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司马光民族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光充分汲取自先秦儒家与他同时代欧阳修等人民族观中的有益成份。他提倡了民族和睦观 ;发展了民族平等观 ;丰富了民族诚信观。司马光将孟子的“气节观”、“大丈夫”精神 ,渗透入其民族观中 ,大力倡导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2.
儒家战争观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道德原则“仁”的基础之上,因此,先秦儒家的思想里张扬着一种独特的东方伦理主义精神。这一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旋由荀子集其大成。其中,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儒家战争观分化为孔子所代表的以“礼制”为核心,以及孟子为代表的以“民本”为核心两条不同的支脉。儒家战争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无可辩驳的地位名的影响不仅轰然回响在漫长的历史长廊中,而且至今在文化的深层意识里,我们仍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到精神家园的维护,关系到先进文化的建设,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捍卫中华民族文化主权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李玉洁 《史学月刊》2007,(11):122-125
耻辱观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当人们在社会上的贫富强弱尊卑的差别出现以后,强势群体向弱势群体施辱,就使弱势群体感到羞耻。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对待耻辱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态度,即有不同的耻辱观。儒、道两家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他们的社会人生观也截然不同。今就儒、道两家的耻辱观进行比较研究,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仁和方家。一儒家学派的耻辱观礼、义、廉、耻皆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把“耻”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  相似文献   

5.
万俐 《东南文化》2001,(1):51-52
本依据儒、墨二家的论述,《考工记》的记载及考古资料,说明了先秦诸子在物造型方面的科学思想都反映了儒家为统治阶层所需的侈华美饰的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通过《吕氏春秋》可证实老子的性学思想已成为先秦精英阶层的共识,《老子》对性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老子想尔注》是道教创使人对《老子》性文化的整理、继承与发展,《老子》和《老子想尔注》构成了华夏性文化史上的两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徐喜辰同志在《孔子何以称为儒家刍议》一文中认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这个儒家之儒应当如何解释,胡适说儒是“外貌表示文弱迂缓的人”。郭洙若说“古之人称儒,大约犹今之人称文绉绉,酸溜溜,起初当是俗称而有轻蔑意的称吁。”上述看法,都是根据《说文》:“儒,柔也,求士之称,从人。”需声立论,但其解释,恐非确  相似文献   

8.
“中华一统”,不仅是中国古史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现实政治生活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中华一统”的研究,曾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碍。从国内讲,有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有“批儒扬法?”的法家统一和儒家分裂,儒法政治斗争贯穿历史始终的双线论的严重干扰;近来又有否定文化传统,否定一统的民族虚无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以经典考释为手段,论证了先秦儒家性情论中从“反古复始”到“反善复始”的发展,认为前是对祖宗命脉的体认,后则是性情、天命的提升,是对自我善端的扩充。章还从构词方式上研究了这一对命题与《周易》的关系,从而论证了先秦儒家与《周易》天道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化援疆在援疆诸项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文化援疆为载体实施“文化润疆”,是解决影响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路径,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援疆工作,既能看到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对其深入思考,重点聚焦中华文化认同、文化民生改善、文化产业发展、教育素质提升方面,以期文化援疆工作和新疆发展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刘晓敏 《神州》2012,(15):16-17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德育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代表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取向,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创造精神文明的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儒家德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挹娄故地的考古发现来研究挹娄的射箭、驾船、滑冰和滑雪等体育活动。挹娄的“射人皆入目”、“便乘船”等体育技能为族群的延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我们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繁荣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来的思想文化“研究热中”,当代新儒家的“儒学人文主义”说正在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新儒家认为,传统儒学的“人文主义”精神,既是熔铸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大流,又是酝酿中国现代民主科学的源头活水;中国现代化必须走“返本开新”的演进路径,通过弘扬这种精神来挺立人的道德主体意志,以“内圣”之力来开拓出现代民主科学的新“外王”。本文试对此说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政治理想作一质疑和剖析,以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行。一在传统儒学中,是否象新儒家所说的那样,包蕴着一种自主意识、尊严理性、人格平等、天下为公的“人文主义”精神呢?所谓“儒学人文主义”是否象新儒家断定的那样,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的大力扬播和“全幅肯定尊重”呢?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4.
周尚娟 《丝绸之路》2022,(2):184-188
民族高校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的一个特殊类型,是大学文化品牌,承担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使命,具有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传播中华人文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近20年来,民族高校博物馆数量逐渐增多,各具发展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很突出。为此,应当总结经验,增强文化意识,积极走出“闺阁”,重现生机和活力,有效服务于中华文化教育,提升大学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称之为阴性文化,而中国的这种阴性文化传统在先秦诸子的儒、道两家思想中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本文对此进行具体探寻,并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寻阴性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成云雷 《史学月刊》2007,(10):22-26
先秦儒家圣人具有德业并重的特点,其内涵除了具有伦理维度外,也有政治维度。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先秦儒家圣人内涵政治维度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先秦儒家圣人的则天、知天与殷代巫文化传统的通天有关,先秦儒家圣人作为人伦之至与周代的德文化传统有关。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对于先秦儒家圣人成为从天下无道向天下有道转变的秩序建构主体至关重要。探讨殷周文化传统对于先秦儒家圣人观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先秦儒家关注社会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情怀和致思路向,从而在整体上深化对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观念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它最早发轫于远古中原“诸夏”与四夷的“华夷之辨”,形成内华夏、外夷狄的民族正统理念,“攘夷”是其主要表现。“攘夷”必须“尊王”,王不尊则夷难攘,尊王则要强调天命。于是,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王权正统成为正统观的核心内涵,表达君权神授天命观的“历数”、“正朔”等政治概念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尊王”旗号集中反映出这种正统意识。民族正统与政治正统理念必然反映到文化思想上来,也必然需要文化思想来支持和传承,维护民族正统与政治正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由此应运而生。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观念包含民族正统、政治正统、文化正统三种内涵。  相似文献   

18.
清朝汉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理论问题,北岳祭祀的儒家政治文化属性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视角。通过解读《三晋石刻大全》等与恒山北岳祭祀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这一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政治、民族及文化等层面,均体现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展,北岳祭祀的历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国家认同构建过程中的汉化意识和汉化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试论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成林 《人文地理》1995,10(4):36-39
从徽商的经济实力、意识形态和经商活动三方面,论述了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认为:1.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2.徽商强烈的"入儒崇仕"意识促使徽州教育勃兴,文化昌盛,流派纷呈;3.徽商在经商活动中完善和传播着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20.
满族是一个重视继承和弘扬汉族文化的民族,同时也在继承和弘扬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满族自己的文化,从而在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