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亚男 《神州》2012,(17):218-218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河流往往是其发展的起点,是构成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绿化建设,现代城市的滨水区绿化更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防洪水利工程建设,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元代江西行省的商业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江西行省的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与此相适应 ,商业交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以龙兴、广州为中心 ,以赣江、珠江两大水系为动脉 ,形成了快捷的水陆交通网络。鄱阳湖和赣江东西部各主要支流是联系赣江流域与浙闽、湘湖经济区的重要通道。籍西江优越的交通条件 ,广州与湘、桂之间亦有较多的商业联系 ;沿潮州、珠江出海口、高雷三个方向 ,广东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间的海上交通快速而便利  相似文献   

3.
广州跨国机构的时空过程及其动力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琳  苏念  薛德升 《人文地理》2012,26(1):66-71
在"思想全球化,行动地方化"的今天,跨国行为的迅猛发展导致众多跨国机构在城市的落户。随着跨国机构的不断发展且在国际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逐渐引起关注。广州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外贸地位重要,国际化发展程度较高,但是跨国机构在城市的发展却极少受到关注。选取进驻广州的跨国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跨国机构的类型及结构功能,研究其在广州的空间历程及其进驻因素。探讨广州跨国机构的时空分布过程及其内外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伴随着广州城市空间重构和重心东移,跨国机构的时空特征表现为不断向城市东部分布和转移的过程:从历史时期在沙面的国际化经营,到改革之初在环市东的初步集聚,而2000年以后则表现为向天河北和珠江新城的分布和迁移。跨国机构进驻广州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广州区域中心功能、优越的地理和交通位置、发达的对外贸易的吸引;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跨国机构发挥其地区总部管理和辐射功能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地方和全球网络联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或者更准确地说,居住在像美国东海岸或像包括香港、深圳和广州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这样不断向外扩张的特大都市。虽然这些大规模人类聚落可能看起来完全是现代的发明,但它们实际在历史上已有先例,这些例子对我们的共同未来具有重要启示。吴哥、蒂卡尔和阿努拉达普拉等城市分别是高  相似文献   

5.
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江河,珠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城市兴起甚早。宋以前,珠江水系城市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比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城市发展滞后。清代,珠江城市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分布奠定了现当代珠江城市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近水筑城是普遍现象,但珠江城市的近水性与黄河水系有一定区别,珠江水系河道至明清已经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而相比黄河水系城市,珠江水系城市更具有近水性,临江城市和近水城市数量相对较多。珠江水系与其他水系不同,是复合型水系,共有三条干流和若干支流,每条干流的自然地理环境都不同,故而城市分布也不同;另外,每条干流不同江段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城市分布也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相关地志资料的梳理,考察分析了清代珠江各段沿江城市的分布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18-19世纪,正值西方国家拓宽海外市场,进行资本积累之际,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颁布"一口通商"政策,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西方人聚集在广州十三行经商,活动范围主要在广州河南一带和珠江航道上。故此,他们最先遇到也最为熟悉的女性群体,便是被视作珠江沿岸女性象征的疍家女。18-19世纪西方人记录与描绘的疍家女形象,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疍家女性的  相似文献   

7.
琵琶洲位于广州附近珠江水道要冲,宋时已是广州海舶停靠之处.明万历时,地方官绅于洲上修建海鳌塔(琶洲塔),最初希望以此巩固地方风水,振兴文教.由于琶洲塔在广州中外商贸黄埔港旁,清代东印度公司在许多珠江口航道测绘图中将琶洲塔标为外国商船驶入黄埔港的重要航标.因此在西方人的记载中,琶洲塔得名"黄埔塔""中途塔",其航标作用在...  相似文献   

8.
广州城是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古城。珠江穿城而过,广州城就是沿着珠江河岸发展起来的。水环境一直影响着广州城的发展和先民的生计方式。古广州城在广州先民与水环境的水事实践中发展起来,借海上丝绸之路之便,纳四海文化之精华,融周边国家文化之精髓,分享了海洋文化所赋予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正>广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中心城市、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城市雕塑众多,若论及影响和意义,五羊石像堪称广州城市的第一标志。相传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人民辛劳终日、难得温饱。可是做官的老爷却像强盗一样,照旧向老百姓要粮食。那时候,城里的山坡脚下住着父子二人,因为交不出粮食,父亲被抓走了,官  相似文献   

