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晚明之际,政权更迭频仍,称王称帝众。其中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叛明降清的吴三桂,先为清军夺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受清封平西王;后为自身安危计,自立为“周”帝,举兵叛清。在当时的政治军事舞台上,掀起了多少血雨腥风:剿灭李自成农民军;摧毁晚明永历王朝;擒杀永历帝朱由榔……在明末清初的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迹印。  相似文献   

2.
钱币收藏贵在发现。你不必刻意追求珍稀品,但必须学会在普通钱币中寻找那些价廉物美的藏品。利用通宝便是被人忽视的潜力品种之一。之所以认为它值得收藏,是因为它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吴三桂铸造的。该币铸量不多,存世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清代初期吴三桂地方政权铸造货币这一历史事件影响深远,本文着眼于此,并运用X荧光、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观察了"利用"、"昭武"、"洪化"三期的钱币样本,揭示其工艺特征。该类铸币皆为黄铜合金,呈现出不同于明清时期中原地区铸币的"铜多锌少"的材质特征,并且伴随铅含量的增加,铸币质量在后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康熙初年,鉴于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势力日益坐大的严峻形势,清王朝采取果断行动,下令撤藩,从而引发了“三藩之乱”。一时间风云骤起,乱者四应,战火遍及大半个中国,颇有推翻清朝统治之势。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清王朝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  相似文献   

5.
一 吴三桂f1612—1678年1高邮人.原籍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字长白。生逢乱世.酷爱习武,练得一生高强武艺.刀枪戟剑十八般兵器样样在行。其父吴襄为明将。吴三桂18岁时就应试武功并中得武举。《庭闻录》里说他“自少为边将”。终日勤于读书习武,“无惰容”。他少年读《汉书》,而被“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两句话深深打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20岁时就荣升为游击将军。  相似文献   

6.
去年,笔者在玛纳斯县境内发现了吴三桂祖孙铸的三枚钱币,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南明弘光政权北使议和团成员马绍愉、陈洪范致吴三桂书,考证了明清之际瞬息万变的政治形势及南明弘光政权贯彻执行“联清灭顺”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清康熙刻本《庭闻录》,是云南古籍善本之一,传抄甚少,而史学家率多征引其中的史实,在于作者之父“当时亲历其役(吴三桂发动武装叛乱),备尝艰险,言之详而确然可信。”《云南备征志》虽曾辑人,内容有所节略,并非足本。1985年上海书店根据魏元旷、胡思敬校勘的《豫章丛书》本影印出版,列入《清代历史资料丛刊》。  相似文献   

9.
清王朝建国初期 ,以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南疆三藩”起兵叛清 ,形成清代历史上震惊全国的重大事件。本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上 ,阐述了甘军在这一事变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及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培根 《古今谈》2005,(2):9-11
当第一个日本兵踏上义乌的土地时,义乌人要求宁静生活的美梦就破碎了。  相似文献   

11.
1974年3月10日清晨,一名身穿半旧日本军服上了年纪的日本人来到菲律宾卢邦岛警察局,他向人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后,郑重地把一支步枪放到地上。他说:“我是少尉小野田。我奉上级的命令向你们投降。”这个日本人因为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与部下一起在菲律宾的丛林中战斗了整整30年。  相似文献   

12.
1940年6月中旬,日军来兴县“扫荡”,撤退时扔下了一名日本兵。  相似文献   

13.
萨苏 《文史博览》2013,(3):53-53
钢盔,日语叫做“铁帽”,是侵华日军普遍配备的防护装备。  相似文献   

14.
方唐 《岭南文史》2010,(2):19-21
当日本兵打到我家乡中山县小榄镇那天,我出生了,可以想象,妈妈那时受到多大的惊吓。妈妈有一个叛逆的性格,17岁便逃离家庭跑到上海做电话接线生。  相似文献   

15.
始于日本中世末期的“兵农分离”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阶层演变。然而“兵农分离”并非是靠丰臣秀吉的一纸命令所完成的。在战国初期,“兵”与“农”就由于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开始分离。政治上,大名成长及农民斗争的加剧导致了武士与农民的分化;经济上,由于农业新技术使用、生产力提高使得庄园制解体,从而导致在地中小领主丧失独立性,成为大名家臣;军事上,枪的传入改变了日本战争模式,足轻武士被大量使用,步兵集团战、规模战为职业军人的产生提出要求,武士从而脱离生产。因此“兵”与“农”分离持续了战国时代的一个世纪左右,最终丰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政权分别用命令与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近世武士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6.
长歌 《中华遗产》2013,(5):152-157
“九·一八”事变前,有个日本兵在中国内地旅行,他在火车上向外眺望,忽然看到山野荒村的上空,竟然飘着日本国旗。他不禁留下惊喜的眼泪,并喃喃自语,想不到大日本帝国的国威已威慑到了如此荒僻之地。  相似文献   

17.
时代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语文组对如何进行教学和实施“兵教兵”进行教学的好处进行了探索,得出:兵教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2009,(8):9-9
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属于万国牌,都是从敌军手中缴获而来的,199师乃至整个67军的装备,原先都很杂乱。枪支有汉阳造、德国造,也有缴获日本兵的。  相似文献   

19.
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一个奶酪商的家庭。在1937年淞沪抗战中,辛德贝格目睹侵华日军残杀中国无辜民众,留下了文字记载,并目睹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菲力蒲.彭布鲁克.史蒂芬斯(Phillip Pembroke Stephens)被日军打死。1937年12月5日到南京城外栖霞山江南水泥厂后,他与德国卡尔.京特博士(Dr.Karl Guenther)一道,在保护该厂厂产的同时,建立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小医院,收容难民和伤员,送出记录日军暴行的难民信,栖霞士绅、民众曾赠给辛德贝格"见义勇为"的丝绸横幅。辛德贝格自己也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日军暴行,并驱车接送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使马吉得以拍摄了一些电影镜头,写下《栖霞山之行报告》。他还为城内从事救援的其他外国人提供食品和消息。1938年6月初,辛德贝格在日内瓦向国际社会揭露了日军暴行,朱学范在其护照上写下"中国之友"的题词。辛德贝格于当年7月移民美国加州,1984年4月在美国去世。本组史料系辑译者新近从丹麦收集到的有关辛德贝格史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一些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亲历者的回忆录逐渐问世。这些回忆录披露了一些我军收编日本兵的片断,年轻读者才得以知道一些内情。事实上,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