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洁清 《百年潮》2006,(12):41-46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每当我读到陈毅元帅这首诗时,总是心潮起伏,不能自已,它多么像是我先生姚桐斌一生的写照啊!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为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那就是郭永怀。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4.
杰出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院士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这是世界科学天空一颗巨星的陨落,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损失,更是四川学子心中永远的伤痛。大师虽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对四川青年科学家寄予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5.
数十年前,为了实现"两弹一星"的国家战略,大批研制人员,"隐身"于人迹罕见的荒野,运用相当有限的科技手段,突破无数技术难关,取得惊天动地的成就。陈能宽,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队伍中的一员,从海外求学、功成名就到毅然回国、科技报国,从青年科技栋梁到国家核盾工程支柱的历程,一路演绎着老一辈爱国科学家那种高尚而博大的思想与情怀。  相似文献   

6.
廖联原同志离开我们1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他对我的教诲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赴新疆采访了一些上海人,最令我感动、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女科学家穆舜英。穆舜英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任所长,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成功闯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并进入古楼兰城进行探险科学考察的第一个女人和第一个女科学家。她的名字被载入中国和世界考古探险的史册。穆舜英本是一位20世纪50年代从上海考入北京大学的姑娘。1960年,她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作为品学兼优的高材生,不留北京不回上海,却坚决要求去了新疆。她曾先后在新疆科学分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博物馆考古队、新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  相似文献   

8.
邵一江 《百年潮》2008,(4):39-4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进入合肥联合大学读书,就听说了时任校长的杨承宗教授,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女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伊莱娜·居里夫人的高足,由钱三强先生专门从法国请回来,为原子弹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单凭这一点,我就对杨校长仰慕至极。后来,我留校工作,对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他是一位不畏艰苦、不计个人名利的创业者,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桩又一桩事业,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的12月15日,是中国科协会员日。2013年12月15日,"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在我馆开幕。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徐福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我馆馆长吕章申等领导以及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代表、来自科研、生产、教学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代表等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在开幕式上介绍展览情况,申维辰同志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展览以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为脉络,分为  相似文献   

10.
山峰  桌航 《文史月刊》2010,(1):44-46
2009年12月10日,“光纤之父”高锟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象征科学殿堂最高荣誉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笔者走进了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室,卓嘎正在自己的电脑旁忙碌着,见我来了,她热情的招呼。喝着香浓的咖啡,我开始像朋友聊天一样轻松的采访卓嘎。  相似文献   

12.
黄健 《文史春秋》2006,(6):20-24
2006年2月19日上午9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千余人在这里默默地伫立着,送别—位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人类明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科学家、有中国“当代毕昇”之称的王选。  相似文献   

13.
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1931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并被授予波兰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多伦多赖尔逊学院院士等。  相似文献   

14.
李豫 《世界》2005,(10):38-40
2005年8月末的北京,第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在这个中国科技界高端会议上,我国科技界的泰斗、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到会作了主题报告,众多院士和千余名新崛起的科技精英们会聚一堂,共商国家科技发展大计,围绕着今后15年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比小科学时代与大科学时代中科学知识与政治权力相互关系的不同特点,揭示出大科学时代中科学知识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的新型特点,从而证明在大科学时代,科学家具备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2007年,诺贝尔基金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资料,在1901—195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华人,他便是被誉为"防疫泰斗"的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伍连德毕生从事及推动医疗、检疫、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他把精湛的医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我馆参观"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在讲解员的解说引导下,刘延东同志依序参观了展览的五个部分。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后,刘延东同志指出,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这个展览,内容很丰富,展品很珍贵,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科学家们的高风亮节和精神风貌,办得非常成功,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来参观这个展览。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国家的发展,科技  相似文献   

18.
黄铭 《百年潮》2014,(3):14-20
正朱光亚,核物理学家,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当代科技领域的一位帅才。他曾多次说:"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成为中国原子弹秘密计划的重要一员朱光亚,1924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宜昌。由于勤奋好学,考取了当时国内最好的高等学府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由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南  相似文献   

19.
赵畅 《文史春秋》2011,(12):23-28
说及园林,必定要说及苏州园林;说到苏州园林,则必定要说到陈从周。这个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园林之父”的园林大家,他将自己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他毕生钟爱的园林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大公无私,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社会主义精神,是团结协作,锐意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就"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启示做一简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