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震山自述     
我叫程震山,原名程青麟,震山为字,以字行,1909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出生在山西省夏县水头乡小晁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我家并非望族,但因我祖父程宗孟为人正直耿介,享誉乡里,乡亲们曾送其一块“德高望重”的牌匾,足见祖父当时声望之高.祖父一生勤劳,善理家事,家境尚可,后因灾荒,夫妻双双早逝.我的父亲程养性,从小失去双亲,在中秦村老姨家寄住,后作长工,终生务农,未曾读过书.父亲与母亲晋氏结婚后生得三男四女.长兄程青驹,自幼在外经商;二哥程青骥,在家务农;我行三,为小弟.四个女儿长大成婚,  相似文献   

2.
前日偶翻及孙海芳送来2012年底出版的新作《这些字,那些事》,便被文中的故事打动。首篇"祖"字中,孙海芳试图用一种轻松、他者叙述的方式,讲述祖辈们沉重、坎坷的一生。谈及祖父,多从自己个人的体会入手,对于祖父的生平经历,作者言都是道听而来:"我对老汉的印象是小时侯的冬天,天气很冷,爷爷总是把我的手放到自己的手心里,还用土土的兰州话说:‘我给我的娃焐一会。’"这是一位极  相似文献   

3.
《夜谭随录》十二卷,清和邦额撰,是继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后,在我国清代文坛上出现的又一部有杰出成就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和邦额,字霁园、愉园、号蛾术斋主人,霁园主人。满洲镶黄旗人。书前乾隆己亥(四十四年,公元1779)自序说:“予今率四十有四矣,未曾遇怪。”据此推之,当生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卒年不详。早年与父亲随祖父和明生活秦陇地区,又转徒到闽粤,这使他有较多的机会接触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看到人生的悲凉与苦楚,了解了社会上存在着的以御用观点不能解释的现象。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他十五岁时,祖父死了,他同父亲护灵从闽到京。之后,便在八旗子  相似文献   

4.
<正>从近三百年晋商由壮大到消逝的历史长河中看,我父亲是由传统晋商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第一代,因此他是一个极具晋商文化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这在晋商后人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父亲渠川祜,字寿田,又作受天,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山西祁县渠家大院,祖父渠仁甫为他取乳名“如心”,由此可以看出祖父对他的疼爱。父亲5岁时祖母去世,祖父又当爹又当妈把他拉扯大。从7岁开始,祖父从《三字经》手把手教他念书识字,逐步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同时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珠算。  相似文献   

5.
石聿俊 《炎黄春秋》2003,(10):52-54
我的祖父石瑛(字衡青),是湖北“三怪”之一。他一生特立独行,廉洁奉公,做出了许多不合世俗人情的事情。虽然他逝世60年了,但是他为民请命、力抗权贵的许多事迹,至今在民间还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父亲肖甘牛辞世已18个春秋了,但他坎坷的一生,“生命不息,笔耕不止”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常在我脑海中回旋,使我常受其鼓舞和鞭策,终身难以忘怀。父亲原名肖钟棠,因曾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时,听过鲁迅先生的课,深受其影响而崇敬鲁迅,因而引用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甘”“牛”二字,而取笔名“肖甘牛”。久而久之,正名“钟棠”二字,就渐渐被人们遗忘,“甘牛”这笔名就渐渐成为正名了。父亲1905年5月15日出生于桂林地区永福县矮岭乡马陂村,祖父是一位教师。父亲从小就跟祖父住校。6岁时其父就教他读古文、读古诗…  相似文献   

7.
近来,西峡县发现一张别廷芳自治时期发行的“内乡县地方金融流通券”,面值叁百文,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印。该券长92、宽光毫米。正面为浅绿色,背面为淡黄色。正面写有“内乡县地方金融流通券”,四角各写一个“叁”字。左上方有编号鹏对见编号下方为‘查百文”,其右椭圆框里有树、宝塔、凉亭。券有下方写有“中华民国甘六年印”。椭圆框左下、右下方有两个模糊不清的红色印章。左面应为“经理印章”,右面应为“金库局印”章。券背面正中有竖写“叁百”,左、右是“3”。底纹为清晰的小字“内乡金融流通券”。四角各有一个“3”…  相似文献   

