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辽阔的边疆地区各民族经济类型多样,发展程度亦不平衡,但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相当的进步与变化。这一方面是各族人民世代辛勤劳动的成果,也同明清两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和经营开发不无关系。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提高,而首先表现于农业...  相似文献   

2.
<正>明清时期是帝制中国的晚期,积累了数千年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演进、社会生活变迁、阶级关系调整、文化与科技创新之成果,在此基础上,按照自身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社会在默默前行。虽然,来自国内外的滞碍很大,但学界的独立探索却从未停止。所谓“中国历史停滞论”,“西方中心论”,“明代倒退论”,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过密型商品化论”等,被中国学者的经验实证研究结论所突破,帝制晚期中国道路的探讨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马大正中国边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正如中国边疆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样,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本世纪到来之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发展史,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  相似文献   

4.
近年明清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述评陈伟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以及欧洲殖民主义的崛起,给中国和世界文化文明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探讨明清中外关系的发展演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明清中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民族关系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中华民族发展趋势是,各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民族关系,在统一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民族,都是中国的统一;在分裂时期,是同一个国家内的纷争。从历史上民族政策看民族关系,多种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并存,保证了民族共聚于一个国家之内。历史上的民族政策适应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和民族交往日益频繁的需要,使中央政府与各民族的关系越益紧密,管理逐步趋向同一,共同性不断增加。历史上各民族交融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显著。历史经验证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进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漆侠先生撰文认为,宋朝居于当时世界文明的最前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宋究竟有怎样极重要的地位呢?这取决于它启的什么“后”,开的什么“来”。我认为,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自我障碍因素颇多,且为元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迟滞种下了基因,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停滞的过程最早即始于宋代。一、宋前期经济空前发展,崭露新生产关系的萌芽北宋统一后,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在这些有利条件下,广大劳动人民艰苦劳动,出现了农业“户口藩庶,田野日辟”的局面。手工业产区增多,规模扩大,超过唐代。商业的发展呈现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出现农业商品化的苗头:二是城市打破  相似文献   

7.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欧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全球史的视角对中国和欧洲两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对比探讨。本文注意到在前工业化时期欧洲历史表现出某种周期性循环的特征。地理大发现后,陆上和海上远程贸易帮助欧洲打破了经济发展的马尔萨斯式生态资源瓶颈。中国历史发展显现出以朝代为单位的短时段的周期性循环和跨越数个朝代的长时段的周期性历史变迁。明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心态的“内卷化”,清中叶后的人口剧增,形成中国人文和经济地理环境的总体恶化态势,再加上中国未能及时大规模参与当时正形成的全球性生产与贸易体系的经济活动,终酿成19世纪末叶的贫弱落后状况。全球史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8.
三、隋唐至五代时期战事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时期。隋朝虽然结束了政权林立的大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又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很快灭亡。李渊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唐帝国后,封建制度日趋完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被削弱,再度形成分裂割据局面陷入了“五代十国”割据势力争夺的战火之中。  相似文献   

9.
苏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王卫平博士著《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一书,作为苏南发展研究丛书的一种,199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06千字,六章,分别题为:“绪论”、“江南地区城市发达的背景”、“明清时期江南城市的繁荣与市场体系”、“江南城市社会诸相”、“社会风气的变化与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江南地区的城市化及其局限”。作者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分析了最近十数年间日本与中国学界江南城市史研究的优长、得失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苏州城市职能的转变和城镇群体的勃兴、江南市场…  相似文献   

