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墨生神韵脸谱誉华夏记著名京剧脸谱艺术家颜少奎文图/张群京剧脸谱,是艺术家们利用各种鲜明的色彩,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娴熟的技巧,在演出角色面部的脑门、眉、眼、鼻、口部部位进行的特有的化妆艺术。近现代研究脸谱的大师有齐如山、郝寿臣、刘曾复、翁偶虹等...  相似文献   

2.
川剧变脸总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那一张张色彩斑谰的脸谱究竟是如何变化的?那一层一层揭下的脸谱又是如何被变走的?变脸究竟是魔术还是戏剧绝技?  相似文献   

3.
在陇县一代,社火的脸谱不仅历史久远,造型奇特,而且内涵丰富,谱样齐全,最具代表性。社火表演者主要是以舞台亮相的形式向观众展示演出的内容,没有音乐和解说,全靠脸谱的形态变化让观众理解剧情。  相似文献   

4.
“猪脸”,耍孩儿剧的代表脸谱,是在全国绝无仅有的一张脸。其他形式的猪脸都得带猪鼻子,而且没有脸谱化,遂显出这张脸的珍贵。脸谱后面的人,也是现在耍孩儿剧的代表人物:王斌祥,我们的现任团长。  相似文献   

5.
<正>太傅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田家村社火中的人物,在民和县社火中独具特色,其场上表演均为武将装扮,头戴“凤天大翅”,身穿硬靠,脸谱打花脸,戴着戏剧舞台上用的长胡须,从脸谱上看,全为忠勇虎将模样,随着社火队的锣鼓声响,手持八卦彩灯,或踏舞步前进、或随鼓声后退,舞姿精湛,表演十分精彩,在场内出尽风头。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帧戏曲脸谱条幅,长64厘米、宽32厘米,共绘了六个脸谱,自下而上以3、2、1的呈列次序,形成宝塔形。右上倒题款:“川剧应用脸谱以应小林学友属句,甲申立秋平鸣馆王按平鸣馆主即民国年间成都著名京剧票友郝墨庄,满族,祖上为驻防成都满洲八旗之正蓝旗下旗兵。旗兵的姓氏按照地名或旗名称做“哈喇”。郝墨在汉姓“赫”氏,其“哈喇”为“赫舍里”。屯驻成都的旗兵,平时操练,有战事则参加作战,俱以饷银(铁杆庄稼)为生,直到辛亥革命,旗营解散。出身于本世纪初的郝墨庄受过满文和汉文教育,天资聪颖,兼涉文史,书、画都有相当…  相似文献   

7.
在迎来103岁生日前两天,蒙塔尔奇尼在‘脸谱’上留言:‘人生最重要是永远不放弃生活或甘于平庸、消极顺从。  相似文献   

8.
杨惠珺 《文博》2007,(5):85-88
社火脸谱是陕西社火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美术形式。据目前资料来看,清代至民国是陕西社火的兴盛期,当时的民间艺人们为传承和学习的方便,曾绘制有很多的社火脸  相似文献   

9.
热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3,(16):18-18
在微信、QQ、微博、推特、脸谱等各种社交工具满天飞的时代,面对面的交流似乎变得有点老土。相比较起来.约上三五知己去骑马的传统社交方式却逆市红火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08,(12):36-39
民间雕刻艺术品。产于甘肃兰州。光绪十八年(1892),兰州城有个叫王鸿平的民间艺人,异想天开地在葫芦上搞起雕刻来。他在圆圆的葫芦上随意刻画,一只只小葫芦就变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戏剧脸谱。  相似文献   

11.
黄今 《南方人物周刊》2011,(38):104-104
在泛文化领域,近些年最擅长的英过于“本土化”。看到人家的好东西,就奉行“拿来主义”的原则,然后进行本地改装,使其更符合中囝特色。这样,我们拥有了自己的脸谱和微博,也能把iPhone和iPad山寨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2.
广西彩调剧又被称为"丑角的艺术",丑角是其中最重要、最能代表剧种特色的角色。丑角独具特色的矮桩,风趣的课子、滑稽夸张的表情动作,俏皮幽默的语言以及个性化的脸谱模式,是广西彩调剧丑角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当你见到白岩松,你会立即明白,"国字脸"是个什么意思。那几乎就是国家的脸谱。他很早就结婚。妻子知书达理,儿子活泼可爱。30岁得子。近些年来他参与了所有的大型新闻的直播,他很少出错,值得领导和同事们信赖。  相似文献   

14.
金花  王桂林 《旅游》2005,(4):90-93
一个是微笑了一千年的安东假面舞面具,一个是一块出土文物的千年瓦当上的一张笑脸,这两个具 有标志性的脸谱被复制成工艺品,镶嵌在镜框里被带到世界各地,成为认知韩国文化的象征。这两 件东西都出自韩国的庆尚北道。  相似文献   

15.
脸谱     
脸谱是我国戏曲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最早从“代面”演变而来。戏曲脸谱是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涂面是同面具并行发展的化妆艺术。据唐书记载,约在公元550年南北朝时,就有了代面具。那时候的艺人演戏就戴面具,但面具表演只能一种表现,要哭便是哭,要笑便是笑,不能变化。唐代孟郊的《弦歌行》一文中“驱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推齿白”。摊舞本来都戴面具,但在唐代,除继续用面具外,间亦以“染面”即涂面化妆来表现某些鬼神形象。温庭筠《乾子》中也记载一人“墨徐其面,著碧衫子,作神,舞一曲慢趋而出”。涂面到了…  相似文献   

16.
潮阳英歌     
《广东民俗》2000,(2):28-28
英歌舞俗称英歌,是流传于潮阳地区的汉族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潮阳英歌自明代衍传至今,历演不衰。植根于民间沃土的英歌舞相传是表现梁山伯好汉聚义的片断。英歌舞蹈队员武士打扮,画上梁山好汉脸谱,双手各执尺许长木棒,随着热烈而有节奏的锣鼓奋然起舞。  相似文献   

17.
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叶群同林彪一道受到大批判,但抛开政治不谈,生活中的叶群也许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面目可憎”。林彪集团“四大金刚”之一邱会作的次子邱承光,在其回忆录中,对叶群其人多有评述,让人看到一个政治脸谱之外的叶群。  相似文献   

18.
韩艳 《神州》2011,(16):42-46
高考结束了,寒窗苦读十数载的莘莘学子们,终于作别了堆积如山的参考书,摆脱了压在肩上的升学压力,再也不用挑灯夜战,闻鸡起舞。对他们来说,不管接下来分数、招生如何,"解放了"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放松、解脱、宣泄、奔放……也成了他们的集体脸谱。不  相似文献   

19.
来信     
国粹千万不能丢对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一个严酷的现实是,很多文化遗产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堪称“中国脸谱”的国粹,如中医、京剧和书法等,都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很多人错误地把“国粹”等同于陈旧落后,等同于跟不上时代潮流。其实,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喻盈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9,(9):134-143
鬃人是北京独有的特色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其始刨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巴掌大小的鬃人造型华丽、惟妙惟肖,穿戴扮相以及脸谱、把子,都完全和京剧舞台上的演出一样。通过有节奏的敲击。一个个鬃人仿佛真的“活”了,在小小的铜盘上,上演着一幕幕传统的精彩好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