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2年8月,中国驻印军在印度北部蓝姆伽训练营建立。这支部队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进入缅甸作战失利后,在进入印度的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作战部队,为反攻缅北、协同中国远征军打通中印公路、歼灭日军第十八师团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2.
一、紧张训练中的文体生活1942年在抗日战争的印缅战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后,以印度兰姆加为训练基地,在紧张的训练之余,还适当安排了一些文体活动.在新一军军长郑洞国(黄埔一期,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中将军衔)主持下,创办一张铅印16开的小型战报,藉以鼓舞士气,激发抗日反攻缅甸的斗志.其中也刊载一些国际、国内消息,训练生活及小品之类短小精悍的文章,而且常有漫画,具有辛辣讽刺与幽默之感,很受读者欢迎.记得名画家叶浅予在1943年的两帧漫画均刊登在该报上.一幅是《翻过来晒》,内容是讽刺在雨季中,难得有个短暂的晴天.画一位粗心的司机,在拐弯处照常高速行驶,结果车翻路边,四轮朝天,人被摔伤送进美军医院.”另一幅是《入水式》,画一个开吉普车的司机,盲目高速开行,将车掉落小河.主题都是提醒那些显示“车技”的司机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3.
1924年4月13日,我出生于河南省郑县尖岗村(今属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的一户书香之家。祖父刘广文,系清末秀才,长期教书,还一度到冯玉祥部任参谋。由于他去世得早,所以我们家的人都没跟他读过书,识字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后,继又乘势攻占泰国(原名暹罗)、马来西亚等国(当时为英、法殖民地),气势嚣张。一九四二年初,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后,直逼英属印度,同德、意、在伊朗会师。英国根据当时的形势,要求中国出兵缅甸,截击日军,以阻击其进攻印度。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四年,沿海城市均已陷落,国际交通,只有确保缅甸安全,才能利用仰光海上通航,勾通中、印、缅公路,作为争取外援通道,经过中、美、英首脑会商,达成协议,美国派史迪威将军为中国战区统帅部蒋介石的参谋长兼任美军驻华部队司令。蒋介石先…  相似文献   

5.
再论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媒体回顾60年前中国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文章很多,介绍中国军队在境外(主要是缅甸)战场作战情况的资料也不少。但是,把中国抗战和盟国亚洲战场联系起来、全面介绍中国军队和盟军并肩战斗、中国和盟国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文章还不多见。美国《时代—生活》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了一套20册的二战系列图书,CBI(中缅印战区)是其中之一。作者堂·莫瑟尔(DonMoser)向读者介绍了亚洲早期的战事、CBI的建立、盟军的失败和胜利等,史料详实,图文并茂,很受读者欢迎。作者是美国人,他面向的读者主要是美国人,书中对美国人如史迪威、陈纳德和“掠夺者”(美军先遣队)的描写多于对中国军人的描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这样,作者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闻所未闻的故事,对我们全面了解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不无裨益。我利用工作之余,将其编译出来献给读者,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相似文献   

7.
全线撤退——苦难屈辱溃败日本军队从东北登上掸邦高原后即向腊戌大肆推进,在西北方面则攻击钦温,包围联军余部。4月25日, 疲惫不堪的史迪威在曼德勒以南25哩的皎克西与亚历山大会晤。他们都认为全线撤退是免于被日军合围聚歼的唯一希望。这次会见的气氛十分压抑。史迪威说,“正如我们的中国朋友说的,我们都是在吞吃苦果。”  相似文献   

8.
王楚英 《百年潮》2009,(2):62-66
1942年初,为支援盟军对日作战,保卫滇缅路,应英国的邀请,中国派出远征军紧急入缅参战.同年4月,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到缅甸战场视察,并作军事部署.当时我是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参与了这次视察活动.  相似文献   

9.
缅甸:盟军和日本争夺的焦点史迪威3月4日抵达重庆之时,仰光的战事已接近尾声,英国人打算放弃仰光,向西北撤退(事实很快证明,这次撤退与一次大溃败别无二致)。中国军队则整装待发,正要开进缅甸去阻击日军的进攻。史迪  相似文献   

10.
盟国商讨反攻缅甸方案中的矛盾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国商讨反攻缅甸方案中的矛盾与冲突方世凤缅甸守卫战失败后,出于盟国总体战略的需要,中英美三国开始考虑反攻缅甸的问题。从1942年7月史迪威提出反攻缅甸的计划起,到1944年5月盟国对缅甸发动全面攻势的两年时间内,盟国举行了多次政治与军事会议,商讨反攻...  相似文献   

