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杨天石 《百年潮》2002,(12):57-61
1936年12月31日,南京高等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审判后,张被移禁孝陵卫孔祥熙宅。次日为1937年元旦,张学良开始写日记,此后历年不断。这些日记,现均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它们不仅是张学良漫长幽居生活的可靠记录,而且充分显示出日记主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学良曾自称“爱国狂”。读他的日记,可证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9,(1)
正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定价:580元本书甄选梁启超手稿10馀篇影印线装出版,包括《学问独立与清华第二期事业》、《学问之趣味》、《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美术与科学》、《为学与做人》、《松坡图书馆劝捐启》、《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致王国维书信等篇章。以治学、教育、做人、图书馆事业等内容为主题,既展现梁启超多方  相似文献   

3.
俞泽箴(1875-1926),字丹石,号德孟,浙江德清人.俞平伯堂叔.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曾任无锡竞志学校教员、厦门集美学校教务长、江苏省立图书馆主任等.1919年11月至1926年7月,在京师图书馆工作,曾任"敦煌石室唐人写经室"负责人,直接参与了敦煌写经的整理、编目工作,为早年的敦煌学研究做出了贡献.1931年3月,署名"陈垣"的<敦煌劫馀录>,就是根据他们的编目,录副编排出版的.俞泽箴参与了整理唐人写经的全过程,在他的日记手稿中,多有记载.读他的日记,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前辈学者为我国的敦煌学研究而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工作过程.正是他们前赴后继的努力追求,才为今天的敦煌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征得俞氏家族亲属的同意,将俞泽箴日记手稿中有关整理敦煌写经的部分辑录出来,另名为<俞泽箴整理敦煌写经日记>,并加以适当的注释,供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晚清重臣翁同的《翁文恭公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日记之一。该日记于1 92 5年影印出版后,便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到2 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根据影印本标点整理的排印本。在近代史研究中,翁氏日记始终被认为是重要的文献史料。然而,现在看到的影印本《翁文恭公日记》并非日记稿本的原貌,因为当年影印日记时主持者曾对稿本做过遮盖,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删节了一些内容。也就是说,稿本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和细节在现行刊本(包括影印本和以影印本为底本的各种标点排印本)中均无法看到。《翁文恭公日记》稿本由其五世孙、现居美国的翁万戈先…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脚印──序林田《进军西藏日记》阴法唐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部日记手稿。它记述的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指战员进军西藏的战斗、生活情景。翻阅这部日记,使我的思绪又回到了40多年前的岁月里。那是中国人民的一个英雄的时代。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乔志强教授摘录的山西乡绅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在山西省图书馆收藏的稿本《退想斋日记》将全部影印出版.该稿本原有200余册,既是刘大鹏效仿曾国藩的日记书写的"道德日记",也是他对身边生活世界的记述和其生活哲学的表达.自号"梦醒子"的清遗民刘大鹏将自己内心拒斥却不得不生活其中的新世界视为梦境,日记中对生活世界的记录也就不得不被同时视为对刘大鹏梦境的记录.当人们利用日记展示的多是历史上的官场、世风、制度兴废和事变的时候,不能忽略日记这一个体化文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1981年秋冬之交,我去英国访问,曾到伦敦英国图书馆东方书籍及手稿部借阅景善日记原稿本。这份稿本是《慈禧外纪》(china under Empress Dowager)一书的作者之一濮兰德(J. O. P. Bland)征得另一个作者白克浩司(E. Backhouse)的同意,于1910年8月存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9,(3)
正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定价:76000元齐耀琳(1862—1949)、齐耀珊(1865—1954),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寄籍奉天府吉林伊通州,清末民初皆在官场任要职。1945年,齐氏兄弟的藏书约400馀种由哈佛燕京图书馆购得。本丛刊精选213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影印出版。这批藏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所收文献皆为稿抄本;2.档案、戏曲文献和清人手稿等是其主要特色。档  相似文献   

