修筑在阴山以北,李逸友先生在《中国北方长城考述》③一文中,已证实了这条长城的存在。对泰常八年长城的争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对长城经过的“长川”及西至之“五原”存在分…  相似文献   

7.
先秦燕文化是构成早期长城文化带的重要范畴。燕国作为北方农耕文化中心,与周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长期对峙和交融,形成兼容并蓄的文化格局。从西周至战国,先秦燕文化从滥觞、成熟逐渐发展至鼎盛,并强势扩张,造长城以拒内外之敌,其在北部边界抵御东胡等游牧民族的“燕北长城”及在易水流域防御齐、赵等国的“燕南长城”,是长城文化带初期成型的标志性建筑物。通过对“先秦燕文化发展谱系”“战国时代的燕长城”“燕文化在长城沿线的传播与影响”三方面的探究,建立起对先秦燕文化和早期长城文化带动态而立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8.
论宁夏长城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锋  郭来喜 《人文地理》2000,15(2):41-44
长城是历史的巨大遗赠,是中国永远不倒的旅游王牌。宁夏自古为祖国北部边防前线和边塞要地,历代修筑长城的总长度达1500多公里,素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称。这些长城遗迹已越来越受到破坏,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保护,或从旅游开发角度都应纳入宁夏总体规划之中,并作为宁夏可持续旅游的优先发展领域。为此,宁夏应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选择不同代表地段加以维护和仿造,采用"长城徒步游"、"自行车长城游"、"越野车长城游"、"直升飞机空中长城游"等不同旅行方式,推出"历代长城大系游"、"原始长城风情游"、"沿黄河长城游"、"沿公路长城游"、"沿沙漠长城游"等。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临洮",《括地志》首倡"岷州"(今甘肃岷县)说。此说成为信史,主要决定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据《史记·匈奴列传》"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的记载,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本自河套而南,与起首于今临洮县北30里地方战国秦昭王长城之首起、走向完全不同。二是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本为"因河为塞"(即以河水为城)式长城,实非由人工在地面上夯筑而成的绵长墙垣,所以首起地根本不会有长城遗迹供后人寻觅和研究。据此,若执意采用实地探寻长城遗迹的方法以论定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三是"临洮"县名,因战国秦和西汉初的两次"搬家",以致使其所涵盖地域发生了两次由北而南、由大而小的变化,加之司马迁笔下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临洮",为西汉初县名,从而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临洮"为今甘肃岷县是不容置疑的。部分学者关于今临洮县北30里地方长城遗迹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说,实为误断;关于"临洮"是"泛义词"之说于史无据;今岷县、临潭等县境内长城遗迹,与秦始皇万里长城之西段无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至2012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和开展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全程合作并提供支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是对我国境内的各时代长城资源进行的首次综合性专题科学调查,调查范围之广、难度之高,调查数据量之大,均属罕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采用"文物定性,测绘定量"的模式,系统应用空间信息技术,获取了全面、完整、翔实和规范的长城资源数据。在此基础上,应深度开发和利用现有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并在今后长城保护管理监测中继续提高信息化水平,探索人工与技术有效结合的可持续性平衡,保障数据更新模式与运行成本的可行性,使空间信息技术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阿坚  陆岗 《旅游》2002,(5):14-15
“野”长城是相对于已正式开发为旅游景点的长城——如慕田峪、八达岭而言的处于自然状态的长城遗迹,因为未经修缮而保存岁月峥嵘的原貌,野性而沧桑、惊险而刺激,成为不少游人富有个性的选择。春天来了,万木华发,假日登一登“野” 长城很过瘾!  相似文献   

12.
长城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境内现存的长城,有战国长城和明长城,战国长城又有秦、魏两国之分.由于较少系统的考古发掘和调查,部分长城,特别是秦国东部几条长城的全线走向、形制以及附属设施等尚未完全明晰,一些长城的性质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据已有的资料,陕西长城的基本情况是:  相似文献   

13.
齐鲁货币文化比较研究孙敬明首先需要说明,本文所谓之齐鲁是广义的文化概念,时间上分作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四期;地域范围主要参照《管子》所谓“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的区划,乃以今日所能见到的西起岱阴,沿泰沂山脉,蜿蜒起伏千有余里,而东从胶南入海...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0,(10):28-29
“舟楫之胜可敌长城之雄”,说的就是京杭大运河。就像长城在众人心中“重千斤”一样,大运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同为中国古代工程奇迹之一,它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大运河。  相似文献   

15.
唐山境内的长城碑刻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境内的长城碑刻资料穆远学君陈环李长浩在唐山境内长城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献石刻,都是有关长城的真实记录。这些宝贵的资料出于守城官兵和工匠之手,不见于地方志等文献记载。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这些石刻分为长城包修碑、长城沿线记庙...  相似文献   

16.
史传秦始皇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不朽的历史业蹟,后世妇孺尽如。所以凡言万里长城,众人必指秦始皇。但实际上,在始皇之前,已有东周列国之长城;始皇之后,又有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各代修缮和增建的长城。长城的修筑历时长达两千余  相似文献   

17.
国人喜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长城沿线的百姓自然要吃长城。 当然,即便有法可依,鉴于长城之长,执法成本之高,我们也要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远见卓识和自律约束,寄希望于相关的职能部门守土尽责。  相似文献   

18.
<正>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东南八公里处,因长城建在大小金山之上而得名。 金山岭长城地势险要,视野开阔,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登城远眺,山恋似波涛起伏,长城如巨龙盘旋,腾飞于云山雾霭之中,古塞雄关,遥遥万里,不愧为明长城之精华。国务院于1988年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段长城原属蓟镇古北路著名关隘古北口所辖明长城的一部分。它东起望京楼,西止龙峪口,全长十五公里。沿线设有大小关隘五处,筑有结构不同、形式各异的敌台六十七座。古北口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战略要地,它与居庸关东西对峙,是华北平原通往坝上内蒙草原乃至辽宁  相似文献   

19.
北齐长城考     
尚珩 《文物春秋》2012,(1):46-53
北齐王朝作为一个地方性政权,立国仅28年,却前后兴工7次,共修筑了5道长城,纵横数千里,其工程之大,在秦汉之后、明朝以前的长城修建上可推为第一。但由于有关史籍记载不详,地望多变,使后人对北齐长城分布、走向的认识产生混乱。本文立足田野考古调查的成果,并结合史料的有关记载,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结论,对北齐长城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崔薇 《旅游》2003,(9):16-17
上下千年横贯万里的长城曾经那么安静地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也与长城脚下人们的田地和房屋为伴,同他们的生活有着某种无法分割的联系。近年来,在长城保护声音下,也有不和谐的“音调”从长城沿线上传未。一项“长城守望者”们近期的调查显示,仅北京郊区的长城沿线上,收取门票,招揽生意的“长城景点”竟选三四十处之多,那些生活在长城沿线上与长城相伴的人们又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利益驱动下,非科学、非理性,甚至是非法的短视开发的直接后果可能是长城的短命。“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万里长城了”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所有朝代的墙体和道址加起来也不够一万华里。当中国人正在为我们新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报出欣喜的时候,又对长城,这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最亮的一点关注了多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