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4,(3):88-88
徐悲鸿,中国著名国画家、油画家,画“马”名家,是中国现代写实主义艺术奠基人,其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自成一派,一生热爱中国绘画与美术教育事业,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国画改革先驱者,被誉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曾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是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中国与西方的交通往来,主要是通过西域与南海两条路线。陆路称“丝路”,始于汉代。当时西方的罗马帝国需要中国特产丝绸,这类产品经南新疆到波斯,再南波斯至叙利亚,抵达地中海腓尼基及巴勒斯坦等国的各大商埠、这条线路被称之为“丝绸来往的大道”,简称为“丝路”。唐代中国瓷器也是经由这条线路运销到西方诸国。除汉、唐陆上“丝路”之外,以后又开辟了一条海上通道。唐代中国的交州(交趾郡)、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四大港口,就是中国瓷器的出口商港,其中以广州和扬州为主,又称之为“海上瓷器之路”。  相似文献   

3.
杨扬 《攀登》2008,27(1):35-38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百科全书(简称《大百科全书》),目前已按学科分类分卷陆续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包括“美术理论”、“中国美术”、“外国美术”和“中国近现代、当代美术”四部分,其中“中国美术”部分的绘画、书法、工艺门类,约请我院的有关专家、业务人员撰写部分条目,现已初步写成。今特辟此专栏,选登这些同志撰写的部分条目,以听取读者意见,进一步改进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是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这是史学界一致公认的。但是,对于他是否是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近几年来史学界颇有争论。有的同志认为洪秀全从西方学来的只是基督教,而宗教不过是麻醉人民的鸦片烟,所以他“不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这就涉及到洪秀全与西方文明的关系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关注过20世纪之初中西方诗歌的一次换位,说的是英美意象派诗人如E·庞德等,在中国的唐诗宋词中找到一条刷新英语诗坛的新途,而中国的新诗人却在英美传统诗歌中寻找反叛中国旧体诗词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起初,“夷”字还包含着清廷官员对西方国家的蔑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政府逐渐形成近代外交观念,往日虚骄自大的心态已经荡然无存,“师夷长技以制夷”只不过是既要学习西方,又要抵制西方侵略的代名词。“师夷长技以制夷”作为近代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内涵和方式是不同的,本文试图探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在“师夷”和“制夷”方面的利弊得失,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尽管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但中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往很早就发生了。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大动脉,“这一条大动脉象一条红线,把许多地名,比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敦煌美术的比较研究日益为国内外学者们所注重。敦煌地区,在汉代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隋唐时期,“发自敦煌至于西域,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这种政治、经济、地理上的特点,决定了敦煌美术必定是在本土美术的基础上受东方中原美术和西方地中海沿岸、波斯、印度以及中亚的美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就西方的影响而论,它大致上是循横贯中西的丝绸之路,随着频繁的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先及至西域地区与当地艺术混合后继而影响到敦煌的。呈混合风格的西域美术,在天山南麓的北道上以龟兹美术最称著名,在南道上最  相似文献   