9.
黄侃日记已有两种整理本出版,我们对其中出现的断句错误、错别字以及校录错误之处作修订,并对部分问题进一步分析致误之由,如不熟悉黄侃好用古字的习惯,将“呼隙”改为“罅隙”等。总体而言,后出版的中华版并未做到后出转精,反而增添了一些苏教版中没有的错误。结合近年新见的黄侃日记手稿,后续的整理仍可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李审言先生日记的学术价值蔡文锦在撰写《李详评传》时,曾两度去兴化市集李详的佚文、手稿、日记、轶闻。李详系宋代名相李纲二十六世孙,明代状元宰辅李春芳第八代孙(据《重修李氏谱叙》、《锡山李氏世谱》),1891年为难扬海道署中书记,1901年馆于江宁蒯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古苏国地理及其疆域,应区别古温国与古苏国。古有苏与古温国没有关系,不能把古温邑说成古苏国始封地苏城。古温国在温邑。但苏、温二国关系密切,渊源流长,西周苏忿生封于温,则将苏国与温国合并为一苏国,其分封地望,应在今河南温县上苑村、古城村一带,为古温邑。  相似文献   

12.
叶自成先生于近期发表的《中国外交的起源——试论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性质》一文提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的理论。本文认为,诸侯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要尊天子、循周礼,因此不拥有主权。对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不能简单地用中央政权对割据政权制约能力的强弱来确定这些政权是否为国家。统一的政治一文化空间和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是更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东坡苏公帖碑是现存刊刻最早的苏轼个人丛帖,也是历史上优秀的苏书刻石之一。本文对该帖作了多方面研究,并特别指出帖碑中保存的《中山松醪赋》“元祜正书本”是仅存的苏轼的两种写本之一,有别于人们熟知的“绍圣合卷本”。该本中苏轼修改的字迹表明它与《中山松醪赋》祖本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帖碑上四种苏轼手迹,三种墨迹已失传,有赖刻石流传,而帖碑是其传世最早的佳刻。因此,东坡苏公帖碑无论在保存东坡书迹方面。还是于苏轼诗赋校勘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帖学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刘墉、周永年、吴大澂、叶昌炽的四通未刊信札原件踯铝鯄柕男攀橇私馇宕凭僦?度的第一手资料;周永致李宪暠的信是周存世信札五通之一;吴大澂致祁世长的信对了解当时清流派人物的处境和心态很在帮助;叶昌炽致刘永诗的信记录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的一些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刘墉、周永年、吴大潋、叶昌炽的四通未刊信札原件。刘墉致刘墫的信是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周永致李宪暠的信是周存世信札五通之一;吴大潋致祁世长的信对了解当时清流派人物的处境和心态很在帮助;叶昌炽致刘永诗的信记录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的一些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6.
洪业对崔述《知非集》、《荍田剩笔》等著作进行研究,系统梳理了崔述著作的版本流传、学术思想和生平事迹,这对顾颉刚整理和编订《崔东壁遗书》是有价值的。洪业主持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支持了顾颉刚的《尚书》研究。在《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的创立和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宣传抗日的工作中,洪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都对顾颉刚的学术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诗人叶炜,是日本明治时代最早赴日本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学者。在日本期间交游很广,诗文唱和频繁,是清政府正式向日本派驻使节之前中日诗文交流的先驱者,其诗文交流活动为晚清驻日外交官何如璋、黄遵宪、黎庶昌等人的中日诗文外交导夫先路,回国后编辑《扶桑骊唱集》收入日本明治时代前期日本许多著名诗人的诗作,是研究甲午战争前后中日复杂微妙的外交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扶桑骊唱集》钞本是叶炜先生去世后,近人根据光绪辛卯(一八九一)南京刻本所钞,时间当在一九零三年叶氏辞世之后。钞本文字简古流关,篇末附俞樾撰《吴县主薄叶君墓志铭》,学界悬而未决的叶炜生平当从此可得稽考,钞本为研究叶炜提供了一样不可或缺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清袁枚《随园诗话》,未见录或言及有稿本存世。近见江苏省泰州市新华书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传钞《随园诗话稿本》一部。若所据确系原稿,则有值得注意之处:(1)可据以进一步校勘刻本:(2)中有若干刻本不见的作行实、交游资料,以及清人诗作:(3)可得知《随园诗话》撰写过程中的部分修改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唐书·天文志》版本特征,发现书间避宋讳,多用省笔和俗字,纸糙色黄,似元代印书多用之梗棒纸,认为是书为宋刻元递修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