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东方大国——中国,曾经发生过一场伟大领袖叫做“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这场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和发动的。没有人怀疑他老人家完全是出于“反修防修”的善良愿望和纯正动机,也没有人怀疑那些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起来造反的红卫兵是多么真诚和多么热情。但是把这一场“革命”放在公正无私的审判官——历史面前加以裁决,却已经有了结论。  相似文献   

2.
武春澍 《神州》2010,(10):80-82
“圈地门”风波再起,本可置身事外的郭德纲因为支持其徒弟殴打记者一事使其成为众媒体的“箭靶”,在博容上发表文章力挺其弟子和采用“不如妓女”等词来谩骂记者更是引起广大媒体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和攻击,更有网民嘲笑其是“无德无良无耻”的“三无”艺人。娱乐界艺人失德事件时有发生,此次郭德纲事件更是增添了人们对艺人“道德”的怀疑,人们在欣赏艺人的“艺”的同时也呼吁其“德”的端正,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官僚资本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更是舆论攻击的对象,而"官办商行"正是抗战胜利后朝野上下对那些具有权贵背景的豪门资本所经营企业公司的一种特殊称呼,其代表就是宋子文、孔祥熙家族创办的中国建设银公司、孚中实业公司和扬子建业公司。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档案,对于这些"官办商行"的形成背景、资本来源、经营特点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以这几个"官办商行"的个案去分析深入探讨民国时期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国学”这个名词是梁启超、章太炎、邓实等人从日本引进来的。日本则是从欧洲学得“民族国家”观念之后,针对自己的情况创造这么个词。中国人把这个词引进之后就顺带把“民族国家”观念也引进来了。“民族国家’砚念中的“国家’,和中国原有的“天下’砚念中的“国家”,涵义很不一样。“民族国家”观念中的“国家”核心内容是“土地”、“人口”、“政权”三要素,“天下观念”中的“国家”,除了这些之外,涵义较为广泛,还包括: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1966~196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 6年 7月 ,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 ,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中国的政策 ,但该政策提出后并没有得到有始有终的实施。美国学者的一种观点认为 ,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阻碍了美国的外交努力 ,使中美之间失去了一次改善关系的重要机会。然而 ,美国国务院最新解密的外交政策档案显示 ,这一观点的准确性值得怀疑。美国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反应有自己的政策考虑 :它为中国这场内乱设定了目标 ,即希望这场运动导致中国政局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1 96 7年中后期 ,随着“文化大革命”局势的渐趋稳定 ,美国的期望落空 ,美国政府内强硬派人士拒绝进一步尝试新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6.
黄海 《文史天地》2005,(8):38-39
“知青”这一名词,已经渐行渐远,在人们的记忆中是越来越淡化了。然而,有关“知青”问题的研究.无疑将会成为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供的这封信.既改变了知青们的命运,也必将为未来的知青问题的研究留下不可多得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一个国家的宪法,最重要的是体现国家体制的性质。 早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国体的性质,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实行“新民主义宪政”。这一思想具体地体现在毛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新中国建立前,毛在《论联合政  相似文献   

8.
“济公”素有活佛之称,八十年代随着电视连续剧的演播,更使它风靡海内外,成为妇孺皆知深入人心的“侠僧”形象.但不少人对济公是否确有其人尚存怀疑,对济公形象如何形成缺乏了解.本文拟就真人道济与艺术形象济公提供一些情况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国家资本及其国有企业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和主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家资本,是对前半个世纪官僚资本的否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级形式。它并不是什么人幻想的产物,也并非机械地照搬“苏联模式”的恶果,而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矛盾演化的必然。国家资本及其国有企业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中国工业化的主干。  相似文献   

