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少丹 《沧桑》2008,(6):235-236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山水画创作发轫的时代。宗炳的《画山水序》不仅是一篇重要的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而且它在对老庄哲学继承的基础上将艺术创作与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并将魏晋以来人的自觉生命意识融于山水画的审美之中,传达了深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发端于魏晋,受到玄学的影响,尔后中国的山水画始终是在主客交融、主客合一中前进[1]。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忘境”。这是因为中国画的发展与“体道”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结古代山水画创作“忘境”的起因及旨趣,对与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是不无益处的。一我国山水画萌芽于晋而成于刘宋[2],在这一时期,山水画完全脱离了人物故事画而彻底独立。山水画的发展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受当时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崇尚魏晋玄学。玄学以《老子》、《庄子》、《易经》为宗,称“三玄”。其中尤为推崇老、…  相似文献   

3.
《中华遗产》2011,(9):66-81
“自觉改造思想,争取政治挂帅,不但提高了思想水平,更提高了业务水平。真是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这是傅抱石先生在1959年撰写的创作随感中的一段话。 长于山水画创作的傅抱石,很少涉及时事宣传画,即便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术界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绘制宣传画时,他也依然不为所动。然而,透过这篇创作随感,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画...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没有传统文化的引导,不可能产生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艺术。研究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追求空灵、意境等表现动机,研究画面构成中的虚与实等的真正内涵,无不从传统文化谈起,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进入我国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之后,梳理山水画发展的理论体系,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威 《东方收藏》2022,(5):44-46
园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一支,也是当下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随着时代发展,园林山水画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张谷旻作为当代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深入传统、格调古雅、笔墨浑厚,其园林写生尤为突出。本文从画面的构图、笔墨、观念等多种角度,对张谷旻园林山水画写生的探索及其图式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其作品为例,探讨当代园林山水画写生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家宁 《神州》2012,(34):204
创作最忌讳对自然的照搬照抄的描摹,无遐想、不求思变的所谓写实。山水画创作应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眼中之景,化为心中的景,在外物与内心的互动中点画达意画出想要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要素及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0,(6)
正李可染,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画坛巨擘。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山水画、人物画,其中山水画的成就最为突出。李可染先生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艺术习规,创造出了新的山水画面貌,中国山水画到李可染先生这里算一站。李可染先生具有深厚的民族哲学修养、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又借鉴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对山水画进行了革新探求,所谓"推陈出新""别开生面",把中国的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可染先生的绘画艺术历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临摹传统山水、室外写生创作和画室创作三个阶段。也就是早年、中年、晚年三阶段,或是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8.
南朝人宗炳写了篇《画山水序》,成为中国画论中现存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此篇画论首次以直觉提出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基本原理,其后,很少有人再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阐述。至北宋中期,郭熙《林泉高致》一作横空出世,则使山水画透视学的理论研究,由宗炳直觉感悟的初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中汲取灵感,探讨了传统笔墨语言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通过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研究与分析,从其构成要素、表现手法、美学特征等方面入手,阐述了传统笔墨语言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根据自身的创作实践,将传统笔墨语言运用于当代山水画创作中,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总结出具体的应用方法,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宋晓峰 《人文地理》2012,27(6):158-160
本文从美术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地域差别,指出地理环境对山水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即对山水画作品面貌的影响,对山水画家创作灵感的影响,对作品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影响,对山水画派和地域人才形成的影响。因而,地理环境是艺术家创作的对象和源泉,也是决定美术风格的关键因素,对山水画派和地域人才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西峰 《丝绸之路》2010,(12):95-96
傅抱石是中国山水画向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对国画艺术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本文通过对傅抱石作品及理论的赏析,揭示了形成其山水画风貌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桂林山水凭借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艺术家为此挥毫泼墨,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林山水画作品。然而当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又对桂林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绘画艺术语言,展现出桂林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意蕴,提升桂林山水画的格调、品质,创作出高品质的桂林山水画,成为当代桂林山水画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应以画家自身的素质、修养为基础,倡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调,提升桂林山水画的绘画品质,进一步拓展桂林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郭熙是北宋著名山水画家,其画论强调对真山水进行写生,通过观察自然与主观审美意识相结合,将自然山水的意境神韵跃然纸上。文章着眼于郭熙绘画的写生观,通过研究分析他的绘画作品与理论观点,将其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相联系,总结出郭熙写生观对现代山水画的启发意义,并从构图、笔墨、意境三个方面分析郭熙写生观对现代山水画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莉 《文物世界》2002,(2):47-49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画家的创作,都是从自然界直接感受中获得了有用的题材,对于山水自然的理解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5.