10.
张雯 《神州》2012,(28):31-31
经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入研究,可以较为容易看出21世纪西方文学的走向与特征。经研究大致可以发现20世纪西方文学呈现纵向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由现代主义发展到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另一条是处在发展变化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于21世纪而言,西方文学会逐渐地从“文学终结”、“作者死亡”、“小说终结”这样一片噪杂声中走向多元化融合的道路,显示出其基本的时代特征即:走向多元性、回归现实主义、图像转向、重返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1.
李铁夫先生是目前所知中国直接到西方学习美术的第一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中国式油画的樊笼,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可他的生平与事迹有争议之处颇多,其作品款识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四川峨嵋》是李铁夫的水彩写生作品,其款识中有“1947”的字样,但当时与李铁夫同游峨眉(嵋)山的学生温少曼与陈海鹰对此画的创作时间却另有说法,而如果从峨眉游的组织者李济深入手,则很快能还原出事情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陈云海 《民国档案》2002,6(2):56-58
五四新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化启蒙运动,作为社会化形态重要内容的美术,也被纳入这股时代洪流中。五四新化主倡们在高擎“学革命”旗帜的同时举起了“美术革命”的大旗,并以此为契机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美术运动。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史开篇以来,国势衰微,朝廷腐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仗其强大的国力和武力撞开紧闭着的中国大门,进行疯狂的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救国救民,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眼光转向相对强大的西方。洪秀全,因其最先利用和改造了西方基督教,并发动了一场震天撼地的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运动,而被毛泽东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的首位。然而,洪秀全并没有从西方寻找到真理,相反由于恶劣的战争环境和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洪秀全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一度陷入了迷途。真正站在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界的“非西方中心”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义德的《东方学》揭示了西方的东方学中长期存在的“帝国主义真相”.这就是通过对中国“特殊性”的考察来证实西方的“普遍性”和“中心位置”。以后,在美国的中国史研究领域相继出现了被柯文称之为“中国中心观”的研究取向。本文认为,尽管有的学者受国际反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鼓舞,试图建立一个非西方中心的历史研究模式。但他们在力图把西方经验局限于“地方性”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共同规律。因此。要真正摆脱“西方中心论”和各种形式的“地方中心主义”,必须克服各种偏见,培养一种“非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倩瑜 《神州》2014,(18):234-234
人文内涵在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上贯穿始终,是艺术作品所致力表现的主题,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作品中人文内涵表现各异,纵观西方三个最为辉煌的时期,人文内涵变化一直遵循着一条有迹可循的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星 《神州》2012,(9):49
我国现阶段的美术基础教育脱胎于上世纪在借鉴西方绘画与教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体系,其特点是西方绘画对其影响深重,尤其体现在美术课堂教学环节。这种教学中偏重于西式绘画写生、写实能力的培养,忽视对中国传统美术教学精髓的传承,不利于现代社会对全方位美术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学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晚清通行的“艺术”概念指的是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沿袭了古代“埶術”一词的技艺内涵.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把中国传统的艺术内涵叠加在日本的艺术门类上,从而把方术和艺术并置为“美术”,构建出一个亦中亦西的艺术新范畴.刘师培考察古代艺术时,以魏晋为期,把艺术的功能区分为礼仪和自娱两个层面,从而把艺术从经义教化中解放出来,迈出了中西艺术对接的关键性一步.民国以后,以鲁迅和吕澂为代表的新学人直接取径西方,用美来界定艺术,提倡超功利的纯艺术.但实际上这种有所取舍的选择依然折射出移风易俗的传统艺术理念,与西方的art有相当的距离.今天使用的“艺术”概念实为中西、新旧观念融合共生的结果.“艺术”内涵的近代衍化集中体现了近代新语词本土化过程的中西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把注意力集中到硝烟弥漫的西方战场,它们忙于相互厮杀,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乘机而来,于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图谋一举独霸中国。日本帝国主义这一新的侵略行动,引起西方列强的密切注意。它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二十一条”作出了各不相同的反应。沙皇俄国在一九○五年败于日本以后,一贯奉行同日本合作侵华的方针,三次日俄密约的签订,就是这一方针的具体化。这  相似文献   

19.
杨夏林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厦门、福建乃至中国山水画一张靓丽的名片。如果没有他在1951年于厦门成立了“厦门文联美术协会美术研究班”和1952年创办私立的“鹭潮美术学校”,厦门和福建的美术史可能就要改写。他和他的学校艰苦创业、历经沧桑,培养了大批的骨干画家和工艺美术家。  相似文献   

20.
薛瑞 《丝绸之路》2009,(18):96-98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根基,它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从毕达哥拉斯一直到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中,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主流。中国的形而上学表现为“道”,它更关注的则是道德的实践与个人体悟。中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西方哲学将形而上学当作其核心和终极存在,而中国哲学则将形而上学消融于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