8.
我祖籍福建,1916年生于开封。祖父龚秉彝,是清朝官吏,由福建调往河南开封任道台。开封鼓楼上的“声震天中”四个字就是他写的,一个字有一尺多高,写完这几个字不久,他就累死了。父亲生在开封,后与一浙江女子成婚,生下了我。从此,家就安在了开封。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建人梁焕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成立于1904年3月,它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而发起募捐创立这所图书馆的第一人就是我们的祖父梁焕奎,在"募捐启"上签名的12人中,还有其三弟梁焕彝。祖父梁焕奎,字辟园,祖籍广西桂林。清同治七年(1868)出生于湖南湘潭。祖父自幼聪颖过  相似文献   

10.
王珻(1674—1742年),字韫辉,号石和,山西盂县芝角村人.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他一生不仅在诸如情操、教育等方面值得称道,而且古文的成就备受人们推崇.他是孟县以至山西省一位知名的历史人物.书香门第 文学世家王珻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为太原府人.明初从并迁盂,至他历经12世、二百余年中,王氏宗族中取得科名及功业者不可胜计.他的曾祖父王汲用,“少孤力学,卓然不苟”,以太原郡庠生,“推为古君子”.他的父亲王瓒先,字接武(1636一1728年)从小失去母亲,但自愤好学,10岁就随从祖父参加乡试,人们赞许其年少多才.后被加封文林郎、翰林院检讨.他虽被封官,但不爱做官,也没有到位当官,而是居家“研倚伏之理”,“延师督课”,教育子弟.他经常训戒子弟说:“盛衰相依,与其过衰,勿宁不盛.我不愿自己的子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汉阳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1848年出任广东巡抚、1852年擢升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叶名琛在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7年)生于汉阳县(现武汉市蔡甸区).他的原籍是江苏省之南的溧水县,明朝末年他曾祖父叶迁芳从溧水迁到蔡甸定居,在汉口创办了后来闻名于全国的药店“叶开泰”.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学有根底,孰谙诗文,其祖父、父亲并有著述.在这种文化气息很浓的家庭熏陶下,加之  相似文献   

12.
樟园     
雨后的樟园,如同被洗过一般,干净,空气里湿漉漉的,仿佛能拧出水来.我来得早,整个樟园就我一个人,出奇的静,我穿行其间,迷醉于这份独有的安谧当中 倘若不是碧绿的树叶被春风吹拂发出声响,我还真以为是闯入了某段幽深的梦境. 而樟固就在公路边上. 樟园的门口有一横额:古樟植物园入园,过樟木桥,再往里走,见一牌坊,牌额上的“古樟园”三个字,通劲有力,两边联曰:长天接广泽,群岛散仙乡.牌坊背额的“拥翠撷秀”四字,系苏州大书法家瓦翁所书——就在前几天,我还刚写了一点他在仓米巷生活的文字.过牌坊,就能见到两棵听闻许久的古老樟树了.其实,樟园最早是一座城隍庙——西山本地人也称它为双观音堂樟园里有观音堂、福星堂各一.观音堂为佛殿慈航堂,供杨枝观音,木雕的观音像体态丰腴,神情自然,有大唐风韵,福星堂即愿如斋,漆雕的福星像线条明快,显然是清代的手艺.  相似文献   

13.
范紫东传     
刘亮 《陕西史志》2004,(3):39-42
范紫东,名凝绩,字紫东,以字行。近现代名秦腔剧作家。清光绪四年腊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879年1月25日)生于陕西省乾县西营寨村。其祖父范青芝,字午山,道光举人;父范德舆,字礼园,清岁贡;兄范熙绩,诸生。先生幼承家学,聪颖旷达,喜尚武,博闻强记,五岁开笔识字,九岁能为通达之,时逢五月雨雹,戏作诗,中有:“天公本难测”之句,一时广布。  相似文献   

