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酥油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有特色的饮食之一。酥油是藏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藏族饮食中与盐一样重要。由于云南和西藏毗邻,两地交往频繁,藏族的这一生活习惯也传到了云南。但云南人不言“喝”而称之为“吃”酥油茶。云南人“吃”的酥油茶,打法与用具基本与藏族相同。最初,酥油,打茶筒、煮茶的黑陶罐、木碗,装酥油的木食盒、装配料的木罐,长柄深肚的铜茶勺等等都是从藏区来的正宗货,打茶方式和“吃”茶方式都十分正宗,但天长日久便融入了云南人的新特色。云南盛产的麻子、核桃仁、花生、芝麻等食品,经过精心焙烤,捣碎碾细以后都可以加在酥油茶中。酥油茶的香味便出现多样的变化,带上了云南味。藏族用饼茶打酥油茶是为了解决蔬菜不足产生的营养成分欠缺问题。饼茶主要由茶树的脚叶制成,所含成分很能满足这种需要。云南人“吃”茶主要在品尝清香的茶味,云南又是产茶之地,藏族打酥油茶用的饼茶便弃之不用,认为茶味太涩。云南人常以上好的普洱茶、苍山茶、玉露茶、十里香茶等等入料,茶味就与藏族的酥油茶大不相同。云南人在酥油茶打好放入碗中后,有时还爱加上点平时喜吃的油酥椒或辣椒油。这么一来,酥油茶就更具有其云南“吃”法了。藏族就酥油茶而食的糌粑是用青稞炒面和...  相似文献   

2.
乙:“很多藏族都不吃鱼,可你为什么要吃?” 甲:“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所谓‘藏族不吃鱼’的说法是很不准确的,在藏族中不吃鱼者可能占多数,但吃鱼者也不乏我一人,可以说大有人在。” 乙:“你说藏族中吃鱼的大有人在,是不是指像你这样曾在内地上过学,毕业后一直在大机关里工作的人?因为你们与外界接触频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  相似文献   

3.
井石 《中国土族》2004,(2):66-67
井石本为农家出身,自小吃煮洋芋长大。 那时候的青海山区里穷,不要说白面,就是青稞面,也非常金贵,洋芋便成了无法替代的主食。一天三顿饭,早饭是煮洋芋,午饭是熬洋芋,晚饭是洋芋拌汤,没有谁家可以例外。到夏天时,那洋芋上便长出长长短短的芽子来,洋芋开始发软,人吃下去头晕脑涨腿子软,即便是这样,能坚持到秋后新洋芋下来的人家还是好主儿。 每天早上,当庄户人家用各自  相似文献   

4.
八宝地方,出产一种独特的稻谷,叫八宝米。八宝米呀,看起来白润如玉,闻起来清香沁人,吃起来松软可口;一家煮八宝米吃,周围的几家,都能闻到香味;八宝饭连放几天,都不减香味,不会变硬,仍然和刚煮的一样,香喷喷、软和和的。  相似文献   

5.
吃平伙     
吃平伙,是东乡人合伙一起吃羊肉的独特方式。参加吃平伙的人们事先发出一个信号,按参加的人数定股份,然后约定吃平伙的日子,将早已定购好的羊(在家院中喂养大的绵羊)拉到东家院里,请阿訇念经宰羊,接着由羊把式在十几分钟内将羊皮剥去,清理好内脏。趁热将羊肝子切成小块,用清油葱花爆炒,凡有股份的人都要尝到。如俗话所说:“前头的肝子比后头的肉香。”煮肉前炒羊肝是讲究个尝新鲜,诱发吃平伙的胃口。煮羊时一般不剁开,整只羊要囫囵煮下锅,强火攻煮。在煮全羊的同时,羊把式们并不闲着,而是腾出手来做“发子”,其做法是把羊…  相似文献   

6.
藏茶     
正藏族制作茶饮料的茶叶一般为砖茶、沱茶和红茶三种,很少使用绿茶和花茶直接泡水饮用。藏族将自己所用的茶叶称为"大茶"或"藏茶",是内地对当地的专供茶,历史上也被称为"边茶"。藏族人民在长期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独特的饮茶方法,例如熬清茶法、熬茶汁法以及制熟茶法。熬清茶和熬茶汁的茶叶,一般要熬煮两至三遍,这与高原气  相似文献   

7.
丽丽 《世界》2011,(6):104-109
“我猜你们大概不会煮龙虾,那下午五点多就到我家来吧,我们一起吃晚餐。”就这样,我们和船夫Gerald交上朋友,接着一连三天在他家院子的大帐篷露营做客,享受美好的碧海蓝天。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生于1953年,在我不到10岁的时候,随奶奶一起去亲戚家做客。吃饭的时候,桌上只有大半盆子南瓜纽子(未成熟的南瓜)菜。唯此而已。那时我吃过麦苗子,拔掉麦苗去掉两头,只留中间白色的,煮一煮,嚼一阵子,很难下咽。榆树的叶子煮熟可以吃一碗,再吃第二碗就难了,因为难吃。柳树叶子,椿树叶子都能吃。榆钱饭算是奢侈品了。吃树皮需要一个过程,从榆树上刮下后晒干,上臼捣碎掺面打糊糊。狗儿  相似文献   

