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议 《神州》2011,(7S):131-131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2.
冉光平 《神州》2012,(16):42-42
新一轮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也激励着语文教师尝试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转变阅读教学方式?颇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笔者就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几点肤浅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多次论争,主要是围绕语文"性"什么展开的。事实证明,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人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龙远先 《神州》2012,(12):140-14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5.
田延丽 《神州》2013,(11):12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职语文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必修课,但在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语文课已经被边缘化。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漠视已成为众多中职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情,再  相似文献   

6.
正作业是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广大小学教师的一个问题。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长期以来,语文作业本上的"√"和刺眼的"×"一统江山,学生似乎也习以为常了,即使是面对教师满含赞赏的"优"字,学生也常能以不变应万变,泰然处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做作业"和"批作业"也应是一种人文活动,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  相似文献   

7.
闻亚南 《神州》2020,(4):170-17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  相似文献   

8.
牛小宁 《神州》2011,(6X):98-98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具有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入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本文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郭素梅 《神州》2011,(2X):85-85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语文价值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董凌青 《神州》2011,(6X):42-42
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理念,构建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田晓娟 《神州》2012,(16):33-33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  相似文献   

12.
李慧玲 《神州》2012,(6):91-9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遭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张学军 《神州》2012,(1):114-1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丈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焦辉权 《神州》2012,(22):293-29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得到突出的体现。从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发展的方向来看,“鲜活的作文”是一篇成功作文的标准,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如何写出“鲜活”的作文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赵庆友 《神州》2011,(4X):99-9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应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写读书随写。  相似文献   

16.
唐丽慧 《神州》2013,(1):103-103
中专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是人文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更注重一种人文和社会的体验,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折射着人的心理素质。如果把语文教学当成是“熊掌”,那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熊掌”和“鱼”能兼得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语文学科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渗透的重要载体。两者能够进行完美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张丽 《神州》2012,(19):227-228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感动与学生的感动产生契合时,就有了师生的同感,就有了情感的共鸣。而利用同感就可开启对方的心灵,利用共鸣唤起其行为动机。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丁春影 《神州》2012,(9):30
人文的概念包含"人"与"文"两个方面。人文精神是我们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语文课程在体现其强烈的工具性的同时,彰显其独特的人文性特点,因而,语文教育应凸现其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尹传芳 《神州》2013,(16):155-155
高职语文在"重技术,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工具性被简单地功利化,人文性却被不同程度弱化。高职语文应该立足工具性、突出人文性。应从培养高技能人材的总体目标出发,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应用能力的同时,在经典阅读、口语表达和应用文写作等教学内容中挖掘人文因素,以人文的方法,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任莹 《神州》2012,(5):68-68
语文学科既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还是精神和语言的统一,精神在语言之中蕴含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方法是语文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听说中学习听说,在写作中学习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