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四公记》是唐代的一篇传奇小说,看似荒诞不经的内容背后,却包含南朝梁武帝时期欧亚大陆各地交通往来的众多信息和历史记忆。《梁四公记》广泛涉及扶南、盘盘、丹丹、高昌、于阗、高句丽、扶桑、波斯、天竺、拂林等地的情况,是珍贵的史料。结合梁《职贡图》《梁书·诸夷传》及相关考古材料,可以勾勒出一幅宏阔的欧亚大陆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图景。在《梁四公记》故事细节、历史记忆的背后,是6世纪以萧梁建康为中心的欧亚大陆物质与精神文化交流史。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高句丽传》是《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料来源之一。《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中与高句丽相关的记载是对前代史料的"照录",《后汉书·高句骊传》渗透了范晔个人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理解,且这种理解明显受到《三国志·高句丽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史学精粹     
<正>郑春颖:《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源学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三国志·高句丽传》是《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料来源之一。《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中与高句丽相关的记载是对前代史料的"照录",《后汉书·高句骊传》渗透了范哗个人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理解,且这种理解明显受到《三国志·高句丽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志·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魏志.高句丽传》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魏志.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关系密切。本文通过《魏志.高句丽传》与张鹏一辑本《魏略.高句丽传》、《翰苑》本《魏略.高句丽传》史料异同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探讨了《魏志.高句丽传》的史料来源与编撰体例特点。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北史·高丽传》《三国史记·高句丽传》对毌丘俭征高句丽的战争过程皆有记载,将具体事件逐一比对,三部史书依次在随俭出征将领、毌丘俭是否有败绩、魏军行军路线、俭征高句丽时间及次数等问题上存在不足和差异;此外,中国史书《魏志·东夷列传》所记之王颀正始中至夫余征粮、古朝鲜史书《三国史记·百济本纪》所记之百济正始七年攻乐浪二事,《毌丘俭传》《高丽传》《高句丽本纪》皆无记载,发生时间亦有待考证。本文对以上六个问题进行探讨,以考证补充战争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芳 《北方文物》2014,(1):66-69
《魏书·高句丽传》中疆域与人口史料与其他史书的不同表现在三方面:第一,表达方式上,它借用北魏出使高句丽的使者之口加以描述;第二,时间断线上,它具体所指是高句丽好太王时期的疆域与人口;第三,本身特性上,它具有动态变化性,是《魏书·高句丽传》的特色史料。由此,笔者以《魏书·高句丽传》为依据,辨析其中的疆域与人口史料内涵。  相似文献   

7.
邵磊 《中国钱币》2009,(3):39-47
朝鲜三国时期,和高句丽、新罗相比,百济与东晋南朝的关系尤为密切。从以宗教、艺术为纽带的联系而言,百济对萧梁似乎尤为推崇。据《三国遗事》卷三“原宗兴法”条,百济甚至曾在首都熊川州(公州)为梁武帝创建大通寺,而《梁书》卷五四《诸夷传·百济》更是记载了百济屡屡遣使进呈方物并恭请梁武帝所著经解以及《毛诗》博士、工匠画师之事,于此足见两国交往的频繁与密切。  相似文献   

8.
杨德才 《文献》1999,(4):33-40
一、《梁书·徐摛传》之舛讹 《梁书》卷三十《徐摛传》云:"太宗后被幽闭,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卒,年七十八."但较之萧绎《法宝联璧序》,便可发现其中有误,徐摛应生于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其卒时年岁为八十一.关于这一点,曹道衡先生《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徐摛生卒年》一文已作考辨①.  相似文献   

9.
《梁书·刘显传》点校匡补熊清元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之《刘显传》述刘显之仕历,有云:五兵尚书傅昭掌著作,撰国史,引显为佐。(天监)九年,始革尚书五都选,显以本官兼吏部郎,又除司空临川王外兵参军,迁尚书仪曹郎。……出为临川王记室参军。建康平,复入为尚书...  相似文献   

10.
谈金富轼对王莽朝记事的篡改——兼与耿铁华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书·王莽传》关于高句丽的一段记事,是研究高句丽早期、尤其高句丽同中原皇朝关系的历史弥足珍贵的可靠文献资料,《后汉书》及《三国志》也转录了这一记载.但是,金富轼撰写的《三国史记》,采用了彼时流传下来的极为不可靠的高句丽资料,并用"削足适履"的方法严重篡改了中国文献中关于王莽朝记事的正确记载,使本来清晰的历史变得模糊起来.但耿铁华先生近来发表文章对金富轼的"改写"倍加肯定,并罗列了一些不成理由的理由,借以否定中国史书中关于王莽朝记事的内容,因此本文顺便对耿先生的见解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两唐书《高丽传》比较研究倪军民,李春祥,赵福香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割据政权,故其史事多为中国各种类型的史籍所载录。仅就所谓"正史"而言,从《三国志》到新旧《唐书》,多专立《东夷传》另辟《高句丽传》或《高丽传》以记其事,高句丽首尾7...  相似文献   