9.
史海撷英     
《百年潮》2020,(1):91-96
毛泽东时刻警惕特殊化众所周知,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特别喜欢吃辣椒,可谓嗜辣如命,他曾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1930年5月,毛泽东到江西寻乌开展调查研究,由于当地条件所限,每顿都是清水煮青菜,且几乎没有油盐。警卫员吴吉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毛泽东喜欢吃辣椒,为了给毛泽东换换口味,于是挨家挨户到老乡家寻找,终于找到一串红辣椒,晚上炒好送到毛泽东房间。  相似文献   

10.
“茶叶在我们的生活中安了家。”这是藏族人民常常说的话。不是吗?当你第一次走进雪山草原,好客的主人,首先敬给你的就是一碗可口的酥油茶。如果你还想知道点藏族的生活,主人将愉快的告诉你:藏族一般每天吃四顿,对前三顿的称呼都离不了一个“茶”字。如果你是有心人,会看到:藏族老阿妈的腰间吊着一个小皮包,那其实是一把  相似文献   

11.
聚餐秦皇岛     
<正>一直以来都很钟情于吃,不是平常餐桌上的家常饭菜,也不是大饭店里的美味珍馐,反倒是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更能夺我的胃口。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定会尽可能多的搜罗当地有名的小吃,就像每次到北京都会跑一趟王府井小吃街,先从街头吃到街尾,再从街尾吃到街头,羊肉串、爆肚、卤煮火  相似文献   

12.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清代诗人夏仁虎在《腊八》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这个古老的腊八习俗通过代代相传,到现在的河湟地区,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但总的文化氛围没有淡。  相似文献   

13.
食肉仅限偶蹄动物 世代以放牧为生的藏族牧人,自然以肉食为主,牛乳和用牛乳制成的酸奶、干酪、酥油也是日常的食品。同时,也食用少量的糌粑,吃一点土豆和萝卜。米面、土豆和萝卜都是他们的副食。在藏族牧人的眼里,带叶的蔬菜与牧草是等同之物,在一些低洼的草场上,到处生长着野葱、野蒜、野韭菜、野菠菜和一种嫩叶可食的荨麻,它们和遍地牧草争荣竞秀,而这些都是牲畜觅食的草,并不是人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正《为何唐宋时期中国人的食谱中猪肉很少出现?》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其间,他曾写了一首《猪肉颂》,其中提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为何富贵人家不屑吃?因为自西晋灭亡以后,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经过300多年的战乱先一统于隋,又一统于唐。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虽然是汉人,但早已严重胡化。  相似文献   

15.
钮隽 《北京文史》2006,(2):46-48
凡属下锅煮熟之食品皆归入本篇。 苏造肉,猪肉、猪下水(肠、大肚、心、肝等)以酱汤煮炖,内加香料,其汤浓而不腻。吃时将肉等切碎,汤内煮“火烧”(吃时切成小块)。闻云,此种食品为清代王府之厨师苏姓所创制,后传入民间故名“苏造肉”。历年什刹海“荷花市场”中有专售此食者。约在20世纪40年代“东安市场”内“新泰和”饭馆曾兼售它,制者为一老翁,人称其“柯师父”,惜后继无人技乃失传。  相似文献   

16.
藏族习俗     
汪峻基  赛多 《中国土族》2010,(Z1):40-42
饮食大通藏族的饮食基本与汉族相似,平常以八罗、拌汤、旗花、寸寸饭、干粮、油花馍馍及马铃薯为主食。逢节日或招待客人时,夏秋两季主要有凉面凉粉、麦素儿、蒸馒头、煮豆儿;冬春两季有搓鱼儿、热温儿、搅团、锟锅、荨麻等饭食。宽裕人家备有酩馏酒、糌粑、酥油和奶茶。  相似文献   

17.
“好希早”,汉译是吃新米的意思,是居住在景”县的基诺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这个节日,有个神奇的传说:很久以前,基诺山上住着两兄弟,家里很穷,每天挖野菜摘野果煮吃。他们养着一条黄狗。有一天,黄狗出去就  相似文献   

18.
炒米,也叫熟米,将糜米慢火煮半熟后炒干加工而成,盛产于内蒙古各地。异乡人初来内蒙古,看见牧民吃炒米而奇怪,误认为草原牧民生活原始,竟把生米嚼着吃呢。其实,炒米是一种最有地区特色的方便食品。  相似文献   

19.
豆腐记忆     
豆腐是我最爱的食品,清水煮、红烧、麻辣、煮鱼、卤豆腐等各种做法我都会.想吃哪种味道的豆腐,去菜场买来做就行了。关于豆腐,儿时的两件事在我脑海里多年是挥之不去的。  相似文献   

20.
张学思,是张作霖的四公子。早在17岁的时候,他便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不久成为共产党员。“文革”期间,张学思遭到林彪集团的残酷迫害,含冤去世,年仅54岁。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为其平反,并做了高度的评价。如今返回头来看张学思临终遗言,当使我们更了解那段史实。遗言一我现在是治病,还是治罪!我也不是要吃什么山珍海味,连吃点普通的东西,你们都说没有。我想吃点土豆,就是马铃薯,这个不会没有吧!我想把土豆剥了皮,用白水煮煮吃就行。你们不给我吃,那让我打开窗户呼吸点新鲜空气总该可以吧!两年多来,你们把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