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地处中西文化交汇处,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甘肃史前文明是华夏文化的一枝奇葩,与史前其他文化的相融及对华夏玉文化"首德次符"、"大玉不琢"观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根据详实的考古发现,探讨了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并揭示了甘肃史前玉器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省建设,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大背景下,审时度势,做出打造“敦煌画派”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实施,是对甘肃省情和甘肃美术现状的客观分析与宏观把握基础上做出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3.
强进前 《丝绸之路》2013,(10):42-43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甘肃在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提出的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决策,这是新时期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点和亮点。平凉是陇右门户,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处于丝绸之路文化带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史前陶文谈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史前陶文谈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张敏关键词史前,刻划符号,“文字”,文化谱系汉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迄今已近百年了从甲骨文开始,历籀、篆、隶、楷,汉字的发展可谓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白殷墟甲骨文发现以...  相似文献   

5.
甘肃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曾经孕育出灿烂的地域文化。在文化的春天到来之际,平凉应着力发展传承西王母文化、崆峒文化、皇甫谧文化、古成纪文化、佛教文化、陇东民俗文化、安口陶瓷文化、泾川完颜文化、庄浪梯田文化、红色文化等十大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打造西部文化强市、名市。  相似文献   

6.
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是浙江史前文化的一头一尾,遗存非常丰富,被誉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花”,亦有人称之为浙江史前文化的“双璧”。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为基础,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领导中国红军和中国人民创建的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文化。甘肃是红色文化的圣地,红色文化资源遗迹、遗存甚多,内涵丰富,特点突出,是甘肃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探讨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内缊、特质,对甘肃建立华夏文明创新、传承和示范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伏羲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用现代手法诠释伏羲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魏登云 《沧桑》2014,(5):85-87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一切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它将物质、制度和精神三种文化融于一体,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四大特点,即民族性——红色文化孕育形成之根脉;人民性——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之动力;时代性——红色文化与时俱进之生命;开放性——红色文化历久弥新之法宝。  相似文献   

10.
叶舒宪 《丝绸之路》2013,(11):61-68
像是宿命一样,自2005年那次来兰州大学短期任教,就开始对西北的史前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其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和齐家文化的玉器,让人梦魂牵挂,先后八次来甘肃考察,希望多少能够弄清楚这些凝聚着四五千年以前西北先民精神和梦想的圣物之文化奥妙。久而久之,甚至扭转了一个人文学者的学术研究方向,不光在书本中寻找和解决纸面上的课题,而且要到民间文化和史前文化的大传统中去探寻书本知识形成以前的原初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0月5日,西藏博物馆正式开馆了。作为首次与观众见面的基本陈列内容,博物馆共开放了四个展厅,分“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民俗文化”四个部分。在这里,我想重点对“史前文化”的陈列展品和西藏史前文化及其相关研究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武军斌 《丝绸之路》2014,(24):40-41
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在当前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新形势下,该工程建设在传承长城文化、文保工程实践、实现文物价值、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中体现出来的有序组织协调、打造典范工程、实践中培养人才等做法,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刘基 《丝绸之路》2014,(19):8-9
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华夏文明,探索和分享玉石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不断服务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我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西北师范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4.
民俗艺术作为传承性的艺术,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活需要的反映,其认知的基础是观察和体悟,而认知的取向涉及知人、知物、知事、知艺等基本方面。民俗艺术的认知借助符号而展开,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声响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图像符号系统、造型符号系统和动作符号系统等。民俗艺术的认知具有启迪当代教育、促进传承保护、美化现实生活、推进创新发展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承宁 《神州》2011,(3):84-88
日前,"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出炉,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等入选最具代表性前10项。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这个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从结果上说,真可谓让很多人感到欣喜,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在日本动漫、韩流、好莱坞等影视文化包围之下,整日哈韩、哈日、哈美,追明星逐新潮,却并没有被真正地遗弃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反而,对于文化的认同,越加强烈了起来。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停滞现象的出现,而且如果过分地强调传统文化,就容易固步自封起来。因此,当代的文化符号认同,应当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更好地推进当代文化的发展,传承的同时应当有创新才是文化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6.
"华夏"与"文明"两词均出自《尚书》。华夏文明的起源、组成、传承发展是其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华夷之辨"每出现一次,华夏文明的覆盖范围就扩大一圈,因而甘肃也逐步进入华夏文明圈,且秦安大地湾一带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不同时期的时代文化、体系完整的专题文化、数目繁多的"华夏之最",其具有源头性、多样性、过渡性特征。华夏文明的时代价值已发展为"彰显基地"建设,它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是其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历程中,甘肃起到了重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月14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度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年会在甘肃省委党校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的100多名学者和专家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就如何在生活服务和学术研究两个层面进一步研究、弘扬甘肃的中国传统文化,挖掘甘肃传统文化的特有内涵,展示甘肃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8.
地理之外     
张瑞 《山茶》2010,(11):18-18,20
从“嵩山历史建筑群”到”天地之中登封历史建筑群”,一个关键词的替换.的确让厚重的文化意味凸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甘恢元 《南方文物》2023,(1):119-131
江淮东部地区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东临黄海,海岱、环太湖两大强势文化区分列南北。以青莲岗文化、龙虬庄文化为代表的江淮东部史前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版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系统梳理历年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后,结合近年发掘与调查新材料,重提“青莲岗文化”的命名,重新阐释了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格局与文化发展序列,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是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前提。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文化遗产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承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时代的符号和象征。保护文化遗产其实就是保护其作为符号的价值。而且,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信息符号,肩负着传承历史的重要责任。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传承,保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