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名胜》2012,(10):138-139
"美浓,美浓,景美情浓!"这个地方的名字真好听。"落种尽人事,收成看天时。"一句传统的客家谚语,道尽了美浓这座客家小城的性格与风情。美浓位于高雄市东北处,在客家六堆中属于右堆。在这块形如一只坐蛙的土地上,拥有近四千公顷良田,透过当地客家人的辛勤耕种,让美浓称为南台湾重要的粮仓之一。有了好米,就能做出美味的客家板条,走在美浓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卖板条的小店,干的汤的都好吃,特殊的油香味,让游人对美浓留下了深刻的味觉印象。我们到达美浓已经是下午两点,太阳高照,气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迁居台湾的客家人是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名将刘国轩及其部属。而影响较大的是台湾南部的“六堆客家”。所谓六堆,并不是地方行政区划,而是同一语言、风俗习惯的客家人的居住区域,起源于守卫乡土的义兵组织。  相似文献   

3.
根据台湾著名客家研究学者陈运栋的《客家人》一书中,“客家东移台湾的路线及分布”这一章写道,客家人早在明郑时代就有粤东和福建的客家人跟随郑成功的部队入台。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将领中,有名的刘国轩及其部属等即是客家人。在康熙二十五、二十六年间,广东嘉应州(即现今的梅州市,旧称“嘉应州”)属的梅县、镇平(即现今蕉岭县)、平远、兴宁、长乐(即现今五华县)客家人曾大量跟随一批闽南人之后而来台湾。  相似文献   

4.
客家人向以重视教育自豪,客家人重视教育的理由除中原衣冠贵族的集体潜意识外,应有其实际上求生存的理由。清朝统治时期六堆客家人在举业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台湾南部时属凤山县且人数众多的闽南人。本文即在探讨清统治时期,台湾南部六堆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主客观环境因素,初步探讨清时期六堆客家人重视教育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广布于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被称为世界东方的“犹太人”,他们是中国汉民族中的七大民系之一。四川是中国大陆客家分布最多的五大省分,现有客家人约250万。成都的东郊和东北郊,是四川客家的最大腹心聚居区,俗称“东山区”。浓缩了四川客家文化精华的古镇洛带,则是这个腹心区中的腹心,并由此被专家们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相似文献   

6.
简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同宁化及其石壁有渊源关系的人口占大多数,或绝大多数。这些同宁化及其石壁有渊源关系的客家姓族始祖是在石壁这个“客家民系胎盘”里孕育客家文化的一代或几代人,他们不仅是生产客家文化的母体,同时也是传播客家文化的最初载体。正如巫秋玉在《宁化石壁与海外客家人》一文中所说,关于宁化石壁是“客家人的中转站”、“客家祖地”等问题,人们已经作了充分肯定和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世界客都的由来 客家民系是在中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汉民族内一个特别民系。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中国自秦汉以后一千多年间,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或天灾战祸等原因,中原汉人多次向南迁徙,数量超百万之众。南下汉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北山区的中原汉人,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创造出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兼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这些南迁汉人,操一种浓厚中原古音,并杂夹江淮官话的语言,称为“客家话”,讲这种话者称“客家人”。  相似文献   

8.
凡研究客家与客家文化的学者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客家人中普遍存在着的“崇宗敬祖”情结,认为它是“客家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既彰显在其民俗诸表层事象上,更潜伏于其深层心理意识之中”,因此,就一定意义而言,“不了解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客家人”。然而,客家人的崇宗敬祖情结到底来源于何处,它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崇宗敬祖行为在客家地区的普遍根植对客家社会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笔者以为,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索,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客家与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客家人迁台的时间,虽然比较闽南人迟,但他们在参与台湾岛的开发与建设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不容小视。关于客家人北台湾的开发,以及梅县与北台湾民间信仰的研究,学界已发表相当多的成果,本文是作者在参考学界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田野考察与地方文献资料所作出的初步分析,意在探讨客家文化的传承,祈望学界多多教正。内容包括:客家人与北台湾的开发、北台湾的客家民间信仰特点、粤东梅州客家民间信仰特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客家文化在海外华人中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内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等问题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生的热点所在。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看,成果多侧重于客家人在中国本土的迁徙过程和文化习俗,而忽视了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为此,有必要在寻“根”问“源”的基础上,追“宗”溯“流”,把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一客京研究的历史回目与反思作为汉民族中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客家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客家人的历史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紧密相连,难解难分。基于客家民系在汉民族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中国以至世界史上的卓越贡献,客家历史与文化引…  相似文献   

