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研究保护提供了新的维度和契机。保护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的范围扩展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  相似文献   

2.
正3月20日,由文化部非遗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画中有戏'传统年画精品展"开展仪式在恭王府举行。作为恭王府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的开年首展,本次"画中有戏"传统年画精品展汇集了来自我国传统年画产地东、西、南、北、中5大区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东有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西有山西平阳木版年画、南有江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北有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中葡可南滑县木版年画。各地纷纷拿出了压箱底的清版老画参展,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河南滑县木版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6,(4):143
正6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08,(3):1-1
它们,经历了20世纪中国的风雨, 它们,承载着20世纪中国的记忆. 2008年4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通过了<20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建议>,标志着20世纪遗产已经纳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视野.  相似文献   

5.
刘康 《中原文物》2007,(5):108-110
随着人类对文化遗产认识的日趋深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作了明确的表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1995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琅勃拉邦的古城反映了19-20世纪欧洲殖民者建造的传统建筑与城市结构相融合的风格。它独特的镇区保存十分完美,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的融合。 琅勃拉邦位于湄公河的岸边,距离万象大约有500多公里,其海拔高度为300米。  相似文献   

7.
孙平 《巴蜀史志》2011,(2):48-50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严格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传统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8.
史勇 《丝绸之路》2010,(11):5-10
<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于2005年12月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世界遗产》2014,(12):124-126
留住乡村记忆传承民间文脉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屏南举行11月17—20日,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联、屏南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10.
绵竹木版年画因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成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块奇葩,在民间工艺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绵竹木版年画文化底蕴和积淀越来越浓厚,但也面临了一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的保护问题。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作为缔约国之一的中国分别于2005年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2006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从国家行政方面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  相似文献   

11.
快讯     
《世界遗产》2013,(4):118-119
201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在国家图书馆开讲 为了向公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营造全社会珍爱传统文化、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在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学津堂正式开讲。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1985年,中国正式加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我国世界遗产增加到41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项,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数量稳居世界第三位,并保持了世界文化遗产连续9年申报成功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6月16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传统落灰釉与明代宜兴紫砂飞釉"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举行。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北博物院、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单位2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张燕 《神州》2014,(7):18-20
<正>自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以来,文化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组织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年画、织锦、风筝、剪纸、灯彩、面人、泥塑、香包、陶瓷、漆器、茶叶制作等80余项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石景山体育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进行活态展演。该展览由文化部主办,以春节、年俗为主题,选调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自古就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深厚传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以2001年我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开端。十多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项目数量排名世界第一,可以说是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可和肯定的表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由以往单项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美国西北大学设置"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开启高校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的先河。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逐渐成为世界性课题,日益受到重视。就大学专业教育而言,目前世界上约30多个国家、近百所大学开始培养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方面的高端人才。在欧美国家中,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多所大学,都设立了相关专业。法国和韩国还分别建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大学。  相似文献   

17.
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世代聚居着藏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创造灿烂历史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截至2010年,林芝地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计9类63个小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8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2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习基地2个,自治区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更是一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大事。全国政协委员舒乙先生为此在《人民日报》(2006年4月14日)上撰文指出:“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我们的经济和相关产品还不够发达,能够傲人和使外人肃然起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文化已经成为在经济、政治之外的第三个支柱。所以我们必须统一认识,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认真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此之前,我国已决定基本上不再批准建立什么日,‘文化遗产日’是个特例,来之不易。今年6月10日,我们将迎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们要像办每年的植树节那样,搞一个上下齐动手、家喻户晓的文化遗产日。通过这个节日,要让社会普遍知道将优秀文化传统保留下来的重要性。”编修地方志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她见证、传承历史,弘扬先进文化,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曲同工、同途同归,应是地方志工作者的责任。为此本期特设专栏,精选数篇文章,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0月14日至15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传统节庆文化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及文化部的20余位学者,围绕"节日的分类与意义""节日的神圣与共享""传统节庆与公共文化"三个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方面和中国的四个保护层级来看,近20年的非遗保护实践在政策导向与具体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和修正,也更有助于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在非遗教育推广、非遗学术研究以及非遗学科建设等方面,还需澄清基本概念及其关系,以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为此,从宏观的视角看,可以进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观念的导向转换,并从中国文化大传统出发,以整体保护和传承的观点来认识每项文化遗产,最终从观念、产业、消费、伦理以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来看待传统对个人认同、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以便构建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从多元人类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中吸收营养,丰富生活意义,维系各个层面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