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酸性土壤等埋藏环境,南方地区的动物骨骼往往保存不佳,给后续鉴定带来巨大挑战,也极大限制了南方地区的动物考古工作和研究。对此,我们初步提出“现场介入、清理四至、加固标本、托板(套箱)提取”的脆弱动物遗存提取流程,并加强相关鉴定特征与方法的积累与总结,以达到框架性地复原动物资源利用状况等学术目的,为后续科技考古检测、多学科考古提供线索与条件。  相似文献   

2.
大同北魏时期墓葬人骨的种族特征张振标(中国科学院古脊推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立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86-198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大同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在位于大同市南郊4公里的电焊器材厂工地发掘一处北魏时期古墓群。共发掘墓葬257座,...  相似文献   

3.
贵州古人类学,从材料发现到遗址问世和众多研究成果展示。迄今已有三十年(1964--1994)。通过考古工作者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共调查发现有关古人类遗址和地点达60处(席克定,1993)。其中,经试掘和发掘能肯定为古人类遗址的地点约有44处。有十四处已被列为全国重要古人类地点(《中国远古人类》1987)。桐梓猿人地点被列为世界古人类的重要地点(《NationalGeoraphic》1985)。盘县大洞遗址被列为199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闻之首。三十年里调查采集地点共44处。对其中的19处遗址分别进行了18次发掘和13次试掘清理。获得了丰富的实物和资…  相似文献   

4.
千家峒及瑶族迁徙生涯[瑶族作家]苏胜兴瑶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分散,小集中"是瑶族的居住特征。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共有213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六省(区)的140多个县市,居住地区十分广阔。据瑶族...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农耕民族开发新土地的过程中,“圩田”作为一种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通过修筑圩堤“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水利田范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里下河地区的圩田是我国南方最具规模的一例。数千年来,江河湖海的交错作用、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农业开垦及人居活动造就了里下河地区典型又独特的圩田景观,更创造出无可替代的里下河文化。里下河“兴化垛田”还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双遗产”名片。其实,圩田并非我国独有。现代的“圩田(polder)”概念源于17世纪的荷兰语“polre”。  相似文献   

6.
明亡后,南方先后建立过几个南明政权,相继铸有弘光、大明、隆武、永历等钱币。多年来,笔者从襄樊地区出土出水的钱币中,收到不少南明钱币(惟大明通宝未见),现选拓20枚介绍于后(见附表)。  相似文献   

7.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考古所和安徽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纪念和县猿人头盖骨发现10周年暨南方地区旧石器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0月17日在安徽省博物馆召开.来自北京、江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河南、湖北、安徽等12个省市科研所、大专院校、文博单位的40名古人类学专家、教授和考古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历时三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我国东南古人类起源、和县猿人在我国古人类发展史上重要意义以及旧石器文化、古代气候、环境等的演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经著名的考古学家克拉克D·J·Clak)教授和著名百人类学家郝威尔(F·C·Howell)教授推荐,美国科学院评审,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兰坡教授于1...  相似文献   

9.
访欧记游     
应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德伦莱(Henry de Lumley)教授邀请,我和我的同事李文森先生一起到法国进行学术访问,先后访问了马赛、尼斯、多塔维尔等地。后应奥地利施耐德(Schneider Rene)先生邀请,访问了维也纳和格拉兹。这一行不仅进行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也领略了两国的风土人情。随时以小诗记录,积有七绝10首。在欧洲古人类学研讨会开幕前,古人类学者手捧古人类头骨模型在展览大厅里合影从左至右:玛丽·德伦莱(法国);罗基帕尼兹(格鲁吉亚);比第图(西班牙);李天元(中国);多米尼克·G·何弗…  相似文献   

