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国绘画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十年来,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楚画,其中以湖北、湖南较多。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战国中期帛书一件。帛书四周作旋转状排列着12段边文及16幅图像;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战国中期的人物龙凤帛画一件;1957——1958年,信阳长台关1号、2号楚墓,出土了一批木漆画,其中锦瑟漆画有狩猎、宴乐、御龙乘仙等内容;1965年,江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掘的河南淅川下寺楚墓,是一批很有研究价值的春秋楚墓。墓葬从南到北沿龙山山脊排列,整齐地分为五组,其中以居中的第三组规模最大。这组墓的主墓是二号墓,旁边有大型墓两座(M1、M2),中型墓一座(M4),另外还有殉葬墓十六座以及一个车马坑。墓中出土了许多带铭文的铜器,使我们有可能推估这组墓葬的墓主和年代。这组墓葬,已发表的主要是一号墓的材料以及二、三号墓的部分材料。三座墓中所出主要是两套铭文:一套是“王子午(令  相似文献   

3.
1957年3月在信阳长台关发掘的1号楚墓,随葬器物中有一具两尾相连的伏虎木座,另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鼓的鼓腔残片。据民族音乐研究所的工作同志在他们写的《信阳战国楚墓出土乐器初步调查记》(见《文物》1958年1期)中认为伏虎是承架较大一鼓的座子。又因同墓还发现类似鹭鸶长腿的残件四根,  相似文献   

4.
《江汉考古》2021,(4):32-40
为配合项目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南市博物馆对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两座战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均为墓道东向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一号墓为积炭墓,二号墓为有附属墓上建筑的积蚌墓。两座墓几乎都被盗掘一空,但结构基本完整,为夫妇异穴并葬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特征,两座墓应为战国晚期楚墓。  相似文献   

5.
《江汉考古》2021,(4):3-12
正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楚考古发现与研究对楚文化进行科学考古发掘与研究,是从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发掘开始的,此次共发掘160余座墓葬,其中战国楚墓73座~([1])。湖南省博物馆又在长沙先后发掘了千余座楚墓~([2])。当时根据长沙楚墓出土的陶器,开始把春秋楚墓与战国楚墓区别开来,将鬲、盂、罐组合的墓定为春秋时期,将鼎、敦、壶组合的墓定为战国时期,将鼎、盒、壶组合的墓定为战国晚期或西汉初年。这是最早对楚墓的分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楚墓的分期多参照此标准。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配合当阳县赵家湖排灌工程,发掘了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的楚墓三百多座。出土文物数千件。现将金家山43号和45号墓出土的两件错金铭文铜戈介绍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淅川和尚岭楚墓的时代问题高成林1990年初,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浙川县博物馆在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区的和尚岭墓地发掘楚墓2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这2座楚墓的发掘,是河南省继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之后楚文化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该墓的发掘简报...  相似文献   

8.
楚帛画琐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的正式发掘中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以来,海内外关于这两幅帛画的考释文章已不下30篇了,研究的视野已从考古学扩大到文化学、艺术学、神话学、民俗学等范畴,发掘出很多史料和史实,也提出了许多亟待探讨的问题,但似仍存在不少盲区,有待更深入地研究。一、关于两幅帛画的价值从文化学意义说,两幅帛画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嬗变、仪式,对研  相似文献   

9.
江陵马山十座楚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南城西北约8.5公里的马山砖瓦厂地处一片土岗丘陵,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于1982、1983年曾先后发掘了厂区内一号、二号二座楚墓。在配合马山砖瓦厂取土工程中,我们于1984——1985年又发掘了8座楚墓,编号马砖M10——17。与此同时,在砖瓦厂西边约1公里处的联山林场渠道边,发掘了二座楚墓(图一),编号马联M1——  相似文献   

10.
长沙新发现的战国丝织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省博物馆在研究整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物的基础上,对1957年在长沙左家塘发掘的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一叠丝织物,重新进行了清理,发现了一批质地保存较好,颜色仍然鲜艳的丝织物,为研究我国先秦的纺织工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左家塘楚墓解放前已被盗掘,1957年由前湖南省文管会进行了发掘与清理。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在木椁的上下和周围填塞了白膏泥。由于白膏泥的密闭作  相似文献   

