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兴邦 《考古与文物》2002,(1):38-50,55
1.新石器时代文化产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文化革命。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伟大的文化革命,著名史学家柴尔德称它为新石器时代革命。人类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从利用适应自然的采猎经济文化类型,进入了以农业为主,创造财富以维持生存的自为阶段,爬上了人类文明殿堂的第一台阶梯。人类历史文化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物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关于中国石器时代考古学是比较晚起的一种科学,近四五十年来经我国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获得了卓越的成绩,尤以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更为显著。在全国解放七年以来,随着伟大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划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总结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域划分的已有做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域划分的五个方面的原则 ,并试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域进行了多层次划分。通过分析可知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有着广泛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陈畅 《文物春秋》2005,(1):21-24
欧亚大陆最初的狩猎采集者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和各个群体对环境的认知等一系列必然的和偶然 的差异,陆续开始了农业革命进程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本文通过对西亚地区和中国新石器时代常见家畜驯化 的比较,试说明在放牧与农耕两种生产模式下,两地家畜物选择、驯化时间和驯化目的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演变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年来积累的气候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在全新世期间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温暖期。它们的时间分别为8~6kaBP(校正成日历年龄大约为9~7calkaBP)和5~3kaBP(日历年龄大约为5.5~3.2calkaBP)。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前一个温暖期的后半段(8~7calkaBP),北方旱作农业(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兴隆洼文化)发展起来。南方稻作农业要在7.0~6.0calkaBP才初具规模。而6.0~5.5calkaBP的气候冷干事件使得南北方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但是南方受到的影响要小于北方。在后一个温暖期到来之后(5.5~3.2calkaBP),分别以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南北方新石器文化几乎同时进入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黄金时代。尽管南北方文化体系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所差异,并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发展动力也不尽相同,但是从大的时空尺度上来看,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最早期文化萌芽阶段(10calkaBP)——早中新石器时代之间的文化相对衰退期(10~8calkaBP)——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北方农业文明崛起(8~7calkaBP)——7.0~6.0calkaBP的南方稻作农业的极大发展期——6.0~5.5calkaBP的文化衰退期——新石器时代晚期(5.5~4.0calkaBP)文化的极大繁荣。其间一些大的文化演替或者转型事件的时间在各地也大致相同。说明这种大的文化演进过程还是受到了同一个信号的支配,而只有环境气候因素才可能影响到如此大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大夫地区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则,地处松嫩平原的中部,辖境5500多平方公里。南部与肇源县毗邻,北部同林甸县相连,东部和安达市、肇州县搭界,西部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接境。境内为松花江和嫩江冲击所形成的平原地貌,因而土地膏腴,泡泊栉比,野兽出没,鱼雁成群,为古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进展,这里发现了许多古代文化遗存。尤其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大量发现,填补了大庆地区的文物考古空白,结束了大庆地区没有史前文化的错误论调,丰富了黑龙江省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容。因此,去认识和探讨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形成和原始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调查材料,经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作为“长江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探讨其起源和形成,首先需要解决的应当是楚文化的概念问题,即什么是楚文化?任何文化都是一个多元因素的复合体,楚文化也是 这样,它首先表现为是个历史范畴,有时间(时代),空间(地域)、人类(民族)的限定.就是说楚人,或者说楚民族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中的活动总和,构成了楚文化的实际内容,它包含了楚的社会形态、宗教哲学、语言艺术、民族精神以及物质生产等等.文化内涵是通过各种具有明显自身特色的文化要素所表现出来.研究楚文化除了要注重其历史的范畴外,还必需把握住楚文化的内涵,以及表现文化内涵的各种文化特色的要素.对以上三者进行综合考察,则是探讨和研究楚文化起源发展的最科学的方法.对楚国历史的考察是研究楚文化形成的基础,有关楚早期历史的状况,因历史文献资料极为有限,很难得出较为清楚的认识.对于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陆上通道和通往东亚、东南亚、西亚地区海上航线的总称,它拓宽了古代中国人的国际视野,加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联系。儒佛文化圈是当今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以汉字为传播媒介,以中国本土的儒学和古印度大乘佛教相结合的思想作为伦理基础和宗教信仰,其范围包括东亚的中国、韩国、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的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在儒佛文化圈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丝绸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一提起中国这一名称,人们自然会想到伟大的长城、壮观的秦俑坑。中国古代文明作为世界几大“母文明”(作为现代文明母体的古代文明)之一,它有许多珍贵的东西、独特的品格,而为其它文明所不及。中国古代文明是光辉灿烂的,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石器时代历来是我国考古学、历史学以及古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中国历史地理学界虽然已将之确定为本学科研究的起始阶段,但有关的成果不多。而且多集中于历史自然地理方面。正因如此,毛曦博士的研究成果——《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的出版,应该称得上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地理的一部拓荒工作。毛曦博士的这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2002年9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全书共分六章并两个附录,约17万多字。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比较详细地阐释了文化的内涵与实质、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曦 《文博》2001,2(5):24-28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连续性,五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空间格局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初具雏形。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所形成的文化格局对其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里仅从主要的几个方面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12.
