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帅 《神州》2012,(16):90-93
旗袍之美,在满清旗服的华贵里;旗袍之流行,在民国的大街小巷中;旗袍之隽永,在现代国际时尚的旗袍风中……影视剧《旗袍》的热映,《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旗袍装下的窈窕身姿,《金陵十三钗》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孔雀蓝印花旗袍,无一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后结合西方文化进行改进,成为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主要时装。从满清到民国,再到现代,旗袍始终是女性热爱的服饰,让我们进入旗袍的世界,领略旗袍之美、之流行、之隽永,体验旗袍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氆氇     
氆氇是雪域高原特有的羊毛织品。主要做曲巴(藏袍)、帮典(围裙)、毛毯等。藏地农区的气候较之藏北草原温暖。过去城镇和农村的人们除在严寒的冬季身裹羊羔皮袍和羊皮袄外其它季节都身着氆氇袍。氆氇袍不似羊皮袍臃肿,便于劳作,又能遮风御寒,成了农人的平常着装。在农区氆氇大都是自产自用,穿氆氇袍的几乎都是农村人。那么  相似文献   

3.
在对楚服饰和汉初服饰资料的报道与研究中,由于对古籍记载未予全面理解,时贤多把先秦时代的曲踞深衣和直裾长衣称之为袍。例如,在马王堆汉墓和马山一号楚墓的发掘报告里称之为“绵袍”:在有关研究的论著内也多以袍称之,认为“这种衣服,不分男女,应当通称为袍”;“袍是一种上衣和下裳相连续的服式。……是长及脚面并絮有丝棉的冬季服装。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七件袍使我们对楚人的袍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5)
正袷袢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之一,基本款式是对襟的外套,连袖,袖长过手指,无领或为立领。男女均穿着,男款无旁衩,女款左右开衩,衣长过膝,无扣,以腰巾或皮带束系。其形制界于汉族的袍、褂之间,与清代宫廷的夹褂相似,但较为宽大,无后开裾。新疆哈密市博物馆收藏近百件袷袢,按其来源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民间喜庆佳节之时所穿绣花袷袢;其二为哈密回王宫廷袷袢。民间袷袢的刺绣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清代旗袍、近代旗袍、现代旗袍的沧桑变迁,旗袍最终成为中国女装的代表、国服的典范。尤其是民国新式旗袍的发展、改良旗袍的出现更是奠定了旗袍在中国服饰传统中无法撼动的地位。旗袍是独具魅力的符号,旗袍是美的,是雅的,更是品位和时尚的象征。其中最本质的就在于旗袍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旗袍雅韵、气韵、风韵,是旗袍的灵魂。透过旗袍,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奋发精神、昂扬风气,是我们国家强大的文化包容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周婷婷 《沧桑》2010,(1):242-243
经历了清代旗袍、近代旗袍、现代旗袍的沧桑变迁,旗袍最终成为中国女装的代表、国服的典范。尤其是民国新式旗袍的发展、改良旗袍的出现更是奠定了旗袍在中国服饰传统中无法撼动的地位。旗袍是独具魅力的符号,旗袍是美的,是雅的,更是品位和时尚的象征。其中最本质的就在于旗袍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旗袍雅韵、气韵、风韵,是旗袍的灵魂。透过旗袍,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奋发精神、昂扬风气,是我们国家强大的文化包容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旅美见闻     
<正>10日。到大西洋寻找滩头觅石的快乐。然后,去体味移民国家的生活方式。再站在关于自由的罗马长袍下,领略高擎火炬的女神。有很多人生的感情,会因长久生活在美国  相似文献   

8.
羽扇纶巾     
《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服饰,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羽扇纶(音关)巾",一些明清人绘制的诸葛亮画像中也常突出这一特点(图一)。因此,这种纶巾并曾被命名为"诸葛巾"。到了京剧中,诸葛亮在羽扇纶巾之外,又添上一身八卦袍,打扮得犹似一个作法的老道;更由于他手持羽扇,所以"摇羽毛扇的"也就逐渐变成某一类谋士的代名词了。  相似文献   

9.
杜佩红 《民俗研究》2016,(3):136-145
旗袍是二十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民国时尚女性最主要的服饰种类之一。辛亥革命后,满清的旗装曾经一度因为排满之风盛行而遭社会排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民族主义、女性解放及商业文化的推动下,旗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到1926年后,旗袍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开来,成为各阶层女性竞相追逐的服饰潮流,甚至在海外成为东方女性服饰的象征。从社会史视角出发,在满与汉、中与西、女性解放以及商业文化等诸种因素的复杂互动中解读旗袍的兴起、流行与形象演变,使我们可以从旗袍最终成为"民国范儿"代表这一历史现象中,对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时,陈列在橱窗里的一件华美的旗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想这旗袍的主人应该是一位淡然清雅的女子吧!多方查阅资料后才知道,旗袍的主人竟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打字员沈安娜。沈安娜(1915—2010)原名沈婉,出生于江苏泰兴一个书香世家,可以说是一位奇女子,在隐蔽战线中与敌人巧妙周旋14年,获取大量情报,为我党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当时被赞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相似文献   