12.
高句丽建国神话是高句丽早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神话出现的时代背景、完善时间及目的等做了探讨,认为移植改造神话大致始于朱蒙(邹牟)被诱杀之后,而其完整和完善则是在《好太王碑》撰写成文和《魏书·高句丽传》成书之前。高句丽王室建构神话的目的是为了神化朱蒙(邹牟),以巩固桂娄部的统治地位,但也有意或无意掩盖了高句丽王位由涓奴部转到桂娄部的史实,并为解读高句丽早期历史造成困惑。  相似文献   

13.
《北齐地理志》据《梁书·徐文盛传》、《梁书·杜崱传》以证南梁始建秦州于今南京市六合区时在武帝太清年间。实际上,《梁书·徐文盛传》所载"秦州"不治今南京市六合区,《梁书·杜崱传》所载郭元建攻秦州刺史严超远岁非太清二年(548年),二者皆不可为据。经考证,本文认为南梁始建秦州于今南京市六合区宜在大宝三年(552年)三至五月间。  相似文献   

14.
<汉书·王莽传>记载了王莽征高句丽兵伐胡而引发了新莽军队与高句丽之间的冲突.高句丽兵杀死辽西大尹田谭,严尤诱杀高句丽侯驺.学界对此段史料的理解不同.最新看法认为"高句丽侯驺"即是高句丽王邹牟--朱蒙.本文对此持否定态度,并根据中外历史文献记载和好太王碑文列出6条理由,证明严尤所杀"高句丽侯驺"不是高句丽王,更不是邹牟、朱蒙.同时,以好太王碑文等考古资料与正史<高句丽传>史料证明<三国史记>所载高句丽王系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高保宁占据营州这一历史事件展开探讨.介于学界对《北齐书·高保宁传》的不同理解,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重新解释:“夷夏”一词在史书中的理解问题,契丹人是否臣属于高句丽曾支持高宝宁问题,高保宁的部队中是否有契丹、靺鞨人问题,高保宁受到阴寿率军征讨时求救于突厥还是高句丽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培新 《史学集刊》2017,(1):96-104
学界一般认为,汉武帝开设朝鲜四郡时,在玄菟郡内高句丽族聚居地区设高句丽县,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仍然使用这一名称。"高句丽"一名存在由族称到县名、国名的变化。然而,最早出现高句丽一名的《汉书》,是在《王莽传》中记录高句丽史事的,此时高句丽已经建国。梳理《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记载高句丽史事的早期文献,结合近年考古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玄菟郡初设与高句丽无关;玄菟徙郡是为高句丽所侵;《汉书》地理志所载玄菟郡三县不在高句丽地区;"高句丽"最初为国名;"高句丽"作为族称是由高句丽国这一政治体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7.
学界一般认为,汉武帝开设朝鲜四郡时,在玄菟郡内高句丽族聚居地区设高句丽县,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仍然使用这一名称。"高句丽"一名存在由族称到县名、国名的变化。然而,最早出现高句丽一名的《汉书》,是在《王莽传》中记录高句丽史事的,此时高句丽已经建国。梳理《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记载高句丽史事的早期文献,结合近年考古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玄菟郡初设与高句丽无关;玄菟徙郡是为高句丽所侵;《汉书》地理志所载玄菟郡三县不在高句丽地区;"高句丽"最初为国名;"高句丽"作为族称是由高句丽国这一政治体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六朝建康的私家园林卢海鸣□六朝建康私家园林一览表序号户主姓名时代位置史料来源1王导东晋钟山《梁书》卷7《太宗王皇后传》2谢安东晋土山《晋书》卷79《谢安传》3纪瞻东晋乌衣巷《晋书》卷68《纪瞻传》4司马道子东晋不详《晋书》卷64《简文三子传》5阮佃夫...  相似文献   

19.
作为类传的一种,"佞幸传"由《史记》首创,《汉书》则奠定了后世佞幸书写的基调。《宋书》《南齐书》在"何为佞幸"上设立了全新的标准,收录的人物均为担任中书舍人的寒人。南朝正史"佞幸传"的此项特质与魏晋以来中书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魏晋时期,皇帝出于集权需要而新设的中书机构曾激起朝臣的普遍不满,中书监、令在舆论中常常遭受佞幸之讥。南朝皇帝以寒人任中书舍人典掌机要,又让作为官僚集团主体、引领社会文化的士人感到不可接受,代表这一阶层立场的《宋书·恩幸传》《南齐书·幸臣传》《梁史·权幸传》由此诞生。中央官制的演进以及士族政治的终结,是初唐官修《梁书》《陈书》不立"佞幸传"的原因。"制度性佞幸"现象展现了新制度被社会认可之前的曲折过程,也为观察中古政治文化的转型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南宋中期的历史,无论中央政治,还是地域社会,乃至思想、文学,位至宰相的周必大,都是一位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而《宋史·周必大传》则是研究周必大的最为基本的文献之一。然而已有一定研究积累的周必大研究,对《宋史》本传的研究则尚付阙如。其实,包括《宋史·周必大传》在内的正史列传,通过史臣的甄别取舍,在某种程度上说,内容要比出自私家的碑传更为可信和丰富。在重视发掘新史料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基本文献的解读。透过解读《宋史·周必大传》,一个承平时代的士大夫的不平凡作为得以清晰浮现。其所关涉的各种事相,也为解码南宋中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