11.
血战密支那“掠夺者”的这次行动代价如此巨大,以致盟军最高层军官们疑窦丛生:夺取密支那是否值得?蒙巴顿海军上将心怀疑虑,关注着战役的全过程。当联合参谋部的官员问起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回答说,据他看,这次行动“毫无道理,不能再继续”,而应该代之以开辟南缅战场,夺回仰光。可是,马歇尔和美国总参谋部仍支持夺取密支那的计划。4月底,马歇尔把他的意见电告史迪威。5月3日,总参谋部在发给史迪威的指示中,正式肯定了这一决定,要他放手干,拿下密支那。此时,总参谋部的指示似乎有些多余,史迪威夺取密支那的战略进展顺利。行动的重担落在“掠夺…  相似文献   

12.
缅北战役的战略目标1942年,还在史迪威带着他那支东倒西歪的队伍撤离缅甸的路上,他就在酝酿打回缅甸的战略。现在是1943年10月,距那次屈辱的溃败16个月之后,他的队伍终于要打回缅甸了。早在1942年秋,他就想出兵把缅甸夺回来,但当时盟国仍未能在战略上形成共识。首先,蒋介石坚持英国必须参战,否则中国决不出兵。而英国既要兼顾欧亚两个战场,又没有从几个月前遭受沉重打击的阴霾中走出来,在一次新的前途未卜的行动之前犹豫不决,也是预料之中的事。1943年5月的华盛顿三国会议和8月的魁北克四方会议上,盟国达成了有限的战略共识:暂不实施(史迪威…  相似文献   

13.
“麦雷尔的掠夺者”史迪威决不轻言放弃。2月下旬,他决定再次对日军实施包围。此时他从华盛顿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罗斯福总统完全同意进攻密支那的计划。史迪威平淡地对身边一名军官说,他宁愿用这个支持去换一个师的美军。可是,罗斯福的支持真的就好像送给了他一个美军师。总统告知英国首相丘吉尔,如果英国人能在缅甸坚持住,他相信史迪威在旱季结束之前定能拿下密支那。丘吉尔重申,蒙巴顿不会因为他自己的计划而把把英军撤出缅甸。此外,史迪威真的得到一支美军战斗部队——到达亚洲大陆的第一支美国部队。这支部队的编号很累赘:第5307混成旅…  相似文献   

14.
张红 《民国档案》1999,(3):103-107
一、抗战时期缅甸成为中英关系焦点的由来19世纪80年代以后,英帝国主义进入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时期,无论在亚洲,还是在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它都在尽可能地攫取更多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以确保大英帝国的长盛不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886年缅甸沦为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由英国驻印度总督委派一名专员进行统治。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使英国政府获得了丰厚的利益。首先,英国在缅甸大力推行稻谷单一作物制,使缅甸成为大英帝国的粮仓。据统计,1850年下缅甸稻谷种植面积仅40.2万…  相似文献   

15.
史迪威,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官。他竭力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但却因不了解蒋介石的本性,在缅甸战场上几乎成了被愚弄的“大傻瓜”,处境非常尴尬,险些毙命于缅甸莽林之中。  相似文献   

16.
王楚英 《百年潮》2006,(11):32-38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重庆闻讯,即决定派兵入缅甸作战.同时,罗斯福应蒋介石之请,派史迪威来中国,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1942年3月11日,史迪威受蒋介石之命到缅甸指挥作战.蒋介石电令驻缅参谋团团长林蔚和远征军代长官杜聿明服从史迪威的指挥.这一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任命亚历山大指挥在缅甸的英军作战.  相似文献   

17.
1950年的6月25日,举世震惊的朝鲜战争爆发了! 这时候,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刚刚开完。我国正准备集中力量治理旧政权、开创新局面。 友邻国家发生的这场有国际霸权集团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熊懋绩口述梁侃记录张永龄整理前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国内战场艰苦卓绝的奋斗,多以为人们直接看到.而在国外征战的壮烈光辉战迹,知者道者犹少,我们重新编写这篇文章,以飨读者.宣扬参加过远征的战士们的功绩,也告慰长眠在异国的英灵。一、...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美、英成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三个主要盟国。美、英对于太平洋战争有着不同考虑,美国对日作战的战略前后也有变化,这就使盟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各方面出现了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缅甸战役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1945年9月2日,日本军国主义者签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对日作战是二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抗日战场在对日作战中举足轻重,但在二战史著中,把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一个战场写入其中者,却不易见。这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值得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