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交界,1991年11月,民工在县城东北的胜利街挖掘私人住宅基础时,在距地表约1.4米深处,挖出一件釉陶罐,内藏多件银器,但文物当即遭到哄抢,釉陶罐也被打碎丢弃。后一位山东籍民工把大部分鎏金银器送交县博物馆,县公安部门亦收回其余流散的银器。这批银器大部分鎏金,且器类较多,有瑞果纹圆盘、云龙纹椭圆盘、夔龙纹八角杯,长  相似文献   

2.
江苏常熟市博物馆藏有一件精致的明万历五彩云龙纹扇盒(图一)。盒口部长33.8、宽10.3、底足长34.8、宽11.3、座厚2厘米,盒身通高9厘米。盒盖惜已缺失。  相似文献   

3.
张英先生关于“至正年制”款瓷器的意见,近来又有新的发展。其根据景德镇龙珠阁陈列的一件1987年在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瓷碗,碗底书有八思巴文款,认定此款就是八思巴文的“至正年制”款,并认为元代只有官窑才可以五爪龙为饰,提出“景德镇古窑址出土的八思巴字至正年款青花五爪云龙纹碗,和扶余岱吉屯元墓出土楷  相似文献   

4.
王翰章 《文博》2001,(2):57-59
陕西乾县西北五华里梁山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有一座形体高大的无字碑,高7.53、宽1.86、厚1.3米,螭首方座,两侧刻有云龙纹,底座刻狮马纹,线条流畅,雕工精美,是一件及其珍贵的盛唐时期石刻。此碑原来未刻一字,金代以后有人在上面刻了十三段题记,最著名的是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刻的《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记》。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临汾地区丁村民俗博物馆于1987年在襄汾县乡间征集收购到云龙纹石函一件。1997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鉴定组鉴定为一级文物。现将该石函介绍于次。石函乳白色石质,长方匣式,朱家溍先生定为“灵璧石”。长28.4、宽14.3、高12.5、壁厚1厘米。内深(底至上沿)9.5厘米,底有长方形圈足,足高0.5、宽1.8厘米。盖为抽拉式,厚1厘米,三面开子榫厚0.4、宽0.3厘  相似文献   

6.
带钩是我国古代扣接束腰革带及别在腰带上悬挂囊物、装饰品的钩.按其与人体相接触的适应程度,可分为弧形和直形两类.一般均由钧、颈、体、钮四部分组成.弧形钩与环、扣相合以达到束紧连接腰带的目的;直形钩主要用于搭挂连接,也有纯装饰之目的.常见的带钩以青铜铸造居多,也有黄金、白银、铁、玉、石、木等制成的.据现有的资料看,带钩按外型可分为条、棒、铲、琵琶、鸟兽等形状,大的长半米,小的仅有2厘米,以10厘米左右最流行.其纹饰有蟠螭纹、鸟纹、兽纹、龙纹、虎纹、云龙纹、卷云纹、几何纹、连勾雷纹、涡纹等.带钩的质地、造型、纹饰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1959年,在杭州市半山机械厂发现一乾隆时期墓,墓内出土了几件造型端巧,制作工艺精湛的紫砂器和一件蓝釉金饰云龙纹小梅瓶。这些器物现均藏浙江省博物馆,从各地收藏情况看,传世紫砂器为数不少,但有纪年物旁证(此墓原出墓志一方,上有乾隆年号,原物已散失),年代较为可靠的出土物尚不多见。为给研究者提供有益的材料,现将所出的紫砂器和蓝釉金饰云龙纹小梅瓶一同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曲靖汽车修配厂铸工车间门口的废铁堆里,最近发现了一尊古代铁炮。这一线索是曲靖汽车总站张中鲜同志提供的。 炮铁质铸成,长2.33米,口直径0.25米,口径0.10米,炮身后直径0.36米,炮筒长1.3米,身管有粗细各4道凸起的箍状饰,火眼上口长0.05米、宽0.04米,为喇叭形。炮身最大周长为1.1米,最小处有0.68米,重约二千斤左右,除耳轴已断外,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9.
1994年以来,国内的部分专家、学者就吉林扶余岱吉屯墓出土的“至正年制”款五彩瓷碗及景德镇珠山出土的八思巴字款青花海水云龙纹盘、碗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两类瓷器的烧造年代展开了热烈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两类瓷器是元末官窑烧制的青花、五彩瓷的标准器;另一种意见认为“至正年制”款五彩瓷碗是明代中晚期(正德至嘉靖)仿写元代年款的产品,而八思巴字款青花海水云龙纹盘、碗是明代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制品。  相似文献   

10.
三台新德乡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89年5月,一石匠在新德乡柳塘村黄桷山采石中,从山腰坍塌的崖墓中发现了一批随葬的陶俑、陶器和钱币现介绍于后。 崖墓距地面约高20米,山下是平坝农田,西距涪江1公里,东南离乡镇1.5公里。单室墓,墓口向西,无墓道。喇叭形通道长约1.2,宽0.8-1,高1.6米,卷棚顶。墓室长4.8,宽3,高1.8米,墓室和甬道底面有内高外低的排水斜度,室底部有一长1.9米、宽1.3米、高0.3米的连山石棺台,尸骨和棺无存。室前部左边有一长1.6,宽0.5,深0.45米的平顶壁龛。墓门、甬道和壁龛在开山时被损坏。陶俑在棺台左边,陶器和钱币在壁龛下的乱石淤泥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江油县发现宋代窖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6年初,江油县大康乡某单位在该乡巩家坝白果寺遗址施工时,离地表3米处发现一个大型窖藏沟,沟宽3米,长8米,呈曲尺型。沟中藏有铜器36件,铁器工、农具30件,另有高约0.08、长1.5、宽0.07米的铁锭和高约1.5米,宽0.9米,长2米的铁锭各一堆,铁币一堆,(直径1.2米高约1米)浸油散铁币214枚。堆放的无油铁币,锈蚀相当严重,凝为一个整体,已无法分开。  相似文献   

