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墟之上的晋、魏两国都曾尝试追认和承袭夏代的政治名位,以巩固政治与军事地位,可谓“晋魏承夏位”。晋平公举夏代郊祭以祀鲧,暗示晋国能够取代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与三代等视之。魏惠王更是以夏代的后继者自居,称夏王,乘夏车,迁夏都,以天子之礼自居,在诸夏中争夺正统。魏史《竹书纪年》呈现出“夏—殷—周—晋—魏”的历史序列,抬高晋、魏两国的地位。汲冢书与清华简《厚父》皆不持禅让说,默认“禹启世袭”,肯定嫡子启的合法性。这种古史观与三晋政治密切相关:有利于巩固君主制,强化嫡长子继承制,防范能臣干政,为“魏承夏位”奠定了历史文献的基础。《纪年》“益干启位”是战国三晋人造作的逆反古史,目的是消解禅让说对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栋 《民俗研究》2020,(1):78-82
清华简《厚父》篇很可能是周初的文献,据此可以探讨夏代相关传说。《厚父》不仅明确说禹建立了夏邦,而且将禹与夏发生关系的时间提前至西周初年。简文清楚显示禹、启是前后相继的两位夏王,由此古史辨派学者过去认为禹与夏没有关系以及启与禹、夏发生关系很晚的观点都需要纠正。《厚父》篇还印证了早期文献中启之德薄或失德的传说以及皋陶具备常德、善于佐王的形象,也是与《尚书》相吻合的。同时,《厚父》亦披露了夏代关于戒酒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两周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捩点,它不仅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点,而且标志着周王室从此失去了对诸侯的统治,开启了"政由方伯"的时代。由于传世文献记载的简略与芜杂,导致对这一段重要的历史知之甚微。值得庆幸的是,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中对两周之际的历史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对重新认识这段史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研读《系年》,可以对西周灭亡的原因,周平王东迁的年代以及所谓的"二王并立"等历史事件,得出一些新认识。另外,将清华简《系年》与传世文献对比,可以发现后者对两周之际的史事的记载基本上是言之有据的,但其中的一些细节显然有失实之处,而《系年》正可补正其阙。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金縢》的发现,对解决有关历史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在周初历史研究中,关于武王开国在位年数与周公居东历史真相,历来都是聚讼纷纭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对《金縢》竹书本和传世本细加考析,说明武王开国在位三年、周公居东即东征等说法是真实可信的.《金縢》可能成篇于春秋前期,竹书本与传世本互有歧异,各见优长,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或《逸周书》的佚篇。清华简《金縢》篇"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不是篇题,而可能是《金縢》篇的序言。相传孔子编订《尚书》,《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清华简中《尚书》与《逸周书》部分篇目并存,形制相同,清华简的时代断限是战国中晚期,郭店简《缁衣》也将《逸周书》与《尚书》并称为《书》经,《汉志》"《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的主流说法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真伪问题,学界争讼已久.本文主要以姜广辉先生<<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所提出现代造伪说的五条新证据为例,从文献的载体、文辞、文法及思想内容等辨伪角度,对清华简<保训>篇真伪讨论中的文献辨伪方法论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出土文献与传统经典,对清华简《皇门》篇一些重要史事、观念进行论证、阐释:周公当政时尚有遗老,而非"蔑有耆耇虑事"。周公重视"明",提出明德、明刑,反映他重人文精神。"大门宗子"简称门子,是指贵族的嫡子。门子勤于王家,先祖"俾服在家",这涉及孝道与祭祀。"小民"指普通老百姓。"戎兵能兴"指周人认为先修身进德,以膺天命,就能消灭暴政。周人提出明德慎武的军事观  相似文献   

