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承雍 《文物》2021,(6):62-69
<正>在我国"丝绸之路"大型展览中,多次代表甘肃文物精品展出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山丹县博物馆收藏的青铜"胡腾舞俑"了。胡腾舞号称为中国舞蹈史上黄金时代的唐代盛极一时的舞蹈,不仅形式多样,且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在表现形式、表演内容、艺术技巧和西域风格等方面都前所未有。20世纪80年代初,甘肃山丹县文艺工作者以胡腾舞为基点再现这一舞蹈形式,对胡腾舞进行了"复活",并着重探讨了"复活"下的胡腾舞的传承与保护[1]。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海涛 《考古与文物》2003,(3):56-60,91
在北朝隋唐时期传入中原的众多异域艺术中,就舞蹈而言,无疑是以胡旋舞、胡腾舞、拓枝舞最为典型。但由于对它们的具体形式和特点,史籍记载多语焉不详,导致对它们的认识长期以  相似文献   

3.
高台地埂坡M4墓葬壁画娱乐图像演奏的乐器是龟兹乐中的腰鼓,表演的形式来自西域的胡舞:胡腾舞或者胡旋舞,是发源于龟兹地区的苏摩遮舞蹈的一个截图.苏摩遮是队舞的起源,发端于十六国,形成于唐宋时期,是中外乐舞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陕西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所存胡舞舞姿形态丰富且极具代表性,但简报对其舞种归属均较模糊,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安伽墓围屏石榻的舞姿形态,进行拉班动作分析以及史料梳理后认为:安伽墓石榻围屏后屏一、六舞姿形态只存在动作幅度的区别,应同为胡腾舞。右屏二舞者在服装、身体使用部位等重要方面与后屏舞姿图像存在较大差异,为胡旋舞。同时根据史料记载,挖掘出胡腾舞表演细节,将胡腾舞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5.
汉唐时期,沿着那条黄金大道而来的,除了璀璨的珠宝、馥郁的香料外,还有热烈欢腾的乐舞。龟兹舞、胡旋舞、拓枝舞、胡腾舞……大江南北,宫廷民间,无一不被强劲的胡风乐舞所吹拂。而那急速的旋转、刚劲的腾挪跳跃,和华美妖娆的服饰妆容,则强烈冲击着这个古老帝国关于身体语言、关于美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大月氏西迁后保南山羌的余部小月氏于西汉时崛起,霍去病破匈奴后,旧居于祁连和敦煌间的一部分小月氏向湟中地区移动,东汉时因"世居卢水"地望而被称为卢水胡,小月氏和卢水胡同族同源。董卓之乱使其所领的河西屠各匈奴和小月氏胡散居内地,直至曹魏政权把入塞匈奴分为五部,羯胡就分布在属于五部所在之一的河东并州上党地区,羯胡说到底是一种杂胡,其刚形成时期就包含了羌化月氏胡、西羌、屠各等,但其主要成分是羌化月氏胡和与其杂处的西羌。前秦《邓太尉祠碑》中"支胡"(小月氏)与"卢水"(卢水胡)并列可见其部落种属还是有区别的,就好比碑文中同时出现的"黑羌"和"白羌"一样,同源却异流,故卢水胡与羯胡在正史文献记载中一直同时出现到北魏时期,直至北魏之后才不见于文献中,取而代之的则是由卢水胡和羯胡与其他种族不断融合形成的居于河东并州的山地杂胡稽胡。  相似文献   

7.
唐代社会,来自于西域外邦的各种"胡食"作为其文化多元化的标志之一,影响着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为大唐文明添上了充满着异域风情的一笔。本文将从几类唐代具有典型性"胡食"出发,浅谈"胡食"入境最终为唐代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中,"胡"曾被用于泛指来自西方和北方或国外的人和物。但是,其起因仍待研究。"胡"字在汉语中读音为"hu",很接近北欧地区八种语言和古凯尔特语中的"Far"、"Ver"、和"Fade"等表示"远"的单词的读音;同时,"胡"字系由"古"和"月"二字构成。其中"古"可能表示"古老",而"月"则可能是指"月支"部落。据此,可作这样的猜想:当西方人首次到达中国时,遥指西方并说来自"远方"("Far"、"Ver"或"Fade"),曾途经"月支";而当时的中国人则误认为,他们所说的"far"、"Ver"或"Fade"(远)是地名,就把这些西方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胡(hu)",并误认为该地区是古代"月支"游牧的地方,就在"月"前加上"古"而创造出"胡"字表示该地区。从而,就把这些来自西方的外国人称为"胡人",并用"胡"泛指来自西方的物品。如果上述猜想属实,则可进一步从语言学方面推测当时到达中国的西方人所属族群,并从"胡"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籍中的时间及首次将西方人称为胡人的时间和月支游牧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时间,推想出这些西方人到达中国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史料证明,先有跳舞实践,后有胡旋舞名称。胡旋舞本为女性专业舞蹈,安禄山以肥胖老男之身跳胡旋舞,意在制造笑话。安史之乱后,由于事件的新闻效应和内容的戏剧化色彩,因而胡旋舞广为传播。学者们围绕敦煌壁画的乐舞图像是否为胡旋舞展开的研究,并未涉及胡旋舞的含义。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分布规律也证明,胡旋舞极盛时期,不是盛唐而是中唐后。即使是讲化生童子的变文,也不曾使用"胡旋舞"之称。所谓胡旋舞在历史上根本就是一个误会。它是北朝汉人对胡人舞蹈,或者是今人对敦煌壁画说法图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0.
五胡十六国及西魏北周均有"天王"的称号。天王称号从周代就有,为周天子称号,因此天王之号的出现表明了胡族君主名号汉化的过程。而唐太宗接受"天可汗"的胡族君主称号其实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天可汗称号被唐王朝统治者改装成"天皇",继而出现皇帝尊号,这从中原王朝的政治体系内找不到逻辑,而是汉族胡化的结果。衔接这两个时段的就是胡汉互化最为明显的西魏北周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