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叶山嘉树日记》历时14年之久,体系庞大,内容纷杂。《叶山嘉树日记》主要包含三部分:叶山本人从昭和7年1月1日至昭和20年1月2日为止的日记、昭和7年版《新文艺日记》1册与17册的叶山大学笔记以及大正12年6月27日至10月5日的《狱中记》。本文将《叶山嘉树日记》按照不同时期政治立场或战争倾向进行了归类,并作出了相关诠释。作为战时一代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对叶山受战争影响、在"转向"与人道主义之间摇摆不定的精神轨迹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李公朴日记     
李公朴 (1900—1946),江苏常州人,著名民主爱国人士。1936年11月,他与沈钧儒等领导“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李公朴日记两册。本刊的前身《党史研究资料》在1984年、2002年和2004陆续刊登了由孙景贤、王健、贺秦华、安跃华等人整理的部分李公朴日记。此为日记的最后一部分。这些日记记载了李公朴在1937年、1939年、1946年间,反对美蒋勾结发动反革命内战和在国民党监狱中坚持抗日民主的战斗生活,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手稿现藏苏州市图书馆①。1990年和2002年,两家出版社据日记手稿本分别影印出版了全本日记,使研究者得以见到全部日记。但新印的两个本子都没有介绍手稿的形制。日记中的夹页及扉页等处的零散文字没有影印出来,被涂抹的部分也没有进行介绍,所以日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本。为使研究者能了解日记全本的真实面貌,笔者就在苏州市图书馆所见日记手稿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一、《森冈周治日记》新发现《森冈周治日记》即《日支时变日记》,是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第三十八联队辎重特务一等兵森冈周治的战时日记。《森冈周治日记》(以下简称《日记》)记录了1937年8月25日至1939年8月7日森冈周治亲历亲见亲闻的日军侵华轨迹。《日记》共有198页,约3万多字,其中,记载战时情况的部分有107页,还包括森冈周治手绘的19幅行军作战图。《日记》记录了周治所参与的徐州战、  相似文献   

5.
任青、马忠文整理的《张荫桓日记》为学界所称誉,然而其甲午年七月份的日记存在疑点,当是七、八两月日记的合成。由于判断失误,整理者将部分内容当成七月的内容并错误改动干支,这一点应当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6.
程瑞芳日记考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管辉  郭必强 《民国档案》2004,(4):132-135
《程瑞芳日记》是首次发现的中国人以亲历、亲见、亲闻记录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记。与以往公布与出版的中国人所写日记体回忆录不同,《程瑞芳日记》逐日所记叙的是作亲眼所见的日军对金陵女大安全区烧杀奸抢的暴行,以及她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心路历程。本所作考释是对《程瑞芳日记》及其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梁碧莹 《世界历史》2001,2(5):105-108
178 4年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 ,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该船的船货管理员山茂召回国后被委任为美国驻中国广州第一任领事 ,并多次在广州口岸进行商业活动。1 847年由乔赛亚·昆西整理编辑的《美国驻广州第一任领事山茂召少校日记》(简称《山茂召日记》) ,在山茂召的故乡波士顿出版 ①。全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山茂召的传记及其书信 ;第二部分是山茂召远航广州的详细日记 ;第三部分附录了山茂召给美国外交部长杰伊的信件和杰伊的复函。《山茂召日记》记录了中美贸易肇始的全过程 ,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成为研究早期中美关…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02,(11):61-61
伪造的书,自古有之。近代出版史上,有三大伪书曾在当时引起轰动。一是《当代名人轶事大观》,署名吴研人著。内容是把当时每个有名的人物,写几百字的小文字,记述其风趣的故事。但仔细一读,便知是假的。因为这本书发生在吴研人逝世以后,和吴研人的文风相差甚远。但究竟出自何人之手,至今考证未果。二是《石达开日记》。据《石达开日记》记载,石达开在大渡河畔被川军唐友耕俘虏后,在狱中曾写有4本日记,这4本日记后来下落不明。当时的世界书局却称找到日记真迹,印了出来。其实这些日记是常州人许指严伪作。三是《足本浮生六记》。包…  相似文献   

9.
《张舜徽壮议轩日记》是张舜徽先生1942年9月24日——1947年1月7日日记,分为“居湘编”、《入陇编》两部分.《日记》以学术为中心,探索古今,议论纵横,显示出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0.
杨瀚 《纵横》2014,(1):21-24
2006年年底,我撰写的《杨虎城大传》出版发行了。在写作过程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公布了宋子文有关西安事变的“日记”,对蒋介石日记则公布到了1932年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2001年2月,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在上海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半个多世纪前的日记——《詹庆良本日记》,日记本身并不起眼,但日记的主人却在无意间描述了一段处于历史和地理边缘的人生世态。日记中记述的那个被称为水岚的村子,五十多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这个村子还存在吗?当年那个写下日记的少年今在何处?让我们跟随本文作者,做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相似文献   

12.
刘水云  黄义枢 《文献》2007,(3):109-115
稿本《杜隐园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研究清末民初温州地方史的一部重要文献.《日记》的作者张棡(1860-1942),字震轩,晚号杜隐园老人.浙江省瑞安县莘塍镇汀田里人.  相似文献   