11.
曲园酒家与“子龙脱袍”湘菜不止是风味独特,一些菜肴的命名也别出心裁,耐人寻味,极富诗化的想像力,例如“子龙脱袍”就是如此。提到“子龙”,人们一定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大战长坂坡的蜀汉名将赵云(子龙),然而此“子龙”却非彼“子龙”,而是湖湘特产之小(仔)龙——鳝鱼。“子龙脱袍”就是用鳝鱼为主要原料精心炮制的一道佳味名肴。这道菜是长沙百年老店曲园酒家所创制的。曲园酒家开设于清代的光绪年间,为当时居住在小四方塘的黄翰林及其属下集资所开,店面就设在黄翰林的公馆内,前门正对走马楼,后门便是青石井;园内曲径通幽,鸟语花香,设宴于此, 别具雅趣,故名“曲园”。曲园酒家开业后,以其雅致的文化品位和独特的菜肴风味,吸引了长  相似文献   

12.
王葆心(1864—1944),罗田人,又号晦堂居士,所著《再续汉口丛谈》中,录《杨州府志》卷五十二·人物·笃行·李茂传一段,考证了汉口永宁巷之得名,现摘抄于下:李茂墓志云,李茂字子容,甘泉人(注).幼时父摩其顶曰,是儿体骨不凡,待须长必成令器.后果须长尺许,而父已亡,撰《惜须记》.婚时青袍,母手制也,每祭必服而拜,且拜泣.临终遗命,以青袍囊须殉焉.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是中国女性最为推崇的服装,从寻常百姓到社会名媛都对旗袍喜爱有加。在她们端庄秀丽的背后,是南京的本帮和红帮裁缝师傅们的辛勤劳动,他们将海派旗袍的设计元素融进南京时装,兴起辉煌灿烂的"旗袍改良"之风,成为近代中国女装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旗袍材质各异,有珍贵的纱绸,也有大众化的“南京土布”。南京土布在清末民初时就已名扬四海.其材质一般为棉布.是一种用粗棉线织成的呈深黄褐色或紫色的平纹布,主要产在江南农村。生产最多的可能还是上海浦东一带.最先是由黄道婆从南方传过来.进而推至江南的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张时髦少女的照片。她亭亭玉立,神采飞扬,内穿一长及盖脚的缎子旗袍,外套一件华丽的裘皮大衣,脚蹬一双盘结的圆口缎鞋,右手叉腰,左手兰花指托着娇嫩的面庞。她侧身倚壁,眼睛平视前方,似思绪翻飞,似沉思凝想,既雍容华贵又优雅潇洒。这种着装,这种神情,自不是一  相似文献   

15.
正沿着玉石之路,长而又长,良渚人奋然北上,不像是逃难,反倒像扩张。虽然战争难免,死人的事会经常发生,但良渚人还是锲而不舍,逐玉远行。他们往西北去,最远到了哪里?考古人在齐家文化发现了良渚玉器,是良渚人追求玉石到了这里,还是良渚玉文化的影响到了这里?在这一追求中,良渚文化的"越禹"变成了"戎  相似文献   

16.
刘碧虹 《收藏家》2014,(7):53-58
旗袍,中国传统服饰的经典,有人说源于满清的长袍,有人说由民国汉人"长衫"衍变而来。学术界一种公认的说法,旗袍是东、西方服饰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女性追求形体、身段与肌肤之美感而冲破旧传统束缚的产物。它自20世纪20年代起流行至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女装款式。在旗袍发展史上,最能震撼世人眼球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海派改良旗袍,而华旦妮的一字双襟旗袍即此中佼佼者,是当时最为时髦的改良旗袍之一。所谓一字双襟旗袍,以一句话概括,就是在旗袍襟领处呈直横的“一”字形双襟为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烫着短发、穿着订做的改良旗袍、坐着黄包车去看电影的大小姐成了后来的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形容着一个领风气之先又市民气的老上海  相似文献   

18.
试论清代皇帝明黄色朝袍的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皇帝冠服中,明黄色朝袍的功用尤其引人关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朝祭所御”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以至认为清帝明黄色朝袍既可亲郊飨庙又能御殿朝贺,模糊了朝服与祭服的区别。顺治十年(1653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傅景星奏言:“自古帝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衮冕黼黻代有不同,朝有朝服,祭有祭服,所以肃臣民而格上下也……”。本文旨在讨论清帝明黄色朝袍的不同作用,从而区分出朝服与祭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世界》2013,(3):198-198
空姐笑容迷人,帽子下的丝巾一直垂到耳际,既是配饰又是面纱,美丽而神秘的气质—下子将我的思绪带到了古老的阿拉伯王国:浩瀚的沙漠、白色的清真寺,传统的阿拉伯长袍与头巾,还有飞翔的猎鹰……  相似文献   

20.
从贵阳出发,沿贵黄公路西进,在黄果树和省会贵阳之间,长达150公里,面积大约1,340平方公里山峦叠嶂的喀斯特岩溶地面上,有许多屯墙、垣壁和石板盖顶的屋予以及高耸的碉堡组成的石头村寨,那里住着一种特别的人群,他们身着宽袍大袖长及脚踝的宝蓝色长衫,说着既不同于本地又异于他乡的特殊语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节日仪式统统按自己的老规矩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