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柳”作为我国特有的送别习俗起源很早,因为“柳”在我国是“祝福”的象征,也是可以“驱鬼避邪”的“鬼怖木”;柳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它既可以保护逝去的亲人的灵魂远行,同样保护活着的亲人路途平安。折柳送别的习俗植根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4,(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一书收入的方鼎英(军校教长、代校长)的回忆,提及“清党”时期黄埔军校内部的“极端反共分子”胡靖安、乔家才等“窃取清党委员会执行委员位置,组织倒方集团”等情况,其中称乔家才是“军校第五期毕业生”,似有误。  相似文献   

3.
“簋”(粤语读guei^2鬼),原指古代放置食物之器皿。其形状或方或圆,有木制的、竹制的、陶制的和铜制的几种。原是古代贵族用做食器或祭器.后来流传到民间,故粤语中便有“九大簋”之说。  相似文献   

4.
徐展勤 《纵横》2010,(10):36-37
“北保定,南黄埔。”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所著名军校。保定军校全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12年,停办于1923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黄埔军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24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学校。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字崇拜及其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的有关中国古代文字的神话材料甚少,也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但是,文字崇拜是中国古代拜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的文字崇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文字崇拜,表现出“文字神来”思想;后期文字崇拜,表现出“文字圣创神助”思想。一中国前期的文字崇拜,大约产生于夏末商初,即在文字实际产生以后不久,便出现了崇拜文字的神话。但是,见于记载的文字崇拜神话始见于西汉。《淮南子.本经训》载:文字产生以后,“天雨粟,鬼夜哭”①,反映了原始先民最早对文字的认识。由于“天雨粟,鬼夜…  相似文献   

6.
《山鬼》是屈原清新典雅、芬芳绚丽的《九歌》中的一篇,(名为“山鬼”,实是“山神”,在古代“鬼”和“神”是相通的。鬼犹神也,神犹鬼也。《说文》:“人所归为鬼。”《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就是例证。从某种意义上说,鬼比神更通人性,更亲切机灵、平易可爱。因此,至今人们称活泼可爱的小孩子为“小鬼”;称机灵、俊俏的妙龄姑娘为“小鬼头”或“鬼丫头”)。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山神追慕游人的恋爱相思故事,其艺术特色独具一格。读之如同含英嚼华,沁人心脾,使人倍觉真实亲切,缠绵悱恻,感人肺腑。此诗写作年代是在《九章·涉江》的同年秋天,是屈原放逐沅湘之间,晚年“幽独处乎山中”写的。时间是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二七九年)左右。地点在湖南益阳的桃花江境内。  相似文献   

7.
孙剑艺  陈宁 《民俗研究》2003,10(2):165-171
1.1 中国民俗所谓牛鬼蛇神,本为传说中的神怪。牛鬼又称牛头,在佛教中是看守地狱的鬼卒,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名曰阿傍。该鬼卒常与另一马面鬼合称“牛头马面”。蛇神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名曰摩睺罗迦,其形象为人身蛇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也有自己的蛇神。《山海经》中就有好多位“人首(面)蛇身”的神,汉高诱注《淮南子》谓天神共工“蛇身人面”,《列子·黄帝》谓庖牺(伏羲)、  相似文献   

8.
天和 《湖南文史》2014,(5):33-33
我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梧桐”的地方很多,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更兼细雨”等,其感情基调大多是悲伤的。 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梧桐树来表达悲伤呢? 第一,古代人们喜欢种植梧桐树。有必要说明一点: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树不是今天的法国梧桐。  相似文献   

9.
王延模 《丝绸之路》2009,(24):59-60
有人不明白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为繁体字和简化字简单对换就完了,结果闹出不少笑话。将“己丑年”写成“己醜年”,“十面埋伏”写成“十麵埋伏”,“皇后”写成“皇後”,“理发”错为“理發”。类似的错误,在商品包装和影视剧字幕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本文主要结合古文字和古文献对“丑”和“醜”这一组繁简字作了比较详细的辨析,并从“醜”字为什么以“鬼”做义符为出发点,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古代的鬼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一些小说理论家,曾经正确地揭示出古代小说中所蕴含的充满艺术辩证法的小说美学范畴。如明代李日华在《广谐史序》中提出了“虚”与“实”;张无咎在《北宋三遂平妖传序》中提出了“正”与“奇”;袁于令在《隋史遗文序》中提出了“真”与“幻”;无碍居士在《警世通言叙》中和睡乡居士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提出了“真”与“赝”;清代的黄越在《第九才子书平鬼传序》中提出了“有”与“无”等等。这些范畴,实际上反映了文学作品各个方面所固有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李志东 《旅游》2000,(7):10-11
世上本没有鬼,“鬼”是人编造出来吓唬人、欺骗人的虚无概念。倘若真有人被“鬼”吓着了、骗住了,那么他遇着的一定是外貌是人、内心似鬼的人。你不信?我在闻名全国的鬼城丰都,确是被“鬼”诈了一把,骗了一回。  相似文献   

12.
鬼谷子又称“鬼谷先生”、“鬼谷神生”、“鬼谷生”、“王禅老祖”等,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纵横家之鼻祖。他具有军事、外交、天文、地理、数学等多种才能,所教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学生,因争霸政坛而名闻后世。  相似文献   

13.
《锡山市志》历经四个寒暑,五易其稿,近日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锡山市(原无锡县),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腹地,风光旖旎的太湖之滨。是我国古代吴文化、近代民族工业和当代乡镇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世纪90年代,锡山市连续三次位居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县”。  相似文献   

14.
扶助农工是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政策之一。黄埔军校遵循孙中山“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不断派出学员支持、帮助工农运动,使军校成为工农运动的后盾,使工农群众成为军队力量的源泉,并使广东的工农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苏联顾问加伦曾指出:“很少有黄埔学员不积极参加的群众集会、工人或学校的会议。军校的政治活动能力不断提高扩大,并且同共产党人工作于其中的工会联系起来,军校成了广州群众性社会政治活动的领导者。”[1]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市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步而行的。列宁说过:“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交换的出现意味着市场的生产,市的产生、发展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国市的起源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初步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元旦     
《文史博览》2008,(1):35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自西历传人我国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  相似文献   

17.
陆锡兴 《考古》2012,(12):78-85
一桃梗和桃人是原始植物崇拜的反映,因为桃木在民俗中有驱鬼的特殊功能。古代民俗信鬼、畏鬼,《礼记.祭法》曰:"人死曰鬼",信鬼是对死亡恐惧的延伸。《墨子·明鬼》多言鬼事,传递了先民顽固的鬼神信仰。《论衡·解除》曰:"衰世好信鬼,愚人好  相似文献   

18.
刘知几是盛唐时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杰作《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史。虽然我国的史学源远流长,史家历代不绝,史书越来越多,内容包罗万有,但一直到刘知几才第一次作了评论性的总结。他在评论古代史学方面作出的贡献,《史通》一书在古代史学史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说在我国古代是前无古人,后少来者。近代梁启超在总结《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文中就认为:“自有左丘、  相似文献   

19.
李云 《神州》2011,(4X):52-52,55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位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教育思想,创办大规模私立学习的教育家。一生大力提倡教育,提出对学生的教育应从“诗教”开始,人格修养的完成阶段应形成于“乐教”,从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他对中国音乐教育、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徐平 《湖南文史》2002,(6):55-61
从民国初年到全国解放的近40年里,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军队里,派系繁多,山头林立。其中,有三个因军校而得名的名派系:“士官系”、“保定系”、“黄博系”,号称“陆军三大系”。这三个派系的成员分别毕业于三所名军校: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