11.
由于美浓镇是南台湾客家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因而吸引不少国内外学对其作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甚至有学提议建立“美浓学”,使之成为学术上探讨的一个课题。兹将有关美浓研究的论整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冯秀珍教授的“客家人六次迁徙说”,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来到了岭南地区,秦朝将领赵佗驻军广东龙川县。秦朝时,有没有客家先民定居梅州境内?程欧是不是梅州最早的客家先民之一?本文以罗香林的“客家人五次迁徙说”为基础,以程欧举族南迁为引线,浅述梅州客家先民的迁徙历史及梅州何时成为客家聚居地。  相似文献   

13.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民系,被称为“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黄遵宪语)。他们辗转南迁,进人多民族聚居的广西后却被称为“新民”,客家话被称为“新民话”。有的客家人从广西北部湾出发,飘洋过海,走向南洋、欧美各国,足迹遍全球。为何如此?本文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作出回答,并展示文学艺术对客家民系及其精神涵养形成的重要性,进而展示其强大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4.
丘逢甲祖籍在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文福乡员山村(今广东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出生于台湾,是客家人。客家人在近2000年的迁移、定居、开拓、创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影响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哺育和培养了一大批客家英杰。丘逢甲就是这些客家英杰之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生命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广大的社会区域,从而成为汉民族的一支人口众多、分布甚广、英才辈出的特殊民系。身为客家人的罗先生,不仅对客家历史与文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还着力从事搜集、整理和研究客家文献资料等工作,可谓居功至伟,被誉为客家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研究客家历史与文化的理论与方法,他对建构“客家学”的审慎思考,仍然值得我们后来者进一步去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台湾宝岛与福建隔海相望,—衣带水。福建西部,是著名的“客家祖地”——石壁的所在地。后到为客,台湾与闽西、粤东,均为开发较晚的地方,自然也成了客家人大展拳脚、开天辟地的理想之地。因此,南洋流行的民谚“客家开埠”,用在台湾也晗如其分。自15世纪开始,客家人拓殖台湾,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从海滨,到山野,无处不留下他们荜路蓝缕的踪迹,他们在台湾找到了自己休养、生息、栖居之地,确立了自身不可取代的地位,实现了自我价值;更为抗击外侮,维护国家的主权与统一,建立了辉煌的业绩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7.
卢斯飞   《广西文史》2006,(2):19-24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从魏晋南北朝起,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客家先民由于战争、灾祸等原因陆续南迁,在经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之后,首先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山区“客而家焉”,逐步形成为客家人。如今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大约有8000万。客家人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具有自己的基本特色。客家话因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中原语俗风格的形态,被学称为“客家化的无形结晶,古中原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许承宁  唐美章 《神州》2010,(11):52-58
闽西客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和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中原文化的传统。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其创造者和传承者,即闻西客家人的历史演进同步,同时又受闽西客家人生存空间的制约。所以,通行于闽西害家人中的闽西客家文化,在闺西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闽西客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从文精神”。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闽西客家文化已经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闽西客家文化独具特色,魅力无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不仅数量繁多,形式各样,而且内容丰富。因此,本文将列闽西客家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及其内容进行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19.
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新著面世由区域史家孙晓芬编著的《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书 ( 31万字 ) ,近日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首部全面系统反映四川境内的客家人的历史与现状、社会与文化的专著。该书与 1 997年三次印刷畅销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同为该作者的移民系列力著。该书涵盖清前期从客家祖地岭南入蜀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四川俗称“土广东”) ,自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半个世纪从国内和海外人蜀的客家人和客属归侨 ,作者力求从历史学、客家学、社会学、方言、建筑、民俗、人物和艺文等多角度来体现 ,史论结合 …  相似文献   

20.
段刘娇 《神州》2013,(17):43-43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