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曼殊(1884-1918)是我国近代集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父亲苏杰生是广东香山人,在日本经商时私纳日本女子河合仙为妾,并与河合仙的妹妹河合叶子私通生下苏曼殊.叶子生下苏曼殊不久就嫁给了一个海军战士,苏曼殊自小跟着外公外婆,名义上却是河合仙的儿子.由于苏家对异域媳妇不予承认,河合仙最终又改嫁了他人,苏曼殊因此受到苏家歧视,四处漂泊,过着半僧半俗、半疯半癫、无依无靠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其法号。他出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广东香山。父亲是旅日华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能诗善画,才华洋溢,精通多种语言,曾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苏曼殊生性孤僻怪异,曾皈依佛门、剃度出家,却又不能了却尘缘,过着半僧半俗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诗僧苏曼殊名元被,字子谷,小名王郎。其父为中国人,其母是日本人。他188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1918年卒于上海广慈医院。苏曼殊才气横溢,精通中、日、英。梵文等多种文字,在诗歌、小说、散文、翻译、绘画等多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作品流传在国内外有30多种,产生一定影响。于右任曾赞曰“曼殊诗格高超在灵明镜中。”柳亚子誉之谓“不可为一,不可有二。”苏曼殊曾两度遁入空门,虽身托佛祖,仍心系红尘。1912年国民党大型报纸(太平洋报)在上海发行,苏曼殊应邀担任编辑,他的作品也多在该报发表。当时辛亥革命先驱叶楚伦任《太平洋报》总…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和苏曼殊堪称民国初年的狂士,他们意趣相投,以相识,其皆如鲁迅所云:“激昂慷慨,顿拙抑扬。”苏曼殊其生也短,交友遍于国中,而知己算来却屈指可数,陈独秀乃当之无隗。苏曼殊的颓废、浪漫、好学,以及诗人气质、率真性情,给陈独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晚年念及,都有动情之处。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与南京■陈世强字子谷,号曼殊、玄瑛等。广东香山(今珠海前山)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志士,也是一位具有多样才能的文学、艺术家。他对诗、文、小说、绘画无不擅长,又深谙中、日、英、法、梵五种文字,精于翻译。其丰富的文艺作品,为那个时代瞩目,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曼殊与印度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南社的主要诗人苏曼殊,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营养、文学视野开阔的作家。苏曼殊译介了雨果的小说,拜伦、雪莱、彭斯、歌德等人的诗歌,并经常论及西方文学,他对东方文学也很重视,翻译过印度作家的作品,对印度文学予以很高的评价。本文的目的是想梳理一下苏曼殊与印度文学的关系,以引起人们探讨这一问题的兴趣。苏曼殊翻译的印度文学作品不多,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一篇小说和一首短诗。小说是19O8年6月译成的,题目叫(婆罗海滨遁迹记},最初发表于19OS年7‘8月日本东京出版的(民报)第22‘23号,系未完之作。原署南印度翟沙著…  相似文献   

7.
1907年,刘师培携母带妻,与同盟会会员苏曼殊一起东渡日本。章太炎得知消息后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说:“申叔(刘师培的字)来了,吾道不孤矣!”汪精卫问:“申叔是何人,使你如此欣喜?”  相似文献   

8.
苏曼殊与李叔同,同生于19世纪80年代,辛亥革命前先后游学日本,均擅长诗文绘画,民国初年各以文坛奇才闻名于世,壮年相继遁入空门,逝后均埋骨杭州西子湖畔,成了人们猜度不透的一大人生之谜。为此,世人有公论:苏曼殊既激进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研究陈独秀早期思想与活动的过程中所搜集到的陈独秀写的两组诗,对研究陈独秀在一九○八——一九一○年的思想和活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一组名《华严瀑布》,五绝体,一九○八年下半年写于日本。最早提到陈独秀写《华严瀑布》诗的是苏曼殊,他在其《画跋》中说:“华严瀑布在日光山,篷瀛绝胜处也。仲子曾作《华严瀑布》诗十有四章,词况丽赡”。但苏曼殊并未将原作录出,而后来的有些学者,或因未  相似文献   

10.
冯自由原名懋隆,字建华,广东南海人,出生于日本横滨一个侨商家庭。祖上以行医为业,祖父因为结交“红头贼”的嫌疑被逮捕下狱,死在南海狱中。父亲冯镜如愤然出走日本,在横滨经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他父亲毅然剪除辫发,成为旅日华侨中第一个剪辫易服的人,被人叫做“无辫仔”。1895年,他父亲与亡命日本的孙中山结识,加入兴中会,任横滨分会会长。一次孙中山在他家吃饭,少年冯自由也坐在一起,便询问他喜欢读什么书。他说,喜欢读《三国演义》。孙中山又问他,最喜欢《三国演义》哪个人物?他说:诸葛亮。孙中山笑着说:你知道喜欢诸葛亮,就是明白古今顺逆的道理。我们兴中会便是汉朝的刘  相似文献   