12.
东澳岛位于万山群岛中北部,距珠海香洲约30公里,香港55公里,澳门23公里。岛长2.195公里,宽2.188公里,在岛东侧中部有锲入外口宽255米、弧长2355米、湾深1250米的凹形海湾,  相似文献   

13.
三峡地区发现原始社会腰坑墓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1月下旬,宜昌博物馆和林归县屈原纪念馆考古工作者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在三峡库区归县旧州河古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两座距今4000多年的原始社会墓葬,其中二号墓为腰坑墓。这两座墓资,均为同一时期的土坑坚穴基,距地表深3米左右。其中一号墓坑长2米,宽0.78米,人骨架保存较好,骨架长1.64米,葬式为侧身屈肢,头向南,不见任何随葬品;二号墓坑长2.12米,宽0.85米,深0.4米,人骨架保存放好,骨架长1.65米,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北,随葬有陶罐、陶钵、陶碗、石铸等6件随葬品。二号墓底中部有一派壁回底的圆形腰坑,…  相似文献   

14.
李林 《文物世界》2007,(5):36-37
2000年夏秋之际,骄阳似火,山西乡宁县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发掘正在嘉父山进行。这是一处春秋时期墓地,其中的4号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椁长3.53米,宽2.30米,高1.50米;棺长1.76米,宽0.50米,高0.74米。椁下两头各有横木,垫着木椁。男性墓主  相似文献   

15.
1980年11月至1983年8月,因农民打屋基和修建水沟,发现古墓四座,编号为M_1、M_2、M_3、M_4,现将出土情况简介如下。该四座墓分别位于四座黄土坡地上,离地面约1.5米深,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_1长3.2米、宽1.6米、高1.4米,墓向西偏北9°。M_2长4.3米、宽2.4米、高1.6米,墓向南偏西5°。M_3长3.4米、宽2.4米、高1.5米,墓向正南。M_4长4米、宽2.1米、高1.2米,墓向南偏东8°。以上四座墓的棺木均已朽。  相似文献   

16.
肖家地古城遗址(即晋昌郡城址)有东、西两城,相距百米。西城遗址距东城50米,底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00米,分布面积14000平方米。城墙底宽5~8米,顶宽1~3米,残高3~8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4~16厘米。南侧正中开一城门,门宽9米;北墙外侧有二马面,长7米,宽2米,高4~5米。城墙四周挖有护城壕,宽8米,深2米。据孙修身先生考证研究,该城是西晋—唐时期的晋昌郡治所民居城址,是通往西域的交通和军事要地,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研究价值。1993年,肖家地西城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  相似文献   

17.
1987年6月,绵阳市中区杨家镇农民在龙王洞山挖土时,发现崖墓2座,并取出一些文物。绵阳市博物馆闻讯后,当即派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龙王洞山,距杨家镇约200米,位于绵阳至中江的公路右侧,山下为农田,崖墓就凿造在山腰上。距地表约150米,距山顶约20米;两墓相距10米,均凿有墓道、甬道和墓室。M1保存完好,墓向正北,墓道长2.25、宽1.1米;甬道平面呈梯形,长1.2、前宽0.78、后宽1.08、高1.17米。过甬道即为墓室,系单室券顶,平面亦成梯形,长3、前宽1.62、后宽2、高1.6米。砖棺置于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07,(2):I0013-I0014
网友:在您的“清式紫檀云龙纹宝座”介绍中有“刀刀有序、雕工精细”之词,在下观赏古典明清家具图片时亦看到古典家具上的雕刻技法相当流畅、简洁生动,体现了相当高的技艺水平。请教伍先生,在雕刻上是否有章法可依,或是作坊工人随自己的经验体会和技艺去仿做?  相似文献   

19.
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最大的非洲雄象肩高超过3.5米,体重可达7吨。非洲雄象和雌象均有象牙,雄性象牙重约30~50公斤,长2.5米左右。雌象象牙长约1米左右。非洲象的耳  相似文献   

20.
万年寺铜普贤像和无梁砖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嵋山万年寺北宋初年铸、铜质普贤骑象巨像(图一),通高7.35米。其中头冠高0.80米。面至颈高0.62米。身高(颈至莲座止)1.60米。腹部横宽1.73米。莲座高1.30米。座最宽处2.53米。白象身高2.75米。身长(鼻中至尾止)4.65米。象背宽2.34离米。胸围长6.85米,颈围长4.15米。象鼻大处围长1.48米,最细处围长0.82米。鼻尖高地面0.08米。腿长(连足至所踏莲花磴平面止)1.50米。腹部距地近处空隙为1.32米。前后足距离2.10米。象耳1.30米。牙分布在嘴的两侧,每侧三颗,长皆1.15米。四足各踏一莲花磴,磴高0.28米。直径1.15米。四磴皆同。 此普贤骑象像,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太宗赵炅敕命内寺张仁赞,携金于四川成都铸造,奉安于峨眉山白水寺(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