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寒波 《神州》2013,(7):255-25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社会主义民生得到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一直是党工作的重心。十七大中,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作出明确部署: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科学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实现建设全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就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民生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改善民生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伟 《神州》2011,(1X):13-14
国以民立,政以民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一直是共产党人所坚持和秉承的信念。党的十七大文件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黄山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努力让黄山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3.
《攀登》2015,(4)
门源县是青海省的"北大门",受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该县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为改变落后现状,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立足县情,发挥优势,走特色发展的路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相比较周边县经济发展状况,门源县许多经济指标都较为落后。本文通过门源县与大通、天祝、祁连等周边县经济发展状况作一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并通过竞争力分析,为今后门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莹 《沧桑》2013,(2):94-96,108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五有"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些论断,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本文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试通过阐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目的和重点在民生,分析民生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和民众期待的原因,总结民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马晓高 《攀登》2014,(2):142-145
门源县作为西部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县份,公益性文化事业相对落后,对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强化政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的职能,用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门源县政府部门承担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职能和当前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强化政府职能,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陈云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问题,提出了"共产党人是主张改善民生的"著名论断。强调党应始终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关乎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必须使经济建设与民生兼顾、平衡。陈云在实践中不断找寻民生改善的路径,形成较为系统的改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成才 《攀登》2013,(2):92-97
社会管理创新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作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海北州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社会管理的领域广、难度大,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作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尉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发展,致富百姓,充分发挥政策机遇优势、矿产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水土光热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五大优势;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现代生态旅游县,正在实现幸福尉犁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生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民生实践走过了发展经济带动民生恢复发展、社会建设推动民生制度体系建设和新时代民生质量全面提升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逻辑演进趋势,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坚持党的领导是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和社会公平原则是民生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坚持发展的眼光是促进民生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良性互动是民生建设的基础条件、坚持多元共建形成合力是推进民生建设的重要路径、坚持机制和制度创新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有力保障等宝贵经验,对于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青海省及全国其他同类型地区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21,40(4)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历史。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实践按照从生存型民生、保障型民生、改善型民生、发展型民生到品质型民生的演进逻辑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民生建设历程中坚持党的领导、遵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客观规律、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民生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践行"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化民生保障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老有所养"是中国干百年来的社会理想,而今,这一理想已在西藏自治区成为现实。"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西藏自治区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踏入拉萨市达孜区金叶敬老院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带着小院的房子。老人们有的坐在门前晒太阳,有的在健身器材上边锻炼身体边聊天,  相似文献   

12.
<正>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部门肩负的社会使命。明确了"民生档案"管理作为一整套贯穿于档案管理实践各环节中的实际内容与方法,"民生档案"管理建设就有了发展的方向。但能否取得"民生档案"管理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相关强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刘云 《沧桑》2010,(5):131-132
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持久抗战,解决经济困难,保障供给,尤其是保障粮食丰收和增产,改善民生,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本文就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水利建设成就和特点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论述战争时期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各级政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如何恢复和发展煤矿业生产,积极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保障供给,有力地支援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战争需要;同时进行社会改革、改善民生,改善煤矿工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劳动待遇,并且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新的工业经营体制。煤炭生产的扩大基本满足了军需民用,增加了矿工家庭收入,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民生档案是党委、政府及各单位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并由各级档案馆保存的涉及民生、服务民生的有关档案。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针对建三江农垦分局如何合理构建、利用民生档案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七大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部署。建设民生档案,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部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顺时应势之举和最佳切入点。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档案部门在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民生  相似文献   

17.
张晓佳 《神州》2012,(5):133-133
近期,城管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小摊贩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一些地方城管的暴力执法则严重地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破坏了保障改善民生的步伐。应如何协调城管问题和民生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8.
夏莉莉 《神州》2014,(2):178-17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宣传思想工作是凝聚民心的工程,更要在了解民意、维护民权、服务民生上做好文章,从而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举措。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档案部门在切实履行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能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关注改善民生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内容,强化"民生档案"管理,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俞小蓉 《神州》2014,(5):268-268
改革开放以来,乐都区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乐都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实施"现代农业稳区、新型工业强区、生态宜居立区、科学教育兴区、文化旅游活区"战略,不断强化发展基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