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禹贡》“九江”之地望 ,汉唐诸儒多以为不出古寻阳之地 ,或以为即湖汉九水入彭蠡泽者。宋儒考“九江”,一反汉唐陈说 ,力主湘、资、沅、澧等九水入洞庭者为“九江”,后世多宗此说。本文以为 ,《禹贡》云 :“岷山导江……东至于澧 ,过九江 ,至于东陵”,此句清楚地表明“九江”当在“澧”与“东陵”之间。故此 ,考探澧与东陵之所在 ,便可察“九江”之地望  相似文献   

2.
《禹贡》导江"东迆北会于汇"一句中,"汇"字究竟如何理解,长久以来都是一个未决的问题。20世纪鄂君启舟节铭文的出土和第四纪古江道的变迁研究,为考察《禹贡》导江水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证与科学依据。结合"淮""汇"古音近同相通的用法,知《禹贡》导江之"汇"当读为"淮",即《汉书·地理志》丹扬郡陵阳县引桑钦所言"淮水",也就是西汉庐江郡得名之"庐江",正指鄂君启舟节中写作"泸江"的今青弋江。以此纵观相关论说,可知晚清吴汝纶推测导江之"汇"为青弋江,确有见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源于地志和水道。古名著有《禹贡》、《山海经》、《水经》等等。读完《红旗渠志》(三联书店1 995年出版 ,王宏民主编 ,下简称《红》志 ) ,自然想起了《禹贡》。《禹贡》歌颂大禹披九山 ,通九泽 ,决九河 ,定九州的大功大德 ;《红》志歌颂林县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 ;《禹贡》记述了当时的政治制度、行政区划、山川分布、交通物产、水土治理、贡赋等级等情况 ;《红》志记述了工程建设、英雄模范、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 ;《禹贡》分三大段 ,逐次记叙治理九州、治山治水、统一中国三件大事 ;《红》志的内容也有三大部分 :…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评析《〈禹贡〉“九江”地望说异》一文所列论据的基础上 ,根据当今地质地理调查成果和考古发掘材料 ,证明《禹贡》九江不在荆江水域而是在今黄梅县南部湖区平原。并就《禹贡》东陵、敷浅原、衡山、中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语句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四、从《禹贡》大别山看先秦汉水入江口既然《禹贡》大别山在汉末庐江郡安丰县西南,就是现在的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及其余脉,而不是汉阳城北郊的龟山,那么“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回入江”又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地理记载以禹贡为径,将天下疆域分为九州,称为九州分野。其分野因与天文列宿相关,故而天文称作分星,地理称之为分野,故为九野。《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张湛注:"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相似文献   

7.
从《禹贡》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4年初,顾颉刚、谭其骧诸先生在北平发起成立“禹贡学会”,随即出版《禹贡》半月刊。第一期出版于1934年3月1日,除了不署名的《发刊词》和颐颉刚先生的《编后》外,刊有杨向奎、王树民、高去寻等作者的十一篇论文。刊物之所以名为《禹贡》,《发刊词》上说:“《禹贡》是中国地理沿革史的第一篇,用来表现我们工作的意义,最简单而清楚,所以就借了这个题目来称呼我们的学会和这个刊物。”顾先生在《编后》中也指出:“为了简单而明了,这个刊物采用了‘禹贡’二字,因为《禹贡》是研究中国地理沿革史的学  相似文献   

8.
“吉贝”,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对古代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木棉织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禹贡》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织贝”,一开始被西汉的孔安国注曰,“织,细苎;贝,水(?)”。望文生义地认为是用细苎织成的布和做装饰用的贝壳两种物品,东汉郑玄即已辨其妄:“贝,锦名。诗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此后,“吉贝”便一直被人们用于指称木棉织品或木棉树,如元王祯《农书》卷十:“木棉一名吉贝”,清胡谓《禹贡·锥指》卷六:“南夷木棉之精好者亦谓之吉贝,海南之夷人以卉服来贡,而织贝之精者,则入篚焉。”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禹贡》中言辞简略,其言“岛  相似文献   

9.
千秋大业,乃编史修志,志为记也,记的是横涉百科、纵贯古今的内容。自地方志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就有一个明确宗旨,那就是记述地方的政事,以此借鉴历史、经略当代、规划未来。办理地方政事称为治,治就是不乱。治理政事有方,把地方的政事办理得井然有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项各业兴旺发达。乱就是不治,败坏地方政事称为乱。治政无方、办理政事违背客观规律、强奸民意,误国害民。古人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前人所著的《禹贡》、《山海经》、《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元和郡县志》、《资治通鉴》等史志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治理政事的重要借鉴史料,这就是治的理论、治的依据。哲人云:“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乃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相似文献   