11.
继1985年7月1日在陕西省旬阳县雪茄烟厂基建工地(旬阳县城北1公里小河北)首次发现战国楚墓之后,1988年3月25日和4月2日,又连续在同一地点发现两座战国楚墓(编号为旬阳2号楚墓、旬阳3号楚墓)。这两处楚墓均系施工中无意发现的,墓室毁坏严重,未能进行科学清理,仅将现场获得的遗物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2.
1975年以来,宜昌地区配合农村水利建设,相继在当阳赵家湖的金家山、曹家岗、杨家大山、枝江姚家港等地发掘了三百多座中小型楚墓。这里仅就出土的青铜剑,予以介绍如下: 截至1989年为止,当阳楚墓共出土铜剑70余件,赵家湖墓区共出士64件,枝江楚墓出土铜剑10余件。根据这些铜剑的首、茎、格、剑身等可分为春秋剑和战国剑。  相似文献   

13.
湖南沅陵楚墓出土青铜砝码郭伟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沅陵县文管所1990年秋,在湖南五强溪水电站淹没区沅陵县太常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于第1016号楚墓内出土了一套带有铭文的砝码。墓中一套彩绘陶礼器如鼎、敦、壶的器形,特别是鼎的形制演变及彩绘纹饰等均反...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文物》1999,(4)
湖北荆州为楚国故都,1995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纪南城外发掘了两座战国楚墓。墓均为竖穴木椁,其中一号墓有墓道。出土的随葬品有陶、铜、漆、竹器等。漆器种类繁多,包括食器、兵器、乐器、明器等,其中酒具盒、耳杯、箭箙、彩绘俑等都相当精美。 1997年荆州市博物馆发掘的二号墓墓主  相似文献   

15.
1960年至1965年间,湖南省博物馆从长沙废铜仓库拣选的文物中,有十六件铜钺,形制、纹饰都显得特殊。1974年长沙树木岭1号墓和1975年长沙南塘冲15号墓中分别出土一件铜匕首和一件褐釉陶三足罐,在数千座楚墓的出土物中也属仅见。这几件文物很可能是东周时期居住在两广地区的越族的文物,特介绍如下。 (一)钏钺:共十六件,分别来自道县、  相似文献   

16.
江陵楚纪南城北垣水门外的朱家台,不但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而且是一处东周和明代的墓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90年冬对该地的发掘中,发现了两座具有打破关系的小型楚墓(图一),编号分别为6号(90·江·朱 M 6)和7号(90·江·朱 M 7)。现将这两座楚墓的资料简  相似文献   

17.
1988年初,潜江县博物馆在小黄家台西部配合农民挖掘精养渔池发掘清理了六座小型楚墓。在此之前的1987年上半年荆州地区博物馆和潜江县博物馆对邓家湖渔池、放鹰台遗址进行了小范围的试掘,收获甚大,发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型宫殿遗址。这一重大发现曾引起考古、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有的认为此即楚章华台故址。由于这六座墓葬位于潜江县龙湾镇的上述大型宫殿遗址附近,被视为该遗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报导者就将楚墓的年代定在春秋晚期,并认为“这批仿铜陶礼器的出土,把荆州地区——楚国腹地楚墓中随葬仿铜陶礼器的时代从战国早期。提早到了春秋晚期,这在楚墓发掘中是一次较重要的突  相似文献   

18.
2009年5月,在武汉至咸宁城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15组丁家咀发现4座战国时期楚墓,并出土了一批竹简.  相似文献   

19.
荆州院墙湾一号楚墓和秦家山二号楚墓共出土玉器35件,极有特色,文化内涵也很丰富。为弥补研究上的缺失,笔者从这两批玉器中选出18件逐一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1.玉器的制作年代;2.玉器的文化属性;3.器型、纹饰的特点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葛陂寺34号墓江陵葛陂寺,在县城西北约五公里,东北距故楚郢都——纪南城约一·五公里,西至八岭山约四公里。1962年底,发现了一批棺槨保存较完整的楚墓,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即前往清理,共清理了其中的十四座,今就保存最完整、出土虎座鸟架鼓等器物的一座(编号为63 JGM 34)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