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古代高速公路之首——秦直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倾全国之人力、物力,兴建了两项名传亘古的浩瀚工程,一为修筑长城,二为“治直(道)、驰道”。长城绵延万里,巍然耸立,作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历代吟诵,妇孺皆晓。而同等距离内修建规模和工程难度与长城相差无几的秦直道,则世人所知者甚少。关于秦直道,文献虽有记载,但极为简略。翻遍《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史料巨著中,仅觅得“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数年不就”等这…  相似文献   

2.
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吴宏岐秦直道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北),北抵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是秦始皇大治驰道后,为便于巡狩北边而又另修的一条国防大道。关于秦直道的始筑时间,《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皆有明文记载,谓在始皇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天下,蒙恬北击匈奴,将其赶往阴山以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被纳入秦帝国版图,但匈奴隐患仍未排除,为增强鄂尔多斯高原北侧区域的防务,加强中央政府对北边区域的有效控制,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令蒙恬修建沟通秦林光宫和九原郡的直道,史称"秦直道"。  相似文献   

4.
秦统一六国后,利用战国时秦赵燕西部和北部的长城做为基础,自今甘肃岷县至辽宁西部重筑长城。后世对秦这项工程,习惯称为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秦统一后筑长城的时间与其击匈奴的年代密切相关,要搞清秦统一后筑长城耗费了几年时间,首先需要对秦击匈奴的年代作一考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云:蒙恬率大军击匈奴始于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结束战役;《史记·六国年表》将此事记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史记·蒙恬列传》、《史记·匈奴列传》记述秦击匈奴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情况基本相同,其起迄年代当  相似文献   

5.
透过历史的沙尘,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千古奇观。然而,与万里长城同时崛起,纵贯祖国南北的又一条巨龙——泰直道,却迄今鲜为人知,更难寻觅到咏赞它的点滴诗文。但它的不少壮观的痕迹却至今犹在,令人穆然追思…… 公元前210年到212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除以国都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向原六国首都的驰道外,还旨令大将蒙恬由距咸阳不远的陕西淳化的云阳郡,通向包头西的九原郡,修建起一条长1800里(约今1400华里)的捷近的“直道”。这条直道由陕西北部的定边县进入鄂尔多斯高原,经今乌审旗北,东胜市西南,在今达拉特旗昭君坟附近渡过黄河,到达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这条直道穿越整个鄂尔多斯地区,从而把京卫和边防连接起来。一旦边事告急,军队就可以从京都咸阳直达塞外国境。这是当时连通中原和北方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  相似文献   

6.
秦直道与甘泉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直道是关中通往北方的重要交通干线,是陕西境内的一条重要的古道路遗迹,堪与长城、秦皇陵相提并论。近年学者对秦直道的考察研究卓有成效,两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浇筑的直道,虽然旷远迷茫,目前存在经地相异的路线分歧。但是,神秘面纱彻底揭开的日子已为时不远。秦直道由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北部汉甘泉宫遗址所在)至九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起点云阳,秦汉建甘泉宫,在我国道路交通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就秦直道与甘泉宫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以论述。一、秦直道起点在云阳甘泉学者对秦直道…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点校本《续汉书·郡国志》在河内郡修武县下刘昭注曰:“史记曰:‘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针对“太行道”一词,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却断作“太行道”。(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昭王四十四年)二书标点有异,孰是孰非,值得一辨。 《史记·苏秦列传》中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太行”。《正义》释此“太行”为“太行山羊肠阪道,北过韩上党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郦生说汉王曰:“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复荣阳,据敖仓之粟,塞成桌之险,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则天下知所归矣”。“蜚狐之口…  相似文献   

8.
票据史话     
正秦半两钱:从秦惠文王二年初(公元前336年)起算,至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很广,东起山东、江苏,南抵广州,西至河西走廊,北达内蒙。甚至到达了辽东半岛。可以说,秦半两钱是当时全国通用的货币。《史记·平准书》载:"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相似文献   

9.
在秦汉间有“周公奔楚”的传说,关于此事的记载分别见于《史记·蒙恬列传》、《史记·鲁世家》和王充《论衡·感类》。徐中舒先生认为此说是有所本的。《左传》昭公七年,曾经记载鲁昭公要去朝见楚王,梦襄公祖,梓慎曰:“君不果行。”祖是古代出行时举行的一种祭祀的名称。梓慎认为鲁昭公的父亲襄公适楚时,“梦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实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尝适楚,故用公祖以道之,襄公适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三月,  相似文献   

