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迹贵阳方言,可发现贵阳方言除了包含来自其他地方方言的组合外,还保留了一些原古黔中地区通用的黔台语及一些古代方言,如今都还在贵阳方言中运用。"大杂烩"的贵阳方言堪称多彩。贵阳话属于中国北方方言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包括了云贵川渝全部及陕甘桂湘鄂以及琼的部分地区,贵阳方言以贵阳方音为主,但是,贵阳话同时也杂处在普通话和其他地方方言互相影响的大环境之中。寻迹贵阳方言,可发现贵阳方言除了包含来自其他地方方言的组合外,还保留了一些原古黔中地区通用的黔台语及一些古代方言,如今都还在贵阳方言中运用。"大杂烩"的贵阳方言堪称多彩。  相似文献   

2.
铁肩和尚     
原贵阳东山寺住持铁肩法师,是贵州省早期著名武术家、南派少林传人之一,对贵阳武术运动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不但在贵阳广收弟子,练功习武,平日还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因而成为筑城家喻户晓的人士。  相似文献   

3.
贵阳的书院始于元末的文明书院,王阳明思想对贵州的书院产生重大影响,在清代贵阳三书院中贵山书院为全省之冠,严修改革学古书院成为贵州近代教育的发端。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我已进入八十老翁之列,回首往事,有十一年是在贵阳度过的,从1946年7月到1957年7月(其中1955年7月至1956年7月暂迁重庆)。这十一年正是我在贵阳接受基础教育的时期,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中毕业。我一共念过四所学校,贵阳实验小学(即后来的南明小学)、贵阳扶轮小学(即铁路员工子弟学校)、贵阳二中(即今天的贵师大附中)和贵阳六中。这个时期的教育对我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46年,家父叶勉之调入湘桂黔铁路局都筑段工程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市民见到的《贵阳晚报》,是八十年代初创办的中共贵阳市委机关报——贵阳晚报,后晚报分为《贵阳晚报》和《贵阳晚报彩色版》,至今年4月1日分为《贵阳日报》与《贵阳晚报》。其实,《贵阳晚报》早于三十年代即有之,而《贵阳日报》也是1958年就成了中共贵阳市委机关报。贵阳市档案馆藏有1933年5月4日和6月9日两天的《贵阳晚报》,5月4日出版的是总第4号,估计该报创刊于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要城市之一的贵阳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人士一度大量会集于此。在贵阳,他们为了宣传抗战、支援抗战,仍旧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其中,许多知名画家,在贵阳先后举办多次画展。陈泽渊先生根据贵阳《中央日报》、《贵州日报》。《贵州晨报》、《民报》的报道,将重要的画展举办情况、社会影响等编写成文、本刊拟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贵阳志·建置志》自1982年完成初稿以来,经过认真审阅修改,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志书写的虽是贵阳地区历代行政设置的专志,但由于贵阳地区历代的行政设置,与全省体制密不可先。特别是明永乐十一年(1413)建省以来,贵阳作为省会的特殊地位,其行政设置对全省更起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负责本志编纂的史继忠、何静梧二位同志.在编纂本书时,总是注意到将贵阳的行政设置,与全省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将贵阳放到全省的总体情况下来叙述。因此,这本志书写的虽是贵阳市的情况,事实上是我省政治进程的一个缩影。贵州的政治进程,同全…  相似文献   

8.
贵阳方言随移民化而逐渐融入北方方言体系,在新的强势移民化程度的影响下,贵阳话已经成为一种弱势方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当方言失去自身的特征时,地域文化也就会因为缺乏养分越来越枯竭。  相似文献   

