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防作为印信的一种,最早出现于明代,清代主要颁给临时设置的官员作临时性官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枚"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关防",为1907年上任的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所使用。本文以这枚藏印为线索,梳理了京师大学堂在1898年至1912经办的14年中,四次请领大学堂"关防"的过程,还原了京师大学堂从草创阶段具有浓厚封建特色的旧式书院,经过几任大学堂负责人的苦心经营,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并具有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的历史。同时指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关防"从木质改为铜质,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在最后十几年社会全面危机的时刻,对新式学堂应势而变的态度和逐渐重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比京师大学堂早3年,比清华学堂早16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1896年,中国近代第二所大学—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在上海诞生。这两所大学的创始人,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盛宣怀。盛宣怀作为中国第一代实业救国的教育家,率先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清末新政中,不论在文教、军事、工商以及政治等方面,张之洞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他在清末新政中最突出的成绩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在他的努力之下,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使中国的近代教育制度得以确立,使学校教育迅速得到发展,使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播。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中国政府举办的第一所近代大学。历经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北京大学已成为世界著名学府之一。北京大学之所以名声远播,是因为近百年来这个学校与这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现代化,这个学校的师生员工作出了令世人注目的业绩。这里有过许多人和事是人们难以忘怀的,这些人和事铸就了北大精神。但事长纸短,本文只能简纪一二,以为读者扫视这座著名高等学府之蹊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民办教育在民国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回顾民办教育在这些阶段中的起伏变化,可以得到不少启示。1912—1927年:民办教育的兴盛期清末,朝廷推行新政,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模仿外国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其中高等教育归官办,清政府在京师大学堂外又建起北洋大学堂  相似文献   

6.
<正>名校,国之重器也。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7.
“庆历新政”發生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由中小地主阶层代表人物所进行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的重要尝試。“庆历新政”在北宋“变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巨大意义,它是“熙丰变法”的序幕和准备。“庆历新政”的出現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絕不仅像旧史家所謂的“党爭”之类事件,而是由于北宋社会史發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清政府主导的近代化运动主要是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在这两场运动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电报业的近代化。郑观应是我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启蒙高潮的引领者,他的思想学说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思想"富矿",他对我国近代化各项事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近代电报业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京师大学堂并非变法失败后的唯一幸存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钱耕森先生在《京师大学堂何以幸存》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①。但是,贯穿该文的一个重要说法,即慈禧太后与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一举镇压了维新变法之后,很快“进行了全面复辟,把变法的所有新政统统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成为‘戊戌政变’后唯一的幸...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朱英1901至1911年的新政,是清政府在最后十年间所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较大程度地改革旧的封建体制。因此,从总体性质看,清末新政应该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清末新政既...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的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辛亥革命后,他虽然改名为北京大学,但是,他的封建官僚习气依然如旧,学生多是仕宦子弟,他们来此读书,无非为日后的官运仕途谋一身价和资格,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将北京大学腐蚀得乌烟瘴气、混浊不堪。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莅任之初,便表示要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改造旧北大。他所做的第一件最具体的事,就是聘请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12.
晚清中央新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中央新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沿革陆发春晚清由中央政府组建专门机构对新式教育统辖管理,实际起源于戊戌维新时期倡设京师大学堂。1896年6月11日诏定国是,即把它列为维新新政的首办要务之一。不久,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52章,提出“将来学...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文史》2013,(12):48-49
1964年,北京食品厂办了一所半工半读学校。“文化大革命”之前,这所学校为旧北京市委内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所控制,走的是一条修正主义道路。学校自开学那天起,就大搞金钱挂帅,技术第一,妄图把学生引向白专道路,培养修正主义苗子。在教学上,  相似文献   

14.
王琳 《沧桑》2013,(6):30-32
“新政”时期,袁世凯作为朝廷倚重的一员封疆大吏,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在教育上注重革新,主张废除科举制,重视军事教育、留学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教育管理等。这些举措使他统辖的直隶地区成为当时全国教育的典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是,袁世凯毕竟是从旧的传统社会中走出来的,这也就使他的教育改革有着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在清朝的最后十年迅速加剧。在这十年中 ,随着新政的开展 ,产生了新知识分子、从旧绅士阶层分化出来的新绅士以及从统治阶层中分化出来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治军事利益集团。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裂变 ,士农工商的旧格局不复存在。在这个新的社会结构里 ,每一个阶层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新绅士希望参与政权 ;地方督抚希望保持甚至扩大已经获得的权力 ;商人阶层在政治上紧随新绅士 ,对清政府造成一定的压力 ;新知识分子公开反满 ;而下层民众则反对新政进而反对清政府。清政府适应不了或无力驾驭这一变化了的社会 ,只好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任湖广总督期间,大力推行新政,开近代机械工业之先河。《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一文对他的政绩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1902年清末“新政”之初,遵照朝廷相关谕旨,贵州巡抚邓华熙等官员决定将贵阳旧有三大书院之一——贵山书院改而创办的贵州大学堂,既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所正式以“大学堂”命名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国内创办较早的省级大学堂之一。它是贵州近代教育事业开拓发展的重要标志性里程碑,在整个贵州教育史暨贵州开发、建设、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陶模与清末新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模调任两广总督 ,适逢新政开端 ,其敢为天下先 ,倡言变政 ,主张激进 ,超越同侪。所提废科举、裁宦官、设议院、变官制等事 ,当时虽未准奏 ,却大都在新政后期一一实行。陶模言行及相关事件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戊戌与新政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渊源和人脉联系 ,表达了各派革新人士的部分意愿要求 ,显示了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力倡新学     
《文史天地》2002,(6):49-49
北京大学是蜚声海内外的名牌大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光绪24年)的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则是根据《请推广学校折》成立的。这位向光绪帝上《请推广学校折》的人,就是当时任学政、刑部侍郎的贵州人李端棻。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是近代中国历时近半个世纪的三次变革。它们之间虽然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但它们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在实践上也是相继的,涉及的范围也是广泛的。其中三次新政对教育的改革折射出三次新政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