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来君 《攀登》2005,24(5):124-126
非法取得的证据能否作为对被告人定罪的根据,是刑事证据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刑事程序中最易发生价值冲突的问题.我国应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尽快确立和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杜绝由非法取证而造成的冤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浩 《神州》2012,(29):163-16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在刑事讼诉中切实保障人权,防止使用刑讯等侵犯人权的非法方法获得证据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国外这方面的制度和理论都比较完善,成熟,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从立法到实践运行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尝试建立某种原则与机制,去切实使规范落到实处。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3.
徐华萍 《神州》2014,(9):206-20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出台及实施会增加反贪部门办案的难度,但是从总体和长期看对反贪侦查工作是一种促进和提高。面对日益复杂的职务犯罪侦办形势,面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带来的新挑战,反贪侦查部门务必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技能的创新,全面研判各方形势,有效化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给自身工作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静 《黑龙江史志》2013,(9):309-309
一度被誉为非法证据排除典型案例的章国锡案,宁波市鄞州人民法院经过程序与实体审查后认为,因侦查机关的前期侦查行为存在瑕疵,又因控方未按《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和《指导意见》提交全程审讯录音予以当庭质证,在被告人、辩护人多次申请侦查人员出庭接受询问后,亦不安排侦查人员出庭,据此依照《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故没有将章国锡审判前的有罪供述作为定案的根据。由于二审断然否定了一审法院的判决结果,致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难产"。然而,2012年9月13日上午,在北京市一中法院开庭一起贩毒案,带来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曙光,寄托了法学界人士"程序正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董少清 《沧桑》2008,(6):93-94
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司法审查制度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刑事诉讼的重大结构性缺陷,使审前程序丧失了诉讼构造的基本格局,因此,建立我国的审前司法审查制度势在必行。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在审前程序中设立一个中立的司法裁判机构、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我国的司法救济机制和刑事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修梅 《攀登》2015,(1):135-14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不仅有利于推动保障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程序公正,实现保障人权的理念,从而促进实体公正,使真正的司法公正得到实现。同时,有利于促使侦查机关相关办案人员提高素质,提高侦查技术水平,改进传统的侦查方式,规范侦查取证行为,避免非法取证的发生。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推进,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条文规定仍有不足之处,急需立法者予以重视并寻求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乔桐 《神州》2014,(9):199-199
证据问题为法律程序之灵魂,证据领域内关于非法证据的效力与可采性问题,随着我们对现代法治国家的孜孜追求,愈来愈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而治安案件有着不同于刑事案件的特点,在实践中,既要充分考虑非法证据排除的价值取向,也要结合治安案件的相关特点,明确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客观确定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范围与标准。  相似文献   

8.
马建林 《攀登》2007,26(3):104-107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世界各国现代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基本刑事证据制度之一。目前,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体制设计不够完善以及制度规定不够具体,致使我国在有关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诉讼价值,构建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已成为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9.
方凯祥  高峰 《神州》2012,(32):133-133
本文以新刑诉法关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规定为切入点,探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讯问谋略运用的合理性及边界。  相似文献   

10.
马杰 《攀登》2008,27(3):102-104
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公安办案实践中,如何合理、充分地运用刑事技术证据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公安和司法机关要从证据法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刑事证据的属性,认真研究该属性在刑事技术证据的运用中所体现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对比旧法广西,新法的不少地方,例如非法证据排除、律师阅卷会见权、证人出庭等问题甚至还有相当进步。引发热议的关键原因在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迁,人权保障在意识形态方面日渐深入人心与国家在打击犯罪方面形势愈来愈严峻之间形成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2.
汤超 《神州》2014,(6):200-201
现行刑事立法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明确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外,这一制度的缺失侵犯了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我们看来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因此,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迫切的需要构建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本文围绕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现状及其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可行性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张琴 《沧桑》2010,(3):55-56,89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民商事活动的参与者都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纠纷,然而,在民事司法活动中却频频出现利用虚假诉讼、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获取非法利益的现象。这种不法行为不仅侵害了正当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也严重扰乱了法院的司法活动。如何对此类违法行为予以防范和制裁,是理论和实践都需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拟从刑事立法的角度,对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发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4.
浅析电子证据立法——以刑事诉讼领域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紫君 《神州》2011,(4):97-98
随着高科技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电子证据已然成为处理网络系统犯罪案件的核心。然而,电子证据立法及其证据规则的缺失与滞后,使得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要解决电子证据证明力的问题,就要在肯定电子证据独立的法律属性基础之上,单独立法加以规制。本文拟从电子证据的理论层面入手,进行分析,逐步深入,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归属进行定位,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立法及相关问题作出初步探讨.以期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非法移民问题萌生于本世纪20年代。此后至80年代,非法入境的现象愈演愈烈,屡禁不止。虽然政府内部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经过激烈的辩论后颁布了相应的立法,但非法移民问题仍然是一个难以根绝的顽症。  相似文献   

16.
史政英 《沧桑》2008,(6):99-100
通过对邱兴华案例的解读,可以看出在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对重大犯罪的被害人及其家属予以一定的救济,这不仅是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保护公民对国家的信赖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权保障的要求。就我国现状来看,司法实践中该问题十分突出,而立法上却缺乏相应的规定,为此,应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原则、机构、对象范围等入手,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则,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浅论国际社会如何应对非法移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非法移民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非法移民给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后果,止非法移民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非法移民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必须运用经济、政治、法律、外交等多种手段,诸如加强出入管理,加强打击非法移民的立法,加强国际合作,缩小南北差距等。  相似文献   

18.
深秋10月的北海依然如火如荼,北海律师团为了争取排除刑讯逼供的非法证据,在法庭上与公检法人员斗智斗勇,来回的拉锯使得庭审绵延了一月之久。律师再度受辱被打,律师团一度提出暂停履行辩护职责,及至10月24日,十余位律师集体对北海案中参与刑讯逼供的警察提起控告程序。  相似文献   

19.
历史进行时     
<正>2010/5.28-2010/6.27刑讯逼供所取口供不能作为定案根据5月30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明显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包括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等。但愿一条规定,真能管住国人深恶痛绝的刑讯逼供。鸠山由纪夫辞职菅直人当选日本首相6月2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因在普天间美军机场搬迁等问题上未能兑现选举承诺,宣布辞去日本首相职务。6月4日,菅直人当选新一任首相。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日本首相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物返还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返还在法律意义上指被非法盗窃、盗掘并非法转让、出售以及非法走私出境的文物,通过不同法律手段,返回原主国或原持有者,当事人可以通过有关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或者所在地国家刑事、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追索的行为。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在处理国家关系,打击文物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