10.
南朝陵墓石柱的来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表,顾名思义,就是华丽的表。表是一种物,华是形容表的。崔豹《古今注》说“华表木、以横木交柱头,壮若华,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今西京谓之交午也。”这是后人给起的名字。其初应称为桓。《禹贡》于梁州条有“西倾因桓是来”句,这里的“桓”字,就是指的桓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编纂全国性总志的优良传统。全国性总志源于《禹贡》。最早的全国性总志是《隋区宇图志》。唐代有李泰修、萧德言等纂《括地志》 ,李吉甫纂《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有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元代创修一统志 ,名《大元大一统志》 ,明因之 ,清则三修一统志。但是 ,这些全国性总志 ,虽有“区宇”、“寰宇”、“九域”、“一统”之名 ,仍属地方志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志。因为 ,全国性总志无一例外地都是分地记载 ,汇为一志。如初修《大清一统志》 ,采取分省叙次的方式 ,每省先立统部 ,冠以图表 ,有分野、建置沿革、…  相似文献   

12.
江淮大地延袤广漠,主干支流纵横交错,湖泊塘汊星罗棋布,犹如人体的经脉相互联串,循环往复。《史记·河渠书》云“于楚……东方则鸿沟江淮之间”,这同《汉书》所称之“东方则通江淮之间”是同一层意思,指的是那个南通长江,北连淮河的江淮水系。在这个水系里,淝水、施水是两条最主要的自然河道,通过它,往南可接巢湖,经栅水直达长江,向北经寿县而入淮河,同时跨淮后又与汝、颍、涡、夏肥诸水相连,组成更广宽的水网,甚至同黄河水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禹贡》导江,较详于下游。下游的流程是:“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东陵确指何地?“会于汇”如何理解?历来的注释大都含糊不清,无法正确说明这一带的实际地理情况。  相似文献   

14.
《禹贡》东陵 ,为九华山区初名。《楚辞·九章·哀郢》的陵阳 ,即东陵之阳地区的泛称 ,屈原居此“九年而不复”。秦汉置陵阳县 ,山又以县为名称陵阳山。早期道教代表人物陵阳子明相传得仙于此山。由于县治的迁移及道士的附会 ,陵阳山名亦随之而有移动和扩散。东晋南北朝之际 ,本山已因山势之特色而有九子之称。盛唐之世 ,已为天下名山 ,名人学士畅游于此者日益众多。李白就是在如此情势下 ,受邀来游 ,并在与学士联句中 ,高唱“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为九华定名。  相似文献   

15.
王战扬 《史学月刊》2022,(3):131-136
<正>中国古代常以“五岳四渎”指代名山大川,“山之高者,莫高于岳。川之大者,莫大于渎。故言高山五岳,谓嵩岱衡华恒也,大川四渎谓江河淮济也”(杜泽逊主编:《尚书注疏汇校》卷六《禹贡第一》,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723页)。河渎神是中国古代山川神灵之一,“江、河、淮、济,实惟四渎,而河为四渎宗”(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卷二六《河议》,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61页),故河渎之神在众水神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卷二八《地理志》有3处标点断句错误。第1529页第6行荆及衡阳惟荆州按此句为《禹贡》语。颜师古注:“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也。”是说“荆”指荆山,“衡”指“衡山”,“衡阳”即衡山之阳,仅指方位,而非实限地名(不过颜氏把衡山定在荆州之南,乃是因袭了班固将《禹贡》衡山定在湘南的错误,其实在汉武帝  相似文献   

17.
沂河源头考     
沂河。故称沂水.自北而南,自成一水系,流经山东东南部、江苏北部地区,注入黄海,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73256平方公里。沂水之名,屡见于《诗经》、《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典籍,其中《尚书.禹贡》称:“淮沂其义,蒙羽其艺”,①当时将淮沂并称.可见沂河的重要性。然而,直至两汉时期,有关沂河源流的记载仍然较为粗略。  相似文献   

18.
仲大军 《文史博览》2014,(11):40-40
儒学仅仅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能代替国学。首先要弄清国学的内容,国学应当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在古代社会,社会科学往往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禹贡》《墨子》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四书”“五经”只是国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汉书》正误一则刘德增《汉书》卷99《王莽传中》载:"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见礼如三公。监位上大夫,各主五郡。"这段文字有矛盾:王莽分全国为九州。"州从《禹贡》为九。"(《汉书》卷99《王莽传中》)九州之内,有"百二十...  相似文献   

20.
说古梁州     
一、九州安错? 梁州一语,最早出自《尚书·禹贡》,为九州之一。故要说梁州,先得从九州说起。据顾颉刚先生《九州之戎与戎禹》一文的考订,所谓“九州”是指三代以来进入中原的一支羌人——九州戎的聚居地而言。顾先生说的九州,在春秋时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局部的地理概念,是专指“九州之戎”而言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云:“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纳于王城。”《左传》哀公四年云:“……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可见,上述“九州”都不是当时全国的统称。作为中国传统的九州,从笔者接触的材料来看,大概由《尝·商颂·玄鸟》所说的“九有”,《长发》篇说的“九围”和《逸周书·尝麦》所说的“九隅”等概念发展而来。《尝·商颂·玄鸟》对“九有”的解释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