10.
广州商务办公空间发展及其与城市空间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回顾了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发展历程,将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总结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此为基础,对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演变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总结,定量计算了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空间演变情况,分析广州商务办公空间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耦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结构的"多次极化"过程与城市空间多中心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商务办公空间在城市空间实现外拓后才逐渐呈"马赛克"式内嵌填充发展。而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职能的转变,商务办公空间的扩散可以实现与城市空间形态扩展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刘小航  黄靖 《人文地理》2006,21(1):76-79
从城市结构、交通系统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和近畿圈两个城市群交通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珠三角交通存在城市交通系统供需不平衡,致使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低下,进而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等问题。得出了要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交通的供求关系达到平衡,必须积极借鉴日本近畿圈的先进经验,合理调配交通系统中"人-车-路"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市滨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环境,以往滨江地段功能的主要是工业生产和港口运输。目前科学地进行滨江景观规划强调沿江的生态和旅游功能,这对于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的分析,深入滨江带景观现状调查和研究,对各个区域景观要素探讨,提出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并依此进行南京城市滨江带景观规划,划分为六个特色区域:河西滨江段,下关滨江段,幕燕滨江段,江中洲地段,大厂滨江段,浦口珠江段。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城际间运输联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之间客、货流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就珠江三角洲的整体交通运输形势而言,占第一位的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一线。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社会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最初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目前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使穗港沿线成为珠江三角洲成型的交通运输走廊。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运输联系具有强烈的广州指向性,目前尚未形成走廊的网络模式,对整体珠三角的发展并非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以政策变化与城镇化演进关系为主线,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进行了回顾,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农村城镇化的特点与动力机制,认为珠江三角洲农村城镇化模式在中国城镇化研究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括小城镇发展、城镇化路径以及城镇化主体的讨论,21世纪后,对农村城镇化的反思推动了珠三角城镇化研究的新视角向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转化;本文进一步对珠三角城镇化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市的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永洁 《人文地理》2002,17(5):33-35
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地位、发展特点、城市化形成机制以及珠江三角洲未来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①中小城市的发展完善了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体系;②中小城市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大城市;③未来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将更趋多样性,将会出现更加理想的城市化空间发展模式。另外,针对珠江三角洲未来中小城市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江巢湖段岸线资源评价与港口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选取岸线前沿水深、岸线稳定性、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和后方陆域场地宽度4项指标对安徽巢湖沿江岸线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徽长江巢湖段一、二级岸线比例高,适合建港和发展工业、仓储的岸线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其次在GIS平台上摸清了岸线资源的利用情况,确定了各级岸线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划分。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巢湖沿江港口建设的总体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最后给出了长江巢湖段岸线开发与港口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伊苒  薛德升  王波 《人文地理》2022,37(4):113-121
本文基于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9市政府门户网站,采集标题中含珠江三角洲以及3大都市圈(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的新闻报道数据,并根据新闻主题归类到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4个维度,分析1999—2019年珠三角及3大都市圈一体化在4个维度的动态化进程。研究发现:①区域规划编制促进一体化进程推进。珠三角和3大都市圈一体化进程的新闻报道数量受历版区域规划演进的影响;②珠三角和3大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维度差异。其中,珠三角一体化一直关注基础设施和制度维度,并呈现对社会维度的转向;3大都市圈一体化则在4个维度不尽相同,反映政府在区域一体化的不同诉求。③不同层级政府对珠三角和3大都市圈一体化的关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东省政府更关注珠三角一体化,而各市政府更关注各自都市圈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论文将北美华人社区与广东珠三角侨乡在地方语言和通俗文化的传承与演变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二者之间的跨越太平洋文化关系密切。广府的通俗文化一直是北美华人社区的主流文化;北美华人的生活文化意识也是珠三角侨乡的地方文化特色。两者互相影响,互动演变。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个互动的承传创新的关系出现了分化和演变。北美华人社区因为有大量新移民持续涌入而不断发展,而珠三角侨乡地区的侨乡文化形态,则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芒需要转型,比如依赖过去的移民历史文化遗产来开发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9.
For Montréa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for most port cities, the waterfront served as the primary interface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markets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nd why the primitive waterfront of Montréal as of 1830 was repeatedly adap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a modern port district by 1914. Beyond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set of physical changes on the waterfront, this paper draws theoretical insights from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rhythm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o explore the formative and adaptive processes underlying waterfront redevelopment. Global innovations in transport and cargo-handling technology are recognised as the preconditions for the periodic redimensioning of the port of Montréal, and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se changes were driven by the perennial demands of local investors to accelerate circulation and thus reduce the turnover time of capital. This paper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waterfront development by conceptualising the entire port as a comprehensive circulatory system and then exploring the re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mponents in relation to other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assive increases in traffic—the number and size of ships—through the port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redimensioning of all of the connected component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that is, the major arteries such as the St Lawrence River ship channel, as well as the smaller capillaries like finger piers.  相似文献   

20.
古代香港树皮布文化发现及其意义浅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珠江口一带的大湾文化中发现的树皮布石拍是中国大陆目前所知唯一年代最早,可靠性最强的与树皮布技术相关的资料。环珠江口树皮布文化很可能是全球树皮布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