10.
嘉陵江古称故道水,它发源于今陕西凤县北境秦岭南坡的秦、汉故道县,是嘉陵江的东源(西源为西汉水).《史记·河渠书》称:“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秦、汉时的故道.是指沿故道水谷地布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秦直道不经上郡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直道不经上郡的证据陈静文启见载于司马迁《史记》中的秦直道,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防御匈奴势力南侵而兴修的一条国防大道。关于这条道路的具体走向,早在70年代中期,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已将其基本复原清楚(史念海《秦...  相似文献   

12.
淳化县地处渭北山区,素以林光宫、甘泉宫所在而著称,特别是秦直道始甘泉,抵九原,全长约900公里,直接沟通了北方匈奴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与中原的交流,因而淳化境内经常发现北方草原文化的蛛丝马迹,近几年来,我们收藏了几件匈奴文物,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先秦半两钱始铸时间由于缺乏有关文献记载与实物资料,至今悬而未决,成为古代货币史研究中的著名难题。本文对此试作专考。一、“初行钱”考——先秦半两钱始铸于“初行钱”前《史记·秦始皇纪》记: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史记·六国年表》亦记:是年,天子“贺行钱”。《六国年表》又记:赢政死,胡亥“复行钱”。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东越传》记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又称东团王一笔者)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骏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问越王,王闽中故地。”可见早在秦统一中国前,无诸已经称王;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又恢复  相似文献   

15.
<正> 《元和志》卷三延州延水县下载:“本秦临河县之地。《史记》秦灭六国,使蒙恬北击匈奴,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谪吏以戌之。汉因之,在今县理北十五里临河故城是也。”按《汉书·地理志》临河属朔方郡,地在今河套地区,李吉甫以唐延州延水县北的临河  相似文献   

16.
<正>后世学者往往在论及秦代与秦始皇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时,皆要谈及修长城、筑直道、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这些措施。关于这些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司马迁在其所撰《史记》中均有明确记载。然笔者认为,在秦王朝与秦始皇所做的上述诸统一政策中,前五件基本上得到了实施,在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均可得到证实。但最后一件“车同轨”只是一种理想,因其执行难度太大而未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7.
战国赵九原郡补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国赵九原郡补说陈仓自赵武灵王北击匈奴,把地西至于河套,九原之地名就屡见于史乘。然而当时之九原究竟是县还是郡,诸书皆无明文记载,遂为后世留下一桩学术疑案。《史记》卷一一0《匈奴列传》追述赵武灵王时事云:“……而赵武灵王亦变低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王伯祥先生选编的《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及郑权中先生的《史记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实为目前国内《史记》选本中流传广泛、注释亦较为详实的版本。但二本在对《史记·项羽本纪》的注释中,出现了同一讹误。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渡淮)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给曰:‘左’,左,及陷大泽中”。王先生注:“陷大泽:骑士误入低洼之地,耽误了赶路时间。今安徽省全椒县东南三十里有地名迷沟(去阴陵五里)相传就是项王所陷入的大泽。”古地阴陵今在何处?距离全椒多远?历代史籍均说:阴陵,秦置县治,即今安徽省定远西北。《定远县志》载:“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王伯祥、郑权中二位先生亦以为误。而全椒在此东南,相去二百里,正所谓风马牛不相及也。且王先生上款已注明:“阴陵,故治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下条注却说:全椒东南三十里迷沟(去阴陵五里)”——此大谬也。再说项王自北而来,“至阴陵,迷失道,田父给曰:‘左’”乃西向也。去全椒方向恰好相反,所陷之大泽,何以会在全椒东南呢?自王、郑二版本问世后,许多《史记》校注者便援引、沿用这条注释,以讹传讹如是也。  相似文献   

19.
黄朴民 《文史天地》2022,(11):70-73
<正>一在战国七雄喋血沙场、逐鹿中原之际,中国的北方地区崛起了一个强悍的民族——匈奴。匈奴国的建立大约在公元前209年,它的极盛时期是在公元前209—前128年之间,大致相当于从秦朝末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这一阶段。在公元前4世纪,匈奴王庭位于漠南阴山以北的头曼城,距黄河河套已经不远。公元前4世纪末,赵武灵王将长城筑到阴山南麓,但匈奴势力不久就突破了长城,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地方。秦统一六国后,曾于公元前214年派遣大将蒙恬统军10万北击匈奴,全部收复了“河南”地区[(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卷八十八《蒙恬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  相似文献   

20.
《史记·秦本纪》“渭南”标点正误东湖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秦本纪》(第199页)有云:“(秦躁公)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今按此处显系视“渭南”为实限地名,不妥。据《汉书·地理志》,汉代之京兆尹辖地为“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