9.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中国棋院和贵阳市人民政府举办,贵阳市商业银行协办的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广交天下朋友”的2001首届中国贵阳国际围棋文化节于2001年8月10日至13日在贵阳举行。 围棋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是对我市多项工作的一次大检阅,这次活动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的要求,办出了影响,办出了水平。宣传了贵阳,使贵阳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鼓舞了士气,使人民群众增强了自豪感;推动了城市建设,使城市品位有了新的提高。围棋文化节虽然结束了,但把贵阳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工作永远没有结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11.
贵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新贵阳、恢复贵阳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努力。一点一滴地建构起今天多彩的文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讲起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现在的老贵阳人知道的也不多了。特别是夏天脚穿上一双麻耳草鞋,既美观又凉快,十分舒服,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记得20世纪80年代,贵阳一家新闻媒体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海外华人到贵阳旅游,离家临行前,家中老父再三嘱咐,到贵阳旅游时一定要买几双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带回来。这位海外华人到贵阳后,问遍旅行社的导游、宾馆的服务人员,以及贵阳的一些百姓,都不知道三板桥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麻耳草鞋为何物?在贵阳旅行结束后,这位海外华人带着没有买到父亲所要的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之遗憾而离开了贵阳。贵…  相似文献   

13.
王萍 《贵阳文史》2010,(1):93-94
<正>辛亥革命后,封建专制宣告结束,但是贵阳仍然是一座落后、封闭的西南腹地城市,城内多为一、二层的木房,只有富商大贾宅第和少数商铺才是砖木结构的院落房屋。民国15年(1926年)至民国23年(1934年),随着欧风入中、西学日兴、留学人员陆续回筑、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贵阳逐渐出现了西式建筑。直到今天,这些留存下来的西式建筑,仍是现代化贵阳城  相似文献   

14.
贵阳地处黔中腹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贵阳早期历史的探寻,文献记载显然鞭长莫及,近年来通过考古学的发现,逐渐使我们对贵阳早期的人类与文明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将贵阳地区人类社会历史的上限推进到了数万年前。  相似文献   

15.
历史点滴     
《贵阳文史》2013,(6):10-11
贵阳城区中山西路今贵州省教育厅及原贵阳市委后院.曾经有一座贵阳最早的公园.为明代贵阳诗人吴滋大的别墅,清代改建为臬台衙门。民国创为梦草公园。是当时贵阳城中心颇具规模的一座园林风景区。  相似文献   

16.
正刘复莘(1925—2004年)贵阳青岩人。6岁进私塾,11岁插读小学四年级。自幼受中国传统家学影响。"七七"事变后,贵阳成为抗战大后方,青岩迁入许多学校和文化名人。刘复莘遂拜迁居青岩擅画花鸟的景筱南为师专习绘画,同时又向清华中学任教的国内肖像名家李宗津习素描。小学、初中时就参加了抗日宣传画的制作。后转至贵阳达德中学就读,又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09年2月8日,《贵阳文史》杂志在南明区永乐乡举办“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贵阳文史》杂志副总编辑介绍了“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与培育“多彩贵州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贵阳文史》2011,(3):9-10
贵阳邮政总局设立 背景:1910年(清宣统二年)4月1日,按请邮传部“重定邮局区域,改以行政区域为标准”,贵阳邮政脱离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邮界统辖,设贵阳邮政总局,统辖全省邮政事务并经营贵阳的邮政业务。1910年7月1日(清直统二年六月五日)贵阳邮政副总局升格为独立的邮政总局,南清政府邮传部邮政总局直接管辖。  相似文献   

19.
悠悠的贵阳     
王郎 《贵阳文史》2009,(5):73-75
许多人可能了解或熟悉世界史、中国史,但对家乡的由来却相当默然或陌生。笔者长期关注家乡贵阳的历史和文化.感到在爽爽的贵阳中。包含了历史悠久的贵阳。本文从诸多地方史志资料的基础上.试勾勒出从远古走来的贵阳。  相似文献   

20.
《贵阳文史》2007,(1):I0001-I0001
贵阳北天主堂,位于和平路。 天主教1781年就已传入贵阳,是年底,中国祖父孙本笃从四川来贵阳传教,至1798年,贵阳信奉天主教的教徒已有上百人,教徒集银92丙,在猫猫巷买了一所房屋作集会念经和接待神父的地方,这就是贵阳称为“天主堂”的第一所房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