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齐松 《神州》2011,(20):13
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城市贫民形象,完整地展示了城市贫民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贫困是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不公平、不合理的现实社会,用感人的笔触对造成悲剧的社会进行了无情批判。  相似文献   

2.
齐松 《神州》2011,(9):13-13
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城市贫民形象,完整地展示了城市贫民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贫困是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不公平、不合理的现实社会。用感人的笔触对造成悲剧的社会进行了无情批判。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作者着力于人生的探索,在祥子的人生悲剧的描写中,揭示人性的善与恶。《骆驼祥子》中有三个让读者玩味的设计,以骆驼的外号设计了祥子悲剧的人生,以洋车设计了祥子人生经历,以小福子设计了祥子人生感悟,通过三个设计,老舍先生厚重地揭示了旧中国下层社会小人物必然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他们在追求、失意、挣扎和沉沦的过程中各种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4.
认同的悲剧——《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玲艳 《沧桑》2009,(2):240-241
本文以祥子特殊身份的转换:破产农民——市民——流氓无产者为线索,采用身份认同的理论研究祥子想摆脱农民的身份进入市民阶层失败,最终成为流氓无产者的悲剧。文章通过对祥子悲剧成因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这样的结论:祥子由于自身的迷失导致社会身份认同的失败,最终走向精神的堕落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被视为老舍代表作品之一,它有着很大的艺术成就,影响也极为深远。小说中,刚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祥子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和进取精神的、有生气的、体面的、要强的青年。他有着勤劳、朴实、善良、忠厚、不服输、积极进取、充满责任心的性格,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屡次波折和打击,逐渐把他的希望毁灭、侵吞,美好的性格也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方向,最终他蜕变成一个堕落、自私、懒惰、贪婪、麻木不仁、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在这部作品里,老舍以其独特的视角,着力挖掘致使祥子性格蜕变的悲剧性因子。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有梦想,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彻底失败,最后成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祥子自身固执倔强、个人主义的性格,有与虎妞的错误结合,也有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清香 《神州》2011,(10):7-7
《骆驼祥子》被视为老舍代表作品之一,它有着很大的艺术成就,影响也极为深远。小说中,刚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祥子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和进取精神的、有生气的、体面的、要强的青年。他有着勤劳、朴实、善良、忠厚、不服输、积极进取、充满责任心的性格,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屡次波折和打击,逐渐把他的希望毁灭、侵吞,美好的性格也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方向,最终他蜕变成一个堕落、自私、懒惰、贪婪、麻木不仁、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在这部作品里,老舍以其独特的视角,着力挖掘致使祥子性格蜕变的悲剧性因子。  相似文献   

8.
王金环 《神州》2013,(17):20-20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有梦想,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彻底失败,最后成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祥子自身固执倔强、个人主义的性格,有与虎妞的错误结合,也有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老舍始终不渝地以市民生活为表现对象,专注于对世俗生活的理性透视,透过纷繁的事挖掘出世俗表象下涌动着的人的灵魂,创造了现代通俗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等。老舍对世俗题材的现代性改造,使通俗小说历史上掩埋于事中的人立体地呈现在读者大众眼前,在通俗中脱俗的老舍小说成功地填补了现代作家所苦恼的先锋思想与世俗文化,现代艺术与普通读者大众之间的沟壑,让读者抛开一切世俗的娱乐与游戏趣味,触摸到的是一个个活鲜鲜的丰富而复杂的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陈素云  房永彬 《神州》2013,(2):11-11
作家老舍的价值在于他的创作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除了小说创作外老舍一生还创作了大量的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可以说,老舍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它的一以当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他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都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即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刘大先 《满族研究》2006,4(3):111-119
作为一部独特的幻寓小说,《猫城记》里营构了一个恶托邦的形象。通过空间的位移、伦理上的批判和叙事上的戏拟,老舍表明了在现代性与民族性冲突中,他的文化焦虑和自己所采取的教育与立人的办法,表明了他作为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豹——在巴黎动物园》是里尔克的作品,写于1902年11月,发表于1903年,后收入1907年的《新诗集》,堪称里尔克最负盛名的佳作之一,影响甚大。诗人借助被困笼中的豹子这一题材用哲人的深邃眼光,对个体生命处境和存在的体验进行透视和思索,并由此折射出了人类生存的根本困境,给人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死亡”是沈从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频频出现的死亡描写源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体验。文章试从自卑情结不能释然、“希腊小庙”难以建构、美好人性无法延续三个方面来探究沈从文小说中死亡意识的现实溯源。  相似文献   

15.
从《弟兄》《伤逝》看鲁迅小说的忏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世琼  胡志明 《沧桑》2009,(1):248-249,251
忏悔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文人在面对万恶的封建文化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时,对其坚决抨击,不惜自我解剖,流露出浓厚的忏悔意识。鲁迅站在历史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愿望和动机,剖析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彻底批判和否定自我。在《弟兄》《伤逝》等小说中,鲁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强者在面对重重罪恶时追求超越的忏悔之路。  相似文献   

16.
辛慧 《丝绸之路》2010,(4):65-66
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蕴。巴金笔下的悲剧,可分为个体生命的死亡悲剧、个体性格的死亡悲剧和整个"家"崩溃灭亡的悲剧。在作者抒写死亡悲剧的背后,有对旧制度的憎恨,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流变中,为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书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本文以尤凤伟的中篇小说《生存》和它的改编剧本,以及姜文据此再度创作和拍摄的电影《鬼子来了》为考察对象,回避其从小说、剧本到电影的流变过程中在文艺样式与拍摄技巧上的特色,而着重从创作主体建立在国族想象上的启蒙立场与文本中阶级意识的隐现上,探讨当前抗战文艺中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由于自传性较强,经常作为研究的资料被引用,而作品本身的某些蕴含却很少成为研究的对象,即如早期流露在这些作品中的对死亡的抗拒意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超越死亡的意识可以说贯穿了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生涯,如果忽略了川端康成早期作品中的对死亡的抗拒意识,便会从整体上影响对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张宏图 《满族研究》2007,(1):115-120
长久以来人们始终认为《茶馆》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是在批判旧社会,兼有对优秀文化的凭吊。其实,老舍是以凭吊为主要目的,附会了一些政治目的的。从作者的用意来说,是在凭吊满族衰落的历史,为传统文化的消失谱写挽歌。充分体现出其浓重的满族情结和对民族文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孟宪华 《沧桑》2009,(3):239-240
苏童作品的女性大多以悲剧收场。封建礼教、男权主义的压迫,它们有着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极其重要的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女性自身的问题也同样不能被我们忽略,这也是我们所需要认识到的问题。某些时候,对女性的伤害已经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传统问题,而且是人本身、女性自身的问题,这里面深藏着人性深处的许多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