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勇恒 《民俗研究》2013,(2):120-128
春节尽管并非苗族传统习俗中的"原生单元",但在文化融入与相互采借的进程中,它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结构性嵌入,成为表征苗族文化生态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苗族村落社会中春节文化实践的仪式过程,并通过与90年代以前的苗族春节文化事象相比较,来探讨苗族村落社会发生的文化生态嬗变之因。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其生态文化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生态与文化是丰富多样的;研究壮族、苗族、彝族居住区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关系,并认为应以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化形式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黔北苗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其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文章旨在对黔北苗族刺绣图案进行艺术语言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黔北苗族刺绣图案在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土苗族自然崇拜的生态效应与文化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大土苗族自然崇拜传统文化的形成、由来及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自然崇拜在当地社区森林生态系统维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效应。并从道家、儒家、佛教的生态伦理道德,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角度.对其自然崇拜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治国 《民俗研究》2017,(1):116-121
《苗族史诗》以口传文本的形式在苗族跨地域、跨方言的文化共同体内传播。史诗承载着苗族远古历史的文化记忆,其中所包含的民俗事象铸就了苗族独特的文化世界。苗汉英三语对照、民族志深度翻译、置换补偿为史诗民俗事象翻译提供了可能途径与可行策略。只有将口承人、接受者和具体说唱场景构成的生态文化环境三者同时呈现和保存,活态史诗才能从文化标本的保护过渡到文化现实的动态传播。  相似文献   

6.
姚胜祥  CTA摄影 《文史天地》2011,(3):F0004-F0004
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雷公山麓,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是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馆。其苗族节日、建筑、手工银饰制作、音乐、服饰、习俗等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7.
提起贵州,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苗族文化,其实,贵州文化的丰富与深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此次我们选择了一条尚鲜为人知的、苗寨以外的探寻之路,在黔东北铜仁地区的石阡,在普通的仡佬族、侗族人家,感受一种生态与人文相互成全、互为血脉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李菲 《贵阳文史》2009,(3):83-84
去年初秋,由贵州省文化厅组织,展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歌舞晚会——山花烂漫现身北京民族文化宫!此次展演主要通过地方专场的形式向世人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和独特魅力。共由《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反排木鼓舞》、苗族《锦鸡舞》、苗族《铜鼓舞》等12个业已人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目组成,它们承载着借奥运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省原生态文化多样性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9.
刘金标  张文静 《沧桑》2011,(6):110-112
巴岱文化是湘西苗族的本土文化,同时也是湘西苗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巴岱文化蕴含着湘西苗族顽强的生命观以及原始的生态伦理意识,其对现代人们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苗族村寨     
陈筱  孙华 《世界遗产》2014,(1):98-100
苗族村寨凝结着苗族起源、迁徙和在当地生息的历史,是一部蕴含着大量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大型资料库,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体现。这种历史和文化历经千年依然存在并不断发展演变,为正在快速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鲜活的见证,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苗族刺绣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刺绣文化,每一件作品都是苗族历史、文化、信仰和情感的结晶。作为展现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苗族刺绣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苗族绉绣双龙头绣片是一件具有苗族服饰刺绣特点的纺织品,通过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纤维结构、污染物成分进行检测后,可采用传统针线法修复。  相似文献   

12.
姚莉 《旅游纵览》2013,(6):69-71
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全面调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苗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细分,旨在摸清其资源类型现状,为苗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特点的民族风俗文化,这种由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异性梯度力产生的旅游吸引力是促使人们对异己文化区产生旅游动机的内在因素,也是  相似文献   

13.
民族曲艺.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民族丈化的一个组成部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蕴含着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和高度智慧。苗族曲艺嘎百福,就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的一种流传远久而广泛的民族曲艺。这种苗族兼说兼唱的曲艺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而且,在祖国艺术的百花园里,嘎百福就像盛开在苗岭的山花,令人动情,为人喜爱。一、苗族曲艺嘎百福形成的历史背景苗族曲艺嘎百福形成于何时.因为苗族无文字,没有记载而无法考证。但从嘎百福的说唱内容来看…  相似文献   

14.
西江苗寨     
在贵州省东南的雷公山麓,有十多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这里居住着约一千二百户的苗族人民,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西江千户茁寨”。它最完整地保存着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是领略、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周友武 《神州》2012,(15):22-23
苗族服饰文化,是苗族人民生活生产及民族情感的直接表述。它通过图案的形式折射民族的历史脉络、生活习俗、民族理念和民族情感。各支系民族服饰的不同,是其民族文化传承的变异,但其主要的民族精髓完整地保存在服饰的制作过程中,也有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体现着苗族人民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本文试以苗族服饰为例,通过对服饰的分析,了解苗族同胞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控拜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吊脚楼,保留了传统的“吃鼓藏”“吃新”“祭秧”“祭桥”“招龙”等传统文化事项,但是,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其保留创造和传承的苗族银饰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控拜银饰手工技艺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汪雪莲 《黑龙江史志》2013,(17):260+262
川南苗族情歌,以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传承着苗族文化中的情爱谱系,然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苗族文化血脉却面临断裂的境地。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苗族民众,也将由以"歌"为中心的审美化生存过渡到以"钱"为中心的功能化生存。是祸是福,只能留待历史来回答。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学博士杨家能先生在其博士论文《文化资本:现代苗族的古老文化》中,以世界苗族,特别是中国苗族历史文化为背景,用文本分析、现象学、历史学方法分析了苗族丧葬歌词《引路》的文化内涵,以及其所反映的苗族文化结构、文化环境。对苗族文化的现代化和当代价值,特别是民族教育方法作了探讨。文章不仅为苗族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化史料,也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化了我们对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这一当今时代重大课题的新认识、新实践。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姊妹节1998年被正式命名,从此开始了苗族传统文化产业化的过程。近20年的发展进程中,利弊尽出,如何向前发展,既保证经济效益又维护其传统民族文化的特性,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郁乃荣 《神州民俗》2007,(10):22-23
银饰是苗族传统服饰文化工艺中最细腻、最精致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头饰在苗族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头饰上可以分辨出苗族的支系、甚至可以识别婚否。苗族的头饰独特而希奇,就在于它反映出自古以来苗族人民的信仰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