11.
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刚到日本时,恰逢章太炎在日本办讲堂,章太炎比鲁迅大12岁,是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因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而流亡日本,后立志革命。他曾经驳斥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清政府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出狱之后东渡日本避难,在日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27日,阔别10年的郭沫若,从日本横滨乘“皇后号”客轮回到已陷入战火的中国。作为北伐战争以来的风云人物,他当年的流亡和今天的归来一样都不可能是个人行为,而要受制于国共两党力量的制衡,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归来”才成为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等重镇的头号“号外”。以致人刚登岸,他那首步鲁迅原韵的七律已经在朋友中不胫而走,被上海滩的各家报刊竞相登载:  相似文献   

13.
苏曼殊浪漫主义不是西学东渐的直接产物,而是固有文化生态发生结构变动之结果。国粹主义和遗民情结,佛学之境界及悲剧精神,构成其早期浪漫主义的内核与独特范式。苏曼殊浪漫主义虽具抵抗现代性倾向,但内涵、特质却与西洋主流浪漫主义迥异。他对欧洲浪漫主义之了解零散而不系统,而与"能诠慧学(佛学)"之德国诸师多有契合。文化民族主义及文化三界观,与其浪漫主义互为表里。欧洲浪漫主义与本土民族主义之交汇,形成清末民初独特的文化保守主义体系。苏曼殊的文化取向,始终处于由晚清国粹派至东方文化派的思想链条中,具有新人文主义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方占红 《文史天地》2009,(11):33-36
殷汝耕,民国史上一个熟悉的名字。他依靠日本人的扶持,凭借日语这一工具,左右逢源,投机人生,在国民政府谋得一席之位,又因中日战争而攀上日本主子。但是,他的“壮志”未能凌云,“雄心”未能施展,最终却以“汉奸罪”被枪决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苏曼殊原名玄瑛,广东岳山人,曾留学日本,漫游南洋,精通英、法、日、梵诸文。曾任报刊翻译并在大学外语系任教,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甚笃,并参加“南社”。是我国文坛杰出的文学家,不仅诗文卓著,而且在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他的画风清淡典雅,不落俗套,自成一格。唯从不轻易为人作画。1905年春,他在杭州西湖为陈独秀作画之后,接着江苏镇江的赵伯先又来求画。苏与赵交谊甚厚,曼殊曾有记载说:“伯先豪于饮,余亦雄于食,既醉,则按剑高卧于风吹细柳之下,或相互驰骋于龙蟠虎踞之间。”对作画之邀,曼殊当然应允。但他由于忙着东渡日本,未能及时交…  相似文献   

16.
学风三昧     
少年时读《苏曼殊诗文集》,初识“三昧”这个词,朦胧而直觉地感到它意味着“真谛”、“要诀”或“精义”。后来方知这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是唐代佛门高僧玄奘法师在翻译天竺佛经时,创造了这个既谐音又会意的、切贴绝妙的汉文词语。至于“学风”与“文风”,它是指学术界特定历史时期的风尚。风尚无形,但它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7.
1905年12月8日,湖南青年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他的死是在悲悼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他的死是要他的同胞、要我们这个民族在人格上站起来。他死了,但他是用他的生命为民族的新生催生。他的死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历史问号。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湖南曾产生了不少杰出的人物,他们的生命都非常短暂,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个人中,谭嗣同(33岁)1898年被慈禧太后砍头,宋教仁(32岁)1913年被袁世凯暗杀,黄兴(42岁)、蔡锷(34岁)则于1916年相继病死,唯有陈天华是自杀。  相似文献   

18.
方继孝 《收藏家》2008,(11):23-27
今天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对于“苏曼殊”这个名字,恐怕是比较陌生的了。但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年代,这个名字在中国一一特别是在文化界,是很响亮很出名的。  相似文献   

19.
散叶     
<正>叶楚伧巧向苏曼殊索画苏曼殊绘画淡雅出尘,境界清高,求他作画的人不少。但他生性浪漫滑稽,只答应女郎的要求,而且声明:每画一幅,必须用女方的照片来交换。男子求画则一概谢绝。特别好的朋友要想得到他的画,也得费一番心机。他的朋友叶楚伧向他索画多次,他始终没有动笔。有一天,叶把他领进李叔同作画的房间。曼殊进门一看,他爱吃的烟卷、朱古力糖、牛肉等一应尽有,正高兴着,叶楚伧借口有事,到门外将房门反锁了,大声说:"我给你准备了吃  相似文献   

20.
世界棒球大王王贞治同拳王阿里、足球王贝利,被誉为当代“世界三大体育明星”。他,驰骋棒球坛22年,为巨人队连续9年夺取“全日本总冠军”,9次被评为日本优秀选手,13次独占得分冠军,15次得本垒打冠军。1977年9月3日,他创造了756支本垒打世界新纪录,登上了“世界棒球王”的宝座。继后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又建树了本垒打868支的世界最高纪录,称霸世界至今。他的高尚道德精神风靡日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超级巨星”、“世界奇才”,是日本人民“敬仰不已的异邦人。”王贞治祖籍浙江青田,父亲王仕福二十二岁时飘泊日本,在东京开了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