10.
吴江 《炎黄春秋》2002,(3):22-23
有国家,便会有爱国主义,也会有卖周主义,特别在像中国这样一个过去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中,爱国主义固然是主流,卖国主义也会有它的市场。“卖国主义”之名过去大概很少听说过,其实,卖国也可以出“主义”。这是因为,为卖国行为辩护也会有一套主张、说辞,包括为卖国贼翻案或为之片面评功摆好,提出种种貌似“公正”的理由来。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须同时揭露卖国主义的那一套货色。这是历史观上遇到的一个问题,处理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1.
南晨 《湖南文史》2010,(8):33-33
近年来,“国学”越来越热,围绕其所展开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在晚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中,“国学”是“夷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个文化名词。在学制改革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称,与从西方传来的文、理、法、商、工、农、医“七科之学”形成对立,这时它是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教育名词。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有一枚“壹枚开国纪念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一售铜元者的手中一把购进的20余枚中的一枚。十文流通铜元,包浆自然熟旧,乍看起来与山西“中华铜币壹枚”貌似相同,并未当成稀有币看待。有趣的是我曾嫌它品相欠佳,夹在钱币本中多次与在本  相似文献   

13.
试述唐宋间的"疑孟"、"非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来国 《史学月刊》2003,(10):26-31
唐宋间,随着“孟子升格运动”的进行,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提高。同时,也不断有人提出异议,形成一场颇具声势的“疑孟”、“非孟”运动。同是“疑孟”,表现各有不向,或委婉,或激越,内容涉及孟子的著作、思想、历史地位等诸多方面。怀疑思潮的盛行、对“孟子升格运动”的反动以及政治斗争的需要等原因共同促成了这一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李少兵  王莉 《史学月刊》2005,12(3):100-105
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等人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人有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提法。1949年建国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基本延续了此前的定论。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作用提出不同看法。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除深入研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扩张的过程和途径、国家资本如何转化成了官僚私人资本外,不少人认为就性质而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际上含有国家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两重性质。  相似文献   

15.
王学典  李扬眉 《史学月刊》2003,(11):101-108
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说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史料学的层面,它的现代性似乎主要体现在顾颉刚对历史知识一般性质、尤其是其不确定性的看法上或对历史知识的谦卑的态度上。搁置历史本体、着重于古史知识形成过程的“层累构成说”标明了顾颉刚经验主义的知识立场。而在普遍的知识论意义上,从怀疑古史记录到怀疑全部历史记录,顾颉刚事实上已经触及了历史知识的一般性质与“神话”的性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24年1月国民党成功改组,与中共建立了“党内合作”关系。这一合作极大地扩展了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政治影响和组织发展,但同时,年轻的共产党人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骨干,这引起了相当一批老国民党员的猜疑和敌视。“容共”还是“分共”的问题,自此即成为国民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个中心话题。一年之后,随着主导国民党政策的孙中山突然去世,从1925年3月至11月,前后不过10个月,国民党内部就三度发生严重分裂。分裂的原因,几乎无一例外地与怀疑孙中山的“容共”政策或力主“分共”有关。  相似文献   

17.
“抗战戏剧”,顾名思义,就是以抗日战争的题材用戏剧的形式去演出、去表演。那么,“戏剧抗战”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戏剧抗战”是“抗战戏剧”的变种,也有人说“抗战戏剧”和“戏剧抗战”是同胞孪生姊妹。其实无论“戏剧抗战”还是“抗战戏剧”,都是名词的展现。但它们却有着相互依赖又相互拆斥的关系。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供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探讨民族、民族一国家和民族主义的问题,首先需要对“民族”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民族”的定义有很多,我国目前对“民族”的定义可归为三种:第一种是从种族角度对民族进行界定,第二种是通常被称为“国族”的民族定义,第三种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开展“世界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世界史”的内涵 “世界历史”在我国通常指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历史,也就是没有中国的“世界”的历史。在实践中,它往往成为许多国家历史的相加,若能把所有国家加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世界”(事实上这一点在我国目前还做不到,对很多国家的研究现在还属于空白)。  相似文献   

20.
“五四”堪称是一个民主时代,民主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成为了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五四之前,民主基本上是少数知识精英的思想专利。五四时期,专制主义成为众矢之的,民主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大批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广大学生对自由、平等观念的富有朝气与激情的宣传,更使五四民主主义思潮滚滚奔涌,一浪高过一浪。“五四”民主观念的普及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当前,对“五四”民主启蒙思想进行回顾,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共和制度———“五四”民主的价值目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在饱含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