元代山水画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中国山水画的前几变是标志着山水画由早期的原生态一步步走向成熟,那么,大痴、黄鹤的一变则使山水画艺术从写实走向精神的质变。元代社会,由于统治者所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使汉族士人大都游离于朝廷之外;又由于宗教的盛行,汉族士人大都信奉宗教,从而演绎了元代山水画的核心变化。元代山水画,不仅仅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一种自然景象与图象的取舍,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客体的描绘,演绎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在感受,那种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的心境意态;不仅仅是技法的演变,而是从整个创作动机到内涵的演变,从而达到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高峰。元代山水画的核心精神就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精神”,充满玄机、自然、真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银装素裹图张迟(张持),字恒,号一搏。畅神堂主人,以黄河中游黄土高原邙岭为创作基地,从事山水画创作以及美术理论研究。现为中原水墨画会会长,中国土质淡墨山水画创始人。  相似文献   

17.
黄鼎 《收藏家》2000,(12):50-54
在当今书画艺术界的行家眼中,陆俨少(1909-1993年)不但足以称得上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书画大师,而且还是一位近现代以来为数不多的创作欲极强、作品题材较广的既“全能”又多产名家。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书法,他几乎无所不能、无一不精。总结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显而易见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创作山水画上(他自己也是以山水画家自居),那些表现山水画内容以外的作品在他所有的传世作品中只占有不算高的比例,充其量也不会超过四分之一。其中属于花鸟画范畴的表现梅花题材的作品会相对略多些,因此最近几年在书画经营或收藏场所偶尔能看到一些,爱好书画鉴藏的朋友一般对它也不陌生。陆俨少的梅花题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05,(2)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暨北京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中心是国家立项由中国当代山水画家陈克永先生组建、创立的学术机构。画院暨写生创作中心座落于托举着雄伟长城的巍峨燕山脚下,黄松峪湖畔,与京东大峡谷、京东大溶洞、湖洞水、飞龙谷等著名风景区毗邻。四面临山,奇峰耸立,清溪环绕,风景秀丽。画院暨写生创作中心得到中国文联高度重视,周巍峙主席亲临画院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赞扬和评价。画院暨写生创作中心占地9.8亩,建筑面积3000平米,艺术家工作室12个(每个40平米),大型创作室三个(每个100平米),400平米展厅一个,并配有图书馆、餐厅等。工作生活设施齐备。画院暨写生创作中心以弘扬和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广泛团结海内外山水画家,开创中国山水画新局面为己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举办画展,为画家提供幽雅舒适的创作写生环境。编辑出版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刊《中国山水画》,响应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19.
季微 《东方收藏》2023,(2):57-59
“师造化”理论出自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所提到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此理论明确反映出画者在表现客观现实事物和内心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是创作者身处自然环境之中,在自然中汲取创作原材料并在头脑中完成加工改造,从而完整展现出创作内容的全过程。在张璪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的推动下,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坚持与各民族、宗教相互交流融合,画家不仅继承了魏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也在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很大成就。这一理论对现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段湘华 《东方收藏》2021,(4):102-104
传统文人山水画创作的文化意涵,从未曾离开湘楚意象语境,拥有丰富的潇湘美学意象,其中最典型的渔隐意象贯穿整个文人山水画创作历史,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特定的美学基调,"潇湘"母题涵盖政治隐喻、文学审美需求、哲学思想表达和诗意优雅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