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波 《沧桑》2013,(5):105-108
后转型社会,稳定是首位的,较高的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必然有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其认识有助于政策的实施以及对于政策的评价。较高的评价是公信力建设和公信力形象建设的基础。然而公信力的建设规律内在地包含与其他因素的联系,本文正是在全面分析政府公信力面临的困境、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研究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旨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化促进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朱移山  陈明胜 《安徽史学》2013,(5):70-74,94
政府公信力源自廉洁高效、公平公正。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民国政府公信力迅速下降,一个原因是腐败无能,另一个原因则是其执政过程中严重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法可依而有法不依,势必导致国民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通过对南通唐闸自治实验区申办过程的微观分析,可以生动再现战后民国政府所陷入的公信力危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信力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然后分析了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方式。一、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2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50万亿元,达到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我国的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都取得的很大的成就,例如:2012年6月16日,我国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  相似文献   

4.
蔡梅兰 《攀登》2016,(4):11-15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集中表现出层级差现象显著、整体水平偏低两个特点,政府公信力现状不容乐观。腐败问题、作风问题、诚信问题及民生解决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流失,行政理念层面及制度安排层面上的滞后与缺失则是政府公信力流失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要想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只有转变与更新思想观念、以法治立公信、以公开树公信、以服务赢公信,使自己变得更加值得被信任。  相似文献   

5.
杨妮娜 《神州》2012,(33):235-236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是政府的执政基础、体现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有了公信力,政府从政治上来说,就拥有了足够的合法性资源;从道德上来说,就有了很好的道德基础;从经济上来说,相当于有了社会资本,可以节约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成本。稳固的公信力体现着政府产生与存在的合法性。稳固的公信力也是一种执政资源。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着地方政府的权威流失、公共政策的执行乏力、腐败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及政府信息缺少透明度等问题,提升政府公信力应从理念转变、制度完善、职能转变、政策制定、流程优化五个层面着力。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6.
沈丹 《神州》2013,(35):262-263
新闻媒体承担着舆论引导的重任,务必建立一种有公信力的媒介文化。本文试图探讨揭露性报道与媒介公信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析公信力的构成要素以及揭露性报道的制作方式,从而得出结论---揭露性报道本身是塑造媒介公信力的利器,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对媒介公信力产生冲击,降低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在揭露性报道的制作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杨洋 《神州》2014,(6):197-198
如今,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如能在公共危机中从容应对,可化主动为被动,在处理危机中提升自身形象,提高公信力。要通过从诚信着手,给予公民知情权,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确保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基石,黄静案受伤害最大的也正是我国的司法公信力。目前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院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来自法院系统外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电视新闻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媒体要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开拓思路,进行创新,加大电视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合作,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颜永超 《神州》2013,(31):251-251
政府公信力是衡量社会信用状况以及信用程度的重要概念。可以说,政府的公信力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讲诚信的政府,不但可以教化民众,而且还能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但据调查显示,当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公信力水平都普遍偏低,对高速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本文基于公民参与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状况,以期为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研究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从网络刚刚兴起到现在,网络媒体的基本理念没多大变化。作为网络媒体,最与众不同、需要坚持的还是快速与海量,以及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网民互动交流等  相似文献   

12.
公信力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治伟 《攀登》2007,26(1):76-78
公信力研究是信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研究不足。从已有的概念来看,主要有“信用”观、“资源”观、“能力”观、“信任”观。这些观点分别从某一侧面揭示了公信力的内涵。综合这些研究,对公信力可以作出这样的定义:公信力是指公共权力领域与公民社会领域中以组织形态存在的行动者(公共机构)及具有“公共性”的抽象存在物(主要包括语言、制度、权力、货币、真理等)因赢得公民的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张莹 《神州》2013,(35):266-267
“微时代”下,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不断改变着传播生态和传播形态,互联网所催生的“媒体革命”正在悄然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传播。其中,网络媒体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认知新闻的重要渠道。但在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高、互动性强、形式丰富的优势背后,网络媒体出现“关注度高,信任度低”的现象,使得网络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荣秀梅  苑菲 《神州》2012,(15):66-67
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认为,网络媒体新闻在价值取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某些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内涵有所发展,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改变,正在形成新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文刚 《攀登》2006,25(2):58-60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和我国的主流媒体之一,网上宣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因此,创新思路,创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履行好网上正面宣传构建和谐青海的使命,是摆在网络媒体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5)
在网络政治生态中,政务微博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传统执政理念和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对网络问政的不适应,暴露了一系列的弊端和问题,引发公共舆论,危及政府公信力。本文通过探析深层次的原因,为避免政务微博陷入"塔西佗陷阱",从而正视挑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重塑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郭卫平  赵继光  易来宾 《神州》2011,(4X):21-23
语用含糊作为语言所固有的一种本质特征是必然存在的,因而在媒体语言中也得以普遍使用,其灵活性和含蓄性使媒体语言更加具有活力、渲染力和影响力。语用含糊的使用不影响媒体的公信力,然而,媒体含糊语言运用不当,对媒体的公信力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凤艳  温玉国 《神州》2012,(9):14-14
政府公信力作为社会信用的基石,不仅关系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而且涉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升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 网络文化,就是通过网络传播或交流的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盂雷 《神州》2013,(15):259-259
所谓的公信力,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一种使公众相信的力量,它是受众对于新闻以及作为新闻媒介的媒体的一种价值判断和综合评定,它是在媒体的发展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无形资产,对于日后媒体的发展具有绝对的定向作用。公信力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内部的精神产物,它的物质载体即是大众媒介信息产品的主体——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