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文献史料(侧重于先秦文献史料的拣选)和考古资料(侧重于考古学文化谱系源流的分析)的进一步归纳、梳理,系统地研讨了先秦时期黑龙江古族与考古学文化的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一批丰富的考古材料和科研成果。本文尝试概括1949年以来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研究,进行一个研究历程的文献综述。就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具体考察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成果。试图了解当前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研究的现状、特点,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4.
2003年大辛庄遗址采用新的考古发掘技术与方法,全面收集材料,开展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而言,历史工作者当顺应考古学发展趋势,采纳新技术与方法,用整体观分析问题,实现多学科合作,开展综合研究,有利于我们多层面地复原古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信泽民  王译绅 《文博》2022,(2):48-59
本文综述了先秦以来我国所发现的道路遗存,根据各时代道路遗存发展的特点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并从区域和时间两个方面对道路遗存进行了对比,对道路遗存的区域差别和时间差异规律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古代道路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存在南北差异,并有明显的纵向发展变化;最后阐述了道路在交流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地理环境、遗址形态及分布特征将江西抚河流域新发现的先秦时期遗址划分为两大类型,即环壕类与岗地类。环壕类遗址是区域内极具代表性的遗址类型,可分为单环壕遗址和双重环壕遗址。区域内所见环壕遗址面积大小不等,可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岗地类遗址在抚河流域数量较多,依据地形可分为坡地遗址、山岗遗址和高岗遗址三类。明晰遗址类型和分布特征,对抚河流域先秦时期文化面貌及聚落演进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辽河流域在中国文明起源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地区,其考古工作自20世纪初已开始.20世纪50年代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该地区考古工作全面展开,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至90年代末,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确立,对各文化的谱系也进行了十分热烈的探讨.本文根据已发表的考古学文化资料,对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的时代、谱系和源流关系进行讨论,以期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本区域的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南部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的中段,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反映明显.我们从内蒙古中南部浑河下游区域性考古调查资料出发,对仰韶文化早期至两汉时期的遗址数量、规模、海拔高度和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和研究,借以探讨这一地区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9.
珠江流域自距今一万年起出现陶器,至秦以前,主要的炊器圜底釜,与中原地区的主要炊器鬲有很大区别,在这段时间的考古文化主要是陶釜(炊具)与石斧(工具),圜底陶釜流行了整个先秦时期(出现陶器起),至汉代才演变为圜平底、平底。圜底釜一度成为先秦越人的标志,如太湖、钱塘江水系的越人炊器也以釜为特点,这与岭南越人的传统是一致的,宁镇地区的吴文化在春秋早期突然以釜取代了鬲,被认为是越人进入并使之越化的结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百越族最具传统的文化特征一釜文化,这是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鬲文化”最主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武庄 《南方文物》2014,(1):65-73
<正>家犬是我国最早被驯化成功的动物,其在先秦时期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文献资料对家犬在先秦时期的作用有详细的记载,如《周礼·秋官·犬人》记载:"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幾、珥、沈、辜,用駹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贾公彦疏曰:"犬有三种:一者田  相似文献   

11.
再议先秦时期锡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雅丽  黄维 《文博》2013,(1):28-35
从古文字材料出发,对金属锡的名称、"锡"字的来源进行了考订,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外早期锡矿来源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先秦时期锡矿的来源可能具有多样性,鄂西北、晋南、豫西南有可能是当时的锡产地。  相似文献   

12.
姚庆 《黑龙江史志》2013,(19):53-53
赵国兵器是先秦时期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国争雄的历史中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赵国兵器种类的梳理,阐释了其功用、源流和出土的相关情况,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先秦时期其他国家的兵器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晁福林 《民俗研究》2002,(1):143-150
按照追本溯源的原则,弄清楚先秦时期“民”与“俗”的起源与概念等问题应当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不揣翦陋,试谈以下问题,以供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悠久璀璨的历史明中有一枝奇葩,这就是中国的货币化。它自成体系又受到外来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先秦时期的中国货币在不同的地域中体现出多元化的色彩。中国古代的货币是古代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本人拟对先秦中国早期货币化作一初步探讨,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学指正。  相似文献   

15.
李宇 《文博》2010,(6):45-50
中国古代射箭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射箭技术也是古代军事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门技术,是对士兵体能和技能的双重考验。古人在长期使用弓箭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整套射箭经验,并上升为理论,这就是在汉初被整理成文的"射法"。可惜的是,这些有关射箭技术的兵书早已亡佚。但是,在先秦秦汉的典籍中,还保存有射箭技术的只言片语,本文对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并对弓箭、弩制造技术与使用技术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述,对秦汉时期弩射技术理论的发展进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在龙山文化时代,江淮地区河南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江淮土著遗存以及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对宁镇地区产生了影响。夏时期,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南下成为影响宁镇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催生了本地土著文化因素,同时还传承了部分良渚文化传统,构成了点将台文化的主体。此外,点将台文化中还保留了龙山文化时代的部分遗存,从而表现出了宁镇地区夏时期复杂的考古学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李晓青 《文博》2010,(3):17-22
甘肃与新疆、内蒙、宁夏和陕西北部等地区接壤,沿着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向西前进,历来是沟通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通道。在距今4000年左右直至汉代,甘肃地区一直呈现出与不同文化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现象,使甘肃本土文化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为汉代以后东西方之间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白艳芳 《沧桑》2012,(1):59-60
永济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就成为远古先民的重要开发区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永济优越的地理位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农业文明使得这里成为天下之中,在中国早期发展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继《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考古学是什么》,21世纪初俞伟超先生亲自选辑了他的第三部考古学论集《古史的考古学探索》①。这是俞伟超先生在病榻上选编而成,也是其生前最后一部学术论集。  相似文献   

20.
张彦 《沧桑》2011,(5):43-44
先秦时期形成了帝王巡游、文人游学、仕人宦游、商业游行等旅游文化现象。先秦时期的旅游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带有着鲜明的伦理特征,反映了中国社会重视社会等级和伦理秩序的特征,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精神价值和中国人对自身命运的终极关怀,深化了旅游审美,成为道德修养的手段,也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伦理内涵,为后世旅游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