13.
本刊 《民国档案》2004,(3):26-34
这是中国人以亲历、亲见、亲闻记录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记。日记的作程瑞芳女士,系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第四区(金陵女大难民所)卫生组组长。日记时间自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逐日记录下了作亲眼所见的日军对金陵女大安全区烧杀奸抢的暴行,以及她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心路历程。程瑞芳亲历南京大屠杀之日记,与名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及《东史郎日记》可以互相印证,堪称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又一重要铁证。题目为编拟定。  相似文献   

14.
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义 《百年潮》2004,(7):17-24
日记用英文写成.日记中有些人名与术语是以中文标出的,为体现原貌,译者照录,特以斜体字标出.为帮助读者理解,译者在一些地方添加了一些字,添加部分特以()标出.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人物周刊》2010,(45):21-21
局长日记门。2月28日,“局长日记”开始在网上传开,香烟火爆的程度让人咋舌。12月14日,当事人韩峰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相似文献   

16.
汤雄 《江淮文史》2014,(2):102-105
正施剑翘(1905—1979年),原名谷兰,原籍安徽桐城,从小生长在山东济南,因刺杀军阀孙传芳而出名,经历颇具传奇性。近日,笔者有幸目睹施剑翘遗落的日记,日记再现了侠女的内心世界。提供此日记的人叫成功,是解放初期苏州市军事管理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自1936年12月26日送蒋介石到达南京,随即失去自由。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最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密的部分张学良监禁期间的日记中,发现了张学良到南京后写的日记。特别是自1937年1月1日起至1月14日前往浙江奉化的几篇日记,更能说明张氏在幽禁初期的心态及活动。现摘录并加以注释,以飨读者:1月1日呀!二十六年的元旦了!不只失地未复,而国权日衰,就是我今日之处境,百感交集。但我是中国人,我是个丈夫,悲愤是无用的,只有不顾一切,冲出一条血路,打倒我们的仇敌日本帝国主义,然后国事有复兴机会。昨夜梦中过新年,同乡二人来访…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15,(5):22-23
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日记的形式,是应用文。日记不一定是文学形式——当其具备了文学性之后才可以说它是文学形式(日记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功力,包括叙事、状物、抒情和修辞等方面)。日记的功能主要是实用,许多人写日记并不是为了创作或者为创作做准备。强调了日记的文学性,就对初写日记者,是一种束缚。青年人,记起了日记,就会慢慢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形式,在练习中趋向得心应手。现代社会生活繁杂,节奏快,信息多,日记便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有益的文体形式。日记,可能会成为研究近现代历史的学者重要的参考文献。一些幽暗的、不大为人注意的东西,一些历史场景中的细节,一些被歪曲了的真相,往往会隐藏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天度  孙彩霞 《百年潮》2007,(10):28-38
几年前,蒋介石后人蒋孝勇的遗孀蒋方智怡,将她保存的蒋介石日记和蒋经国日记从台湾运往美国,存放于加州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室。蒋介石的日记自1918年起,至1972年止,共55年,无日不记,篇幅浩繁,内容庞大。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翻阅了全部日记,认为它给“世人提供了一个认识20世纪中国的新视窗”。2006年胡佛研究所将蒋介石1932年以前的日记复印出来,供读者阅读研究。2007年4月下旬,又开放了1932年至1945年的日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度乘去美国探亲之际,于5月前往该处翻阅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日记,时间是1936年12月10日至12月31日,共22天;然后寄回国内交由同事孙彩霞编审编排整理,并加文字说明。日记没有中规中矩地按版面的页面书写,在正页的上下两端以及左右两侧也写有内容。日记有的地方写有“续昨”,还有的在页前写“(接上页)”,页后写“(接下页)”,由此推断,日记的部分内容不是当日记述,而系日后补记。因日记原件不能对外,提供读者的是从缩微胶片还原的复印件,有些字句被油墨遮盖,无法辨认,以口替代。同时,为帮助读者理解,笔者在一些地方添加注解,个别明显有误或能推断内容的文字也力所能及地指出。虽然蒋介石《西安半月记》、台湾蒋介石档案《困勉记》公布了日记的部分内容,但因为这两者都意在表现蒋介石在“艰难困苦”中“意志卓越”的记述,故往往有断章取义之嫌,再加上蒋介石及其编纂者屡次加工,内容已不能反映日记原貌。现在公布的日记原件,为西安事变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史料,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关于蒋介石与周恩来在西安会面晤谈情况,周恩来在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中明确提到此事,并概括说蒋介石做?  相似文献   

20.
日记是反映时代和人生的一种特有形式。对一个时代,一种文化来说,如果缺少了日记这一特有的文献式样,就难感性触摸到时代历史的鲜活脉动,难以透彻窥见并透视出该时代人的微观心灵世界。以往,我总以为,没有日记,怕记日记,是我们一代人的憾事,一整代人的悲哀。最近,在《中华读书报》上读到《钱钟书为何要拆"金玉良缘"?》一文,才悟到远远不是如此。实际上,数十年来被扼制、被湮灭的远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日记。我辈一代,多有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