14.
南京总统府(两江总督署遗址)内的西花园又称煦园,园门上横刻的“煦园”二字,刚劲有力、饱满圆润,今人赞不绝口,这两个字是清代大学士英和题写。英和,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幼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满洲正白旗人。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英和是清嘉道年间朝廷重臣,其书法自成一家,与刘墉、成哲亲王永理齐名。英和一生几经跌宕,“煦园”碑刻也是其难得存世至今的遗墨碑刻。  相似文献   

15.
赵孟頫     
熊峰 《贵阳文史》2008,(6):84-87
赵孟烦,字子昂,别署“松雪道人”,故后世称他为“赵松雪”;又因为他居住的松雪斋旁边有个鸥波亭,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鸥波”。赵孟生于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3),他是宋太祖儿子秦王德芳的后代,赐第吴兴(今浙江湖州),故后世又称他为“赵吴兴”。吴兴地处“山色四时碧,湖光一望青”的江南,四周环水,所以赵孟颂曾刻一章,自称“水晶宫道人”。  相似文献   

16.
扬州地区古典园林中的日涉园,在泰州市内,始建于明万历间,后又数易其名曰“三峰园”、“蛰园”、“乔园”。1982年夏,文物工作者偶在园之东南的高家发现《三峰园》匾,询之主人,乃知其祖上在清雍正间曾为日涉园主,并将园更名为《三峰园》,此匾上之跋就记述了园之改名缘起,是研究日沙园的重要资料。匾为楠木造,长189.5,宽77.5、厚4厘米。“三峰园”三字楷体。字高约40、宽约30厘米。靠左约三分之一板面为跋,计12行,行19字,字约2.5厘米见方。落款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距今已逾一百六  相似文献   

17.
安徽在抗战时期发行过多套流通纸币,现将淮南、江淮、淮北三个银行发行的纸币介绍如下:(一)淮南银行:(1)、淮南银行壹角券,票面浅蓝色,票面上部印有横式“淮南银行”四字。票面左侧印票额“壹角”,票面右侧印有水车篷图案,在车篷图案上部印有编号、票正中印有红色“样票”两字。面额下边方印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年号。  相似文献   

18.
1958年,为了支援安徽创办安徽大学,先父冒效鲁奉调安大任教。为了教育事业,他义不容辞,他对家母说要在安徽施尽才华,把书教好,毅然举家迁居合肥。让父亲放心不下的是老病的祖父冒鹤亭,时年祖父86岁。为了照顾祖父,解放初父亲婉谢胡绳通过沈志远邀请他去北京工作和叔叔冒季美从香港寄来的大学聘书。祖父成名很早,是著名学者。19世纪末,国学大师陈衍称吴汝纶、林琴南和冒鹤亭为“海内三古文家”,当年祖父才20余岁。当代学者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拟我祖父为“天贵星小旋风柴进”。祖父有5个儿子,他认为能承家学的是父亲,并赋诗鼓励。祖…  相似文献   

19.
耿承山 《旅游》2002,(9):44-45
梅兰芳原籍江苏泰州,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之一,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班主.成丰初年北上学戏.举家来京。光绪甲午年梅兰芳出生于李铁拐斜街。庚子事变,家道中落.卖掉老宅,搬到不远的百顺胡同。后来又搬到珠市口东大街鞭子巷三条(今锦绣巷三条)。1916年梅兰芳以两千多两银子在前门外芦草园(今北芦草园胡同)典租两所四合院,拆去两院的隔墙连成一片。名人好友经常相聚。  相似文献   

20.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谥号襄公,嘉庆十七年(1812年)生于湖南湘阴一贫困家庭,从小便极得其祖父母及双亲宠爱。小时侯,其祖父看到他在分配物品时,能做到均匀分摊,不自私、不贪,认为他将来必能成一人物;其母说他有“万里封侯”之希望,这些预言最后都应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