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的开始。南昌起义计划"重回广东,继续革命,反对新老军阀"~([1])。在国民党军进逼南昌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撤出南昌,前往广州。但是,南征广州必须先在广东有一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粤东潮汕地区。1927年9月23日至30日,南昌起义军进驻潮汕地区,并在此建立了政权,史称"潮  相似文献   

2.
"蒋家天下陈家党"是人们对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在国民党党内地位的形象概括,殊不知陈果夫还是个业余美食家。梁实秋先生就曾说过,国民党元老中美食专家有两位,"一位是谭组安(谭延闿,字组安,也作祖安)先生,一位是陈果夫先生。谭知味而不知养,陈则味养兼知,允推个中高手"。  相似文献   

3.
曾碧漪原名曾昭慈,1907年生于广东南雄,1923年她在广州甲种工业学校就读时,刚从法国回来的李富生和蔡畅来到这所教会学校,一个西服革履,一个身着花裙,他们俩的一通演讲,唤起正在寻求真理的曾碧漪的革命激情。这年,她成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还参加了妇女解放协会。在广州这个革命摇篮里,曾碧漪满怀热情地参加革命活动,她到黄埔军校、农讲所、政治讲演班听周恩来、毛泽东、恽代英等共产党领导人讲过课,也听过国民党领导人廖仲恺的课。1926年党组织让她回到故乡南雄,出任国民党党部妇女部长,兼县农协妇委书记。还委任她为广东妇…  相似文献   

4.
30年代初 ,在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下 ,以上海为中心 ,包括北平、天津、武汉、广州等全国许多大中城市 ,曾兴起一个很有声势的左翼文化运动。一大批党内和受党影响的文化人士、革命青年学生 ,冲破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治的压迫 ,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文艺创作等活动。广州的左翼文化人士和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 ,也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在革命的思想文化阵地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有力地配合了当时蓬勃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左翼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广州左翼文化运动起源于 1 931年。 1 92 7年大革命失败后 ,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统治 ,在加…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重臣、CC系的创始人和掌门人陈果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被周恩来称为“值得尊敬的敌人”。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二千年的封建帝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革命期间,他不仅为黄埔军校筹办物资、招兵招生做了许多工作,而且积极奔走,为促进国共合作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后来,他站到了蒋介石一边,竭力反对共产党和人民革命。但陈果夫在为蒋介石效力的过程中,也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如他主持的治理淮河就是一项有利民生的工程。走马上任1932年7月,40岁的陈果夫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当时兼任导淮委员…  相似文献   

6.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反帝运动随之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南方各省)蓬勃展开。安徽地处长江中游,是北洋政府统治的前沿阵地,也是广东革命政府势力积极发展的地区之一。由于国共两党的著名领导人陈独秀、柏文蔚等均来自安徽并在皖省有相当的影响,北洋政府的临时执政段祺瑞也是安徽人,这就使得安徽的政治情势更为复杂。国民党“一大”决定,安徽的党务工作由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负责。由于上海执行部为国民党右派(即后来的“西山会议派”)所把持,他们  相似文献   

7.
“蒋家天下陈家党”是人们对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在国民党内地位的形象概括.殊不知陈果夫还是个业余美食家。梁实秋先生就曾说过,国民党元老中美食专家有两位,“一位是谭祖安(谭延阄)先生,一位是陈果夫先生。谭知味而不知养,陈则味养兼知,允推个中高手。”  相似文献   

8.
马振犊  林周佳 《世纪》2022,(5):64-67
<正>1930年代初,正当在上海的中共临时政治局被国民党中统特务破坏,造成很大被动之际,党在江西瑞金领导建立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央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革命形势蓬勃向上。一、党中央决定召开大会1931年10月,经过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央苏区范围不断扩大,为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奠定了基础。上海党中央决定在江西瑞金苏区中央局驻地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全国性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继续斗争。  相似文献   

9.
1924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国共两党联合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深得广大工农和革命人民的拥护,从而使我国革命形势日趋高涨。为了改变和提高革命军队的素质,同年5月在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具  相似文献   

10.
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便成为蒋介石在党务、组织及金融方面的重要骨干亲信。然而在大陆军政失败逃亡台湾之后,由蒋介石钦点的新的决策机构——国民党改造委员会16名成员中,陈氏兄弟的名字消失了。军事强人陈诚的加盟,是要在巩固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完成由蒋经国接班的一项过渡;张道藩作为一位失意的CC派大员,他和谷正纲、张其昀3人代表了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之后国民党新的党务、组织系统;胡建中、崔书琴代表国民党新的文宣系统,郑彦、陈雪屏是老蒋心腹文胆;为了体现地方色彩,吸收了台籍人士连震东加入……这…  相似文献   