10.
于德华 《收藏家》2023,(10):78-91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的螺钿工艺也传播到了日本,至宋代日本螺钿工艺已相当精湛。明清时期,中日螺钿各有发展,又互相影响,以致于这一时期的不少螺钿漆器在鉴别上出现中日产地的混淆。笔者通过史料研究和实物对比研究,从胎骨、漆色漆层、构图、纹饰、锦地、功能、尺度比例、嵌铜线、撒螺钿和“千里”款识等十二个角度,探讨明清时期中日螺钿漆器的异同以及相互的影响,以理清明清时期中国螺钿和日本螺钿各自的工艺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林荣贵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已于2007年7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项目,主编邀请7位专家学者合作研究,历时10余年之功得以顺利完成。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形成以及此后统一与分立相间、统一至大一统发展的全过程。既重视统一时期,又不忽视分立时期;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这四分之一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然而在此之前,世界日新月异进步的时代,中国却曾经历过长达20年的停滞。生产力长期停滞,显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因而阻碍了它的发展。长期停滞的20年,恰恰是中国大张旗鼓反对修正主义的年代。历史已经证明,那时我们所反的并非修正主义,而是最近四分之一世纪促进中国迅猛发展的指导方针,这方针正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3.
士绅阶层在明清时期的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之际新会县发生一系列事件生动地展现了士绅阶层与国家权力间的互动关系。明代广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水平快速进步,新会县的士绅阶层也随之发展壮大。万历年间新会县的“谯门之变”及其后续事件展现了士绅阶层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在清初的社会动乱中,士绅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积极参与地方军事行动,同时也迅速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双方基于维护政治秩序稳定的共识而达成了新的政治平衡。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王朝在开拓西南边疆,实施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在贵州设置知府的“亲辖地”,有效地弱化了土司的权力。本文拟考察明清时期贵州“亲辖地”的设置与演变,探讨由“亲辖地”引发的贵州知府行政职能的扩大。并藉此探讨明清王朝的国家权力在西南边疆地区的渗透过程。  相似文献   

15.
清代康雍乾时期国力强盛,统一巩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安定,出现了历史上闻名的“康乾之治”。康乾时期之所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盛世,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毛泽东主席曾论述过康熙对中国历史有四个方面的伟大贡献,即统一了中国领土,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战线政策,’‘达到了以一项百的神奇效果”;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勤奋好学的精神,“是最早的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康熙在这四方面的伟大贡献,侧重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帝制时代的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本文从全国市场的角度切入,探究16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帝制经济的变化,进一步回应中国帝制时期的经济到底是发展了还是停滞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中韩建交后,中韩之间长期停滞的人口流动急速扩大,这意味着冷战时期被封锁的旅韩华侨再发展的源泉开始恢复。加之1997年12月韩国政府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要求,为调整结构及吸收外资,在经济、文化各方面标榜对外开放。根据此政策,不仅修...  相似文献   

18.
赫鲁晓夫时期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新时代。它不仅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进步也是不可低估的。这个时期结束了30年代以来斯大林个人迷信给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造成的停滞、僵化局面,开始了一个生动活泼、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征是,政治领域的昭雪平反和反对个人迷信,使坚冰消融,带来了“解冻”的局面,而“解冻”又迅速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高校第一批研究机构之一。四十年来,明清史研究室遵循创始人郑天挺教授的学术主张,与国内外同行切磋交流,促进了明清史研究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为了总结四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推动学术进步,进一步增进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经国家教委批准,“纪念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成立四十周年暨第三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8月1日至4日在天津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阿清史专家、学者近七十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由会议副主席、南开大学历史所…  相似文献   

20.
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一座战国墓葬出土了大量古书,《竹书纪年》即是其一。《竹书纪年》记载了五帝夏商周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竹书纪年》在晋唐时期是完整的十三卷本,宋元时期若存若亡,明代出现完整的二卷本。明清以来的学者称十三卷本为“古本”,二卷本为“今本”或“近本”。究其缘由,中外学者进行长期的研究,涉及到《竹书纪年》的版本、源流、真伪、价值等问题,其中,《竹书纪年》的真伪与价值成为争论的焦点。百年来学者对于《竹书纪年》真伪与价值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较之明清学者有较大的进步。所以,总结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分析成绩与不足,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