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多年前,如今人们最喜爱的相声艺术,也曾在我们贵阳辉煌过。老贵阳人大概还记得,那些年,在省人民会场斜对面,有家贵阳市曲艺团。这里地处大十字和喷水池中间,不管白天或夜晚,戏园门前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2.
尹鹤 《区域治理》2022,(1):81-84
相声作为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声的著作权保护也关系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近几年,在德云社的带领下,相声已经有了逐步复兴的态势,但也有很多新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阻碍着我国相声行业的发展进程.想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相声行业,必然要对相声著作权进行保护.结合相声自身特点,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找寻一...  相似文献   

3.
王锴 《神州》2011,(17):134
点击近年来的娱乐圈,郭德纲一度成为圈儿中最火的相声明星,他的相声语言诙谐幽默,继承传统又独具创新,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厚积薄发,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主要归功他于的语言魅力,他的相声语言是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段来表现其魅力的。  相似文献   

4.
“说、学、逗、唱”是相声中经常提到的术语,代指相声演员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 说:最基本的一种表演技巧,貌似平常,实则繁难。  相似文献   

5.
王锴 《神州》2011,(8):134-134
点击近年来的娱乐圈。郭德纲一度成为圈儿中最火的相声明星,他的相声语言诙谐幽默,继承传统又独具创新,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厚积薄发,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主要归功他于的语言魅力,他的相声语言是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段来表现其魅力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民俗学表演理论,对郭德纲相声进行语境、观众、表演等层面的分析。郭德纲继承与改造了相声的传统表演模式,其表演具有释放都市观众压力、接续断裂传统的作用,同时也存在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弊端。以此为基础,本文反思表演理论忽视历史维度的局限,对该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的价值予以评估。  相似文献   

7.
“相声泰斗”马三立,一生演出传统相声200多个,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他的相声,称得上是如行云游风,娓娓道来,天机自露,水到渠成,自始至终带着赏心悦目的松弛感.但在日常生活中,马三立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一生不抽别人递过来的烟,让人难解其中之谜.  相似文献   

8.
王爱民 《神州》2012,(30):154-154
本文主要探讨了侯宝林相声语言的时代风格,相声语言的时代气息最强,侯宝林生活在新旧社会交替的年代,他的相声能最先掌握使用新词汇,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其时代特色也最浓烈。  相似文献   

9.
柯云  丽阳 《文史月刊》2009,(2):64-65
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遇上一段民谣(人们习惯地将它与顺口溜混为一团,统称顺口溜)。民谣始于何时,无从考证。数千年来,它却早已作为一种社会相声受到世人的喜爱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相声也是这样,你以会当凌绝顶的状态跟人讲事儿,谁要听啊?中国人都是自命不凡的,尤其是中产阶级。当你俯下身子来跟他们说,这事儿我这么看,他们就会有好感。刚开始我是低姿态但后来我发现一个更好用的方法,叫作“转过身来和他们站到一起去  相似文献   

11.
相声大师侯宝林虽然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相声是那么幽默有趣,这无疑是人类精神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而今我们从电视上还可以看到他笑容可掬的面孔,听到他幽默诙谐的语言。使我终生难忘的是与他的第一次会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始终被他意味深长且颇具相声语言特点的谈吐牵引着,不知不觉与他上演了一场对口"相声"。"  相似文献   

12.
徐秋 《中华遗产》2009,(7):150-151
大概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相声,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相声跟戏法——即中国传统魔术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典型的民间戏法是怎么样表演的:表演者一般是两个男人,开场就耍嘴皮子,类似逗哏的一位戏法师先说,“戏法都是假的,为什么穿大褂,就为好藏东西,大褂越肥带得越多——我的就肥”,说着抬起双臂亮亮身相,果然这戏法师的长衫肥得不成比例,惹得围观的人大笑。“变什么得带什么,我这也带着呢”,戏法师伸手到大褂里来回摸找,  相似文献   

13.
薛向娟 《旅游纵览》2009,(12):60-61
<正>一提到天津,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闻名天下的小吃"三绝"和妙趣横生的传统相声。天津,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蕴含着太多的传统风俗,特色地道的民间小吃、传统幽默的曲艺相声,还有那喜庆祥和的泥人年画……一步入这个城市,你的节奏就会不自觉地慢下来,仿佛脱离了这喧嚣烦躁的时代,而走进了那手捧茶碗摇头听戏的闲暇惬意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有着"幽默大师"的美誉;他12岁学艺,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他把不足100斤的身躯全献给了相声艺术,一直保持着艺术的青春和不竭的创作源泉,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他就是"相声泰斗"马三立。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语用学方面的理论,应用性较强。以郭德纲在中央电视台2013年元宵晚会上的相声《乐在元宵》为例,将关联理论应用其中进行分析,尝试分析相声成功背后的真正原因-违反最佳关联,并引发对相声作品与关联理论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星岛 《文史博览》2007,(9):23-23
四十多年前的一场足球赛,朝鲜队和中国八一队比赛,中国队败北后,球迷群起闹事。此事引起国家总理周恩来的关注,于是,他对当时的相声演员马季下达了一道"秘密任务"——说一段关于足球的相声,以讽刺中国赛场上的不文明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丁木 《纵横》2010,(6):49-52
有一张20世纪40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上有几位日后成为了中国相声名家,他们是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华,还有赵佩茹、常宝垄、常宝霆,这些说相声的皆身着长衫,一副本色打扮。照片中还有三个人,两胖一瘦,身着时装,相声爱好者也许并不熟悉这三人,但电影迷看后会脱口而出:“喜剧三星。”  相似文献   

18.
一代相声泰斗马三立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带给人们笑声的嘴巴,把悲痛和思念留给了所有喜欢他相声的人们,也留给了甘肃的广大群众。马老生前多次说过:“我的祖籍在甘肃省永昌……” 幽默大师说的话总是妙语连珠,说起他的身世同样让人忍俊不禁。一次,马三立与朋友聊天,他慢条斯理地说:“我,马三立。”他摸了摸他那世人所熟悉的大耳朵,接着  相似文献   

19.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5,(10):74-77
7月23曰,是个星期六,一直酷暑的北京下起了雨。雨下了一整天,因为雨量过大,有些地方都积了水。在东城区文化馆周末相声俱乐部的门口,有不少人打伞排起了队,他们是来听相声的。相声7点半开演,有的人6点钟就到了,因为相声演出的场地有限,每次只能售出不到500张的票,来晚了很可能就买不到了。天气虽然有点让人发冷,但是人们听相声的热情很高。  相似文献   

20.
1948年春,马三立(1914—2003,相声“泰斗”)来到北平,应了两处活计,在王府井凤凰厅茶社演出和在华声电台说相声兼报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