11.
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曾是国民党政权中权势显赫的人物,但到台湾后,却被蒋介石政权抛弃,政途黯淡。 1948年底,国内形势朝着不利于国民党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了三大战役,随时准备渡过长江,直捣国民党政权中心南京。蒋介石政权临近灭亡,陈果夫的病情也一天天加重,亲友们都纷纷劝他以养病为由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1997,(6)
孙中山提议,苏俄红军攻取新疆、甘肃,与四川国民党人胜利会师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背叛而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转往上海。之后,孙中山一面“专理党务”,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一面仍像过去一样,积极从境外寻求援助。这时,孙中山在秘密同日本银行界接触的同时,已经注意到了俄国革命的胜利,他明确讲:“此后我国形势,应注意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为此,孙中山特别请了一位俄国教师,去教廖仲恺、朱执信、李章达和李朗如等人学习俄文。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和张太雷,都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我党的高级领导人。大革命时期,他们共同主持中共广东区委的工作,领导广东人民开展工农运动,创建工农武装,对推动革命形势向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革命失败后,他们又共同酝酿了震惊全国的广州起义,用革命的武装回击了国民党的血腥大屠杀政策。两人同志同道,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共同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一起为开拓革命事业而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4.
杨天石 《百年潮》2003,(6):62-66
1924年1月,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月31日,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在上海、北京、汉口等地成立执行部,以加强这几个地区的工作,毛泽东被派到上海执行部。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到上海,和共产党人罗章龙、王荷波、恽代英、沈泽民、邵力子、瞿秋白、施存统、邓中夏、向警予、张秋人等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据规定,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管辖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日报》草创于民国初年,是国民党中最有历史的报纸。发起人为中华革命党上海方面领袖人物陈英士,主其事者为民国元老人物邵力子,主笔叶楚伦。馆址在法租界天主堂街。后经两度迁移,至公共租界山东路。1920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总统府,因上海是全国舆论中心,《民国日报》成为国民党在上海惟一的宣传机关。该报一开始就高揭反袁大旗,介绍革命理论,宣传自由思想。是一份具有进步色彩的报纸。不仅为封建军阀所忌,内遭当局干涉,甚至连日本人也对此素不相容,不断加以破坏和压制。 以挑起和制造一连串阴谋事件为口实,借以激…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广东思想文化持续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各左翼文化团体——“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及其所属“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广州分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中国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等,在上海“左联”理论与行动纲领的指导下,组成了一支集结各方面进步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文化新军,以其鲜明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孔祥增 《民国档案》2016,(2):132-139
党营事业是由国民党投资、为国民党所管控和利用的事业类型。党营文化事业与党营经济事业是党营事业的一体两面,共同组成国民党庞大的党营事业体系。前者是以宣传党义,领导和控制舆论为主要任务的国民党文宣机构的所属事业,包括新闻报刊事业、出版印刷事业、电影广播通讯事业等。后者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创设的盈利性经济企业。它以合法取得盈余充作党务经费而实现企业养党为宗旨,大致可分为工厂实业、金融事业和商贸运销事业三类。二者在筹办的历史背景、规模体系、所担负的政治使命与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分际。国民党创立党营事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与有效维护国民党的政治统治。但规模庞大的党营事业体系未能挽国民党于大厦将倾,并最终随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灭而幻化成历史的云烟。  相似文献   

18.
霍新宾 《安徽史学》2005,9(5):68-75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不仅是国民革命迅速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革命统一战线发生斗争与分化的转折点.以国共党争为主线,此阶段的工商关系因党派政治的渗入而愈趋复杂,并呈现出"对抗与合作"的双重态势.这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工人代表会与商界的阶级对垒,而广东总工会等国民党右派工会则与商界取合作姿态.尽管此时工商间的阶级分野取得明显实效,但也毕竟有限,这与国民党"阶级协调"的政治统治逻辑及广州"劳资混合"的行会传统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此“二陈”,并非通常所说的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其中“一陈”乃陈诚,另“一陈”才是陈立夫、陈果夫兄弟。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为项致庄。 陈氏兄弟倚用的干才 顾祝同上台被贬 项致庄,浙江湖州人,陈果夫的姐姐所生之子,与陈果夫是甥舅关系。 项致庄在国民党中也还是有点地位的。他是保定军校三期炮兵科毕业,北伐中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的炮兵团长。1930年后,又先后担任了国民政府警卫军炮兵旅旅长、军政部炮兵学校教育长、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参事等职。是国民党中央党务系统在军界中安插的为数极少的将领。职位还算可以,只是没有多大…  相似文献   

20.
北伐前国民党在广东兼有执政党与国民革命党的双重身份,在广东农民运动中,存在冲突。在国民革命的背景下,国民党中央倾向于支持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以换取农民对国民革命的支持。但作为基础不牢的执政党,为维持政权稳定,国民党不敢也不能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掌控乡村政权的士绅地主阶层。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领袖采取了渐进式的农民运动发展策略,试图在革命与维稳之间维持平衡,调谐革命与执政的身份冲突。但农民运动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农民斗争的演进轨迹超出国民党领导层的预期,党政各方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农民与地主的激烈斗争中。广东革命政权完全巩固以前,左派的主张占据上风,且因农民运动有力地支持了统一战争,国民党对农民运动大体持积极态度。“中山舰事件”后,维稳的需要压倒了革命的信念,中派控制的国民党中央态度转为消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