8.
将新出清华简《金縢》与传世本及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可证成王即位时已为少年,"襁褓说"不能成立;周公"居东"为"避居"而非"东征"。汉代古文《尚书》较之今文《尚书》,更接近原初的《尚书》本。孔子没有删订过《尚书》,也没有作过《书序》。清华简《金縢》以"志"为名,表明公元前300年前后,《尚书》尚未成书。清华简本《金縢》所记周公事迹最为素朴,应是较早记载周公历史的史籍。今传本《尚书》应不是汉代的《古文尚书》本,或根据今文说改造过。《史记·鲁周公世家》材料来源芜杂,其关于周公历史事迹的记载存在诸多错乱之处。简本《金縢》与《史记》关于周公历史记载的差异,反映了周初特别是周公历史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不断层累叠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说命》是一篇重要的出土文献,它的出现不仅使早已亡佚的《说命》重见天日,而且为梅本《古文尚书》是伪书问题再添一个新的证据。清华简《说命》篇的出现印证了前人学者辨伪成果的正确性,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伪书的价值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此外,清华简《说命》篇的出现对史实也有一定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武丁时期的文治武功。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贰)所载《系年》,主要记录春秋至战国早期晋、楚两国的霸业发展史。从体例看,各章皆具因事成篇的特点,应是一部具有纪事本末体性质的早期史著。从谋篇布局看,其全篇可分作3个部分,第1章总揽全局,归纳兴衰的根本原因,高屋建瓴;第2至5章铺叙重要诸侯国简史,展现霸业发展的基本背景与形势,开局宏大;第6至23章以晋、楚迭为中心,叙述霸业全过程,内容完整。《系年》是战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1.
《国语》记载了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诸多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并深刻总结其历史经验。它又以记载春秋时期贤士大夫的"嘉言善语"为重要特色,成功地创设了"记言"为主的史书体裁,承裁着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国语》历史叙事有很高的技巧,成功地将"记言"与"记事"相结合,以对比手法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揭示出历史的深刻内涵,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客观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并提供了"纪事本末法"叙述历史的范式。产生于战国初年的《左传》、《国语》两部名著,标志着先秦史学的发展达到重要的阶段,并为中国史学即将出现更加成熟的巨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孙卫国 《安徽史学》2018,(2):19-28,118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3.
前人认为郑玄《尚书注》"兼采今古文",但是单凭存世文献,辨别郑注哪些属于今文经说、哪些属于古文经说是个难题。而近年新出的清华简《金縢》篇是战国中晚期的古文本,通过文本对读等方法,可以推断郑氏经说主要采用了古文,亦可确知《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尚书·金縢》兼采今古文经说,构成了《史记》采用古文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张峰  孙泽涵 《史学月刊》2024,(5):113-126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史学期刊之一,所刊论文从实证维度呈现了民国史学演进的脉络与动向。《集刊》的出版,受到新旧中西学问交叉融合的影响,所载论文具有重视西方新学理、运用新见之史料、继承传统考证法的风格特色。《集刊》的作者群体,牵涉众多史学名家,反映了以史语所为中心的学术社群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学人的交往与互动。同时,史语所以《集刊》为平台,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史学人才。从国际学界背景观之,《集刊》改革编辑形式,冀图与国际期刊接轨,积极推动“本土”与“域外”学者在学术研究共同领域的交流与对话。可以说,《集刊》作为现代学术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推进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代史研究》杂志2005年第3期发表房德邻教授的文章《评“‘假如’史学”》,拜读之余,笔者也想说点什么,可是提起笔来,又觉得欲吐之言了无新意———都是新时期以来人们已经讨论得不要讨论的老话。于是踌躇:时下提倡节约,怕浪费了纸张与大家的时间;又担心思想的历程别是画了一个圆圈,如是则浪费更不可计。但愿这仅是一种“假如”,而下面的话也能供史学新进们些许参考。新时期肇始的1978年,笔者作为大学历史系的一名新生,听思想解放潮中的老师们讲历史,最受触动的便是:历史原来并不像中学教科书里说的那么简单,那么一律,那么必该如此。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一2013年7月,笔者参加了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召开的“历史理论与历史哲学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也是“国际历史理论网络”的第一次大会。“国际历史理论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s for Tlieoiy of Hissy,INTH)2012年由根特大学的几位青年学者成立,该组织虽然新成立不久,但发展势头强劲,聚集了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的专家,迄今已经举办三次学术研讨会,第四次研讨会计划于2020年在墨西哥的普埃布拉自治大学召开笔。  相似文献   

17.
邵作舟是晚清维新派著名人物之一,其代表作《邵氏危言》与汤寿潜的《危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并称为"晚清三危言"。《班卿诗草》是近期发现的邵作舟文学作品之一种,是一份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他以文学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场景和风云变幻,真实地表达了这位思想先驱者的历史认知、爱国胸怀和政治胆识。  相似文献   

18.
据清华简《楚居》所载,曾居住"为"郢的楚王达九位之多,他们的事迹也多见于传世文献。将文献与《楚居》对照可知:"为"郢近沮、漳二水和长江边,其为楚国都城的时间近60年,其建城时间不迟于春秋中晚期,鼎盛时期为春秋中晚期,战国以后降为一般城邑。综合考察,"为郢"应该是湖北当阳季家湖古城。  相似文献   

19.
"后土"人格化是土地崇拜到土地神信仰的必经阶段。《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赤鹄之集汤之屋》中,"后土"受帝命作祟致使夏后患病,表现为有具体行为的人格神。这是"后土"人格化早期形态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20.
《史学理论研究》2000,(3):148-148
《史学万象丛书》从今年起将陆续分辑出版。每辑的内容主要有 :关于中外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信息 ,有价值的和新解密的档案史料 ,译文 ,资料 ,中外史家访谈 ,专题综述 ,历史事件真相和内幕 ,历史人物、历史思潮、历史流派评析 ,历史知识 ,新书评介 ,史学研究前沿课题论述 ,书讯、简讯等等。第一辑即将于今年上半年出版 ,内容包括有 :朱可夫回忆录中的被删章节、苏共二十大台前幕后、克林顿弹劾案始末、耶苏其人其事、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遇刺之谜、纽约的发现、纳粹大屠杀、非洲华人华侨史研究、后现代历史理论评析、新书介绍等等。《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