10.
宋代漏泽园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官办公墓制度,有关遗迹的发现研究过去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还是空白(特别是南宋阶段)。本文根据作者掌握的几批南方地区出土两宋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发现的唐代遗迹,就有关制度的渊源与火葬的关系,以及两宋漏泽园制度在南方地区实施的年代、特点和发展演变情况等进行论述,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考古资料目录索引一、古人类与动物化石《峡地区可能揭开早期人类活动的奥秘》黄万波,《四川文物》1985年第2期.《四川发现一百八十万年前古人类化石》《光明日报》1986年11月30日.《巫山发现一百八十万年前古人类化石》《人民日报》1986年1...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梳理了百年以来陕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初创期、开拓期、发展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陕西地区已发现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和600余处旧石器遗址及地点,基本构建起自直立人以来比较完整的古人类演化链条和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在古人类生存环境与适应策略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这些工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更加有力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演化史和旧石器文化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目次一阎家岗遗址及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概况二国外旧石器时代居址材料与阎家岗遗址的比较三对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分析我国北方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以洞穴遗址为主,许多遗址堆积巨厚,文化遗迹丰富,可以确定为古人类的居址。相对而言,旷野遗址的发现就少了许多,其中能被确定为人类居址的更是少之又少。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过去很少发现旷野居址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也大量涌现出各种类型的居址。但是与俄罗斯接邻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几乎没有发现旷野居址。1982年开始发掘的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发现了两处由动物骨骼围成的圈状堆积,发掘者遂将该遗迹定为古人类营地遗址。这一重大发现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有赞成的,也有质疑的。赞同者主要从埋藏学的角度来支持他们的观点。不少学者在有关文  相似文献   

14.
1921年,泥河湾村天主教堂的神父文森特报告了泥河湾村附近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揭开了泥河湾科学研究的序幕。100年来,泥河湾盆地发现自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之末的旧石器时代遗址300余处,构建起自距今170多万年至1万年间古人类文化序列的框架,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泥河湾遗址群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在第四纪地质、旧石器、古人类、古动物、古环境等科学研究领域都享有盛誉。在我国文化遗产事业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充分发挥新建成的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的功能,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入挖掘遗址内涵,提升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产的内涵、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盆地内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和科学资源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释放,是新一代考古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是2010年新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经过多年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动物化石、颜料块和火塘等遗迹现象。石制品组合和拼合、动物考古埋藏学以及用火遗迹表明乌兰木伦遗址属于原地埋藏,较好地保存了古人类原料采集、预剥片、剥片、加工和使用的完整动态链,表明该遗址具有石器制造场的性质。大量动物碎骨、骨骼上的切割痕迹以及火塘和烧骨的发现表明在乌兰木伦遗址还发生了屠宰动物的行为和生活行为。综合来看,乌兰木伦遗址是一个多功能的古人类活动营地。  相似文献   

16.
正白云溶洞——江夏历史的发端在远古洪荒时代,万类霜天竞自由,人类也开始进入江汉这个原始地带。1985年,在江夏纸坊白云洞发现乳齿象、剑齿象牙及其他动物化石10余种,属于更新世晚期南方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距今约1.8万年至1万年左右,其年代与北京山顶洞人同期,并发现了人工用火的痕迹和鹿角的刮削痕迹,推测这里曾经有古人类活动或居住过,揭开了远古蒙昧时期人类在这里进行创世活动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北京怀柔发现的旧石器李超荣,郁金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地区的史前考古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周口店。中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对周口店以外的工作开展得较少。为了探索北京猿人及其后的古人类活...  相似文献   

18.
李占扬 《华夏考古》2012,(2):14-24,46,153,154
河南省自1954年发现第一块旧石器时代人工制品以来,境内已发现众多古人类-旧石器遗址或地点,尤其是近十年来在许昌灵井发现了距今约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数万件人工制品,在新密李家沟发现了新旧石器时代的地层及文化遗物,以及在栾川、登封和淅川等地发现了古人类化石或石叶技术,使之成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2014,(10):88-91
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于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起成为UNESCO——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地之一。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一期)由三个片区组成,即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三个片区分别开展了不同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孙卓 《江汉考古》2023,(6):67-77
通过梳理盘龙城及周邻南方地区发现的中商时期遗存,以盘龙城的废弃为标志,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偏早以盘龙城为中心,南方地区显现出中原文化的强势影响,中原商王朝对南方地区青铜器等礼仪用器及相关活动可能有着直接控制。而晚于盘龙城,以庙台子、台家寺为代表,南方地区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日益扩散、大型城市聚落消失,南方地区的上层贵族开始出现独立化趋势。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转变背后,反映了这一时期商王朝对外经略方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