裴李岗文化强盛时对外扩张影响,将渭河流域、汉水上游和黄河中游以北地区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衰败时又东向迁徙,其文化因素深深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北地区文化当中.正是由于地处中原核心的裴李岗文化的强大作用,才使黄河流域文化紧密连结在一起,从而于公元前第九千纪形成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文化区":才使黄河下游、汉水上游、淮北甚至长江中游地区文化也与中原文化区发生较多联系,从而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许宏、何驽、李新伟、韩建业、李零等具有考古学背景的学者集体投入"中国"的讨论,这与中国文明探源研究进入整合与总结的阶段息息相关。其中,韩建业所著《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以下简称"韩著")便是一部系统总结"早期中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著作。韩著所讨论的"早期中国"自旧石器时代迄于晚商,正是有明确文字记录出现  相似文献   

14.
杨治国 《华夏考古》2011,(2):43-45,53
胶东半岛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目前,对于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过考察白石文化的文化特征及其与周边文化的联系,可以推定白石文化是胶东半岛新石器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有夏商周三代,夏是中国第一个文明古国.但是,迄今历史界、考古界能够明确告诉人们的只有商代的历史,而夏代和夏文化的历史却仍然是一片模糊.夏文化的面目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它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关系到如何认识中国早期文明史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发展、内涵及其特点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疑案.学术贵在探索,贵在创新.本文作者以大量事实为根据,提出“夏文化起源崛起于中国东南”的新观点,并进行了广泛而且充分的论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尽管文中部分地方在具体材料的研究上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作为一种学术探讨,我们更看重它的思路新颖,方法独到,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16.
胶东半岛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地带,河流较多,海岸线较长,靠近沿海和河谷地带,有地势低洼和河水易于泛滥的胶莱平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为了探索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尤以白石村遗址的发掘最具有典型意义,因为白石村遗址的发掘为半岛地区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的发现及发展序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然而迄今为止,由于学术界对该考古文化尚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因此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试作分析,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17.
马承源同志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一文商榷中,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不过只是大家对某些基本问题上的看法不同,因此值得讨论,希望其他同志也能够发表意见。我的那篇稿子的主要目的,是要简单地介绍中国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一般概况,在许多问题上没有作详细的说明,甚而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但是这篇商榷所给我的主要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幅员辽阔,新石器时代文化丰富而复杂。那么这个文化到底是怎样开始的呢?有没有从一个地点起源向四方传播的迹象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了当前我国考古材料的实际,我认为: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阶段,并不存在从一个地点起源的问题。而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经过中石器时代、向着新石器时代延续发展下来的。延续发展下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又形成若干个中心,因此,作多中心发展。这些多中心的文化,发展有迟有速、有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庐山的评价是:"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京九线和长江交汇点,北临长江,东傍鄱阳湖,自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提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形式是中心起源、边缘发展的看法,即稻作农业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起源于自然食物来源充足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于公元前7000年后发展于“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区边缘的两湖平原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并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