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晓钟 《丝绸之路》2011,(14):86-87
中国画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印证,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影响着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就中国画的审美思想、构图、笔墨、创作意趣等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段西蓉 《神州》2011,(11):16-17
在中国古代,“三”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行礼要三让、三揖,服丧要三年为期,礼乐要一倡而三叹……“三”字的突出显示了一种文化心态,这种心态一直作用于中国的哲学与宗教,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哲学精神,“和合”、“圆融”,调和、完整、包容而生生不息。而中国植根于农业的人文情蕴和“天人合一”贯穿始终的观念深深影响了这一哲学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张伟 《湖南文史》2012,(2):18-18
东汉末期,政治动荡黑暗,但文人间的言论却还自由。那时涌现出了好多优秀的品评人物节目,由此也炒红了不少“脱口秀”主持人,如汝南许劭、许靖兄弟,太原郭泰,襄阳庞德公等。在所有品评人物的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当属许动兄弟主持的“月旦评”。  相似文献   

4.
清梦观     
清梦观坐落于山西省高平市铁炉村北四坪山南麓,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苍苍,山石起伏,俊秀跌宕,实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其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的身心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岭南文化在吸收中原主流文化的同时,有所变通与创新,表现在岭南传统建筑上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本文以广东地区为例,阐述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属于意象绘画艺术,这取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取决于儒、道、释对我们文化和心灵的培植;取决于中国人“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的对宇宙整体性体验的自觉性;取决于中国哲学“中庸”以中和为美的中国古典艺术哲学:也取决于宣纸和笔墨的互渗性、流变性、偶发性、不确定性等特性。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宏观与微观贯通的观物取象法.即东方主客观辩证象形思维模式,铸就了中国画中特殊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吴继金 《文史月刊》2003,(12):30-32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制造了以批判一些绘画为主要内容的闹剧。这些批判蛮不讲理,十分荒唐。遵照毛泽东在对外宣传中“不要强加于人”和“内外有别”等重要指示,周恩来在出口工艺美术及宾馆布置工作等方面,作了只要不是反动的、丑恶的、黄色的东西都可以组织生产和出口的安排。1971年,周恩来明确指示宾馆布置要朴素大方,要能反映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要有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要挂中国画,从古到今都要有些。有关部门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美术作品。由于这是一项新任务,缺乏经验,特别是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利于创…  相似文献   

8.
闫莉 《丝绸之路》2012,(14):81-82
“留白”是中国画的重要构图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中国画“留白”艺术,则可见其黑白互依的均衡美、跌宕起伏的节奏美、气韵灵动的空灵美,“留白”同中国哲学的虚实相生理论深度契合,也是其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范文霞 《神州》2013,(20):234-234
“悟”原是佛教禅宗俗语之一,其意为理解、明白、觉醒。长期以来宗教赋予“悟”神秘的色彩,从而给人们研究中国画的积极作用增加了一定难度,运用“悟”的规律,把它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画的创作和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0.
顾工 《收藏家》2004,(11):23-26
清代中期以前,大致在18世纪,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时期。唐宋绘画的气势雄健,元代绘画的淡雅荒疏,明代绘画的文人逸致,到明末清初“四僧”、“四王”的变古与复古,古典中国画至此基本终结。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画的起点是19世纪后期的海派,这从时间上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合拍的。但作为海派先导的活动于18世纪的“扬州八怪”,从作品风貌来看也完全可以纳入近代中国画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云雪梅 《收藏家》2000,(11):25-30
民国时期的北方活跃着两个美术社团,它们是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前者由金城、陈师曾等创立于1920年5月,后者由金城之子金潜庵及金门弟子创立于1927年初。在近30年的时间里,它们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招生授徒、举办展览,在当时的美术界有相当影响,现在人们多称其为“京派”。金城与这两个社团都有密切关系。一、中国画学研究会的缘起和背景作为民国期间北京和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艺术社团,中国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史天地》2008,(11):70-70
围棋棋手定段位的“九段制”,源于我国古代品评人物、书画、职官的等级。《汉书·古今人物表》把古今人物分为九等,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国魏司空陈群始定九品之制,定人才高下,分为九等,即“九品官人之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相似文献   

13.
王墨 《神州》2012,(3):106-107
中国画讲究意境之美。大画家吴道子说:“意造景生。”那种“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无尽的诗情使观画者产生无尽的美好遐想,成了中国画的一绝。所以,中国画的构图,汲取了太极图之灵韵,用S线将画面分割,大胆留白而绝不填鸭。有时欣赏一幅画,那大块的留白总能使人遐想不断:这里似有一叶扁舟云中去,那里似有飞流瀑布天上来;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先生在论述东西方文化之差异时指出:“其最基本的差异的根源,‘我认为就在于思维方式之不同。东方主综合,西方主分析。”“东方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综合,表现在哲学上就是‘天人合一’。”“东方文化主张人与大自然是朋友,不是敌人,不能讲什么‘征服’。只有在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条件下,才能伸手向大自然索取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也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5.
项福库  王明月 《沧桑》2009,(2):193-194,203
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的规定,笔者所在的课程组密切结合各高校“纲要”课教学实际,在为各高校节约经费、不挤占课时、注重学生安全为前提的条件下,对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践课教学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并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的试验,初步构建了切实可行的“纲要”实践课“三段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不仅十分注重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也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尚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批判地继承这种和谐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驰宇 《神州》2014,(15):85-85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浴火再生提供了契机。依据新课改的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训练,同时注重过程参与、方法探讨,注重情感体验、态度养成与价值观的建构,使一向看起来离学生生活经验和个体感受很远很虚的政治说教变得可爱可亲起来。传统课是“复习旧课一—导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小结巩固—布置作业”的“五阶段”教学模式。我校也融进了课改的潮流之中,创立了“一四八”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且也  相似文献   

18.
滕州市是鲁西南地区的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在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既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一要利用滕州文物讲好滕州的故事;二要处理好与社会体系、科技、传播等的关系;三要注重“工匠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塑造;四要进行全局顶层设计;五要积极开展数字智能化建设;六要既“守好正”,又“创和新”。  相似文献   

19.
莫永福 《神州》2012,(22):344-344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一般比较优裕,客观上形成养尊处优的状况;同时,又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存在误区以及脱节问题,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成风”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好,只注重智育教育,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品德,特别是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幸福二字拆开来看,就会发现“幸”字是“土”和“钱”的构成,“福”则包含“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家里的人丰衣足食,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这是广州市长万庆良对“幸福”二字的新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