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对准格尔旗石口子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朱开沟文化晚期的灰坑39个,房址1座,东周时期的墓葬5座,获陶、石、铜、铁、骨标本140余件。石口子遗址的发掘为认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朱开沟文化的内涵及发展脉络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此次发掘的5座东周时期墓葬,展现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东周时期作为过渡地带文化面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河套地区包括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陕西省北部地区和山西省西北部地区,地处黄河中游区,是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在青铜时代河套地区属于一个文化区.  相似文献   

3.
<正>上世纪末的1999年,张忠培先生与乔梁、曹玮和魏坚等共同考察了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及吕梁山地区的一些遗址,并在大量查阅调查资料和观摩出土陶片的基础上于2000年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一文。这篇文章融汇了张忠培先生对长城地带考古学文化及谱系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内蒙古、陕西、山西地区考古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方向、目标,事实上成为了日后"河套课题"组对本地区开展先秦考古工作的指  相似文献   

4.
阳畔墓地是内蒙古中南部长城沿线地带发现的又一处东周时期游牧文化墓地,该墓地流行洞室墓、殉牲,并出土有青铜带扣、短剑、刀、管状饰、环等。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有相近之处,洞室墓与长城沿线西段的甘宁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存在文化、技术和人种上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5.
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历史上的农牧分界线,该地的仰韶时期文化可分为几个的阶段:半坡文化的半坡类型、东庄类型、庙底沟文化、仰韶晚期的海生不浪和西王村文化,其中东庄类型和海生不浪文化是最繁盛的两个阶段.东庄类型分布全区且扩展至沙漠地带,最北前进至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主要分布于东部的沙漠和黄土高原.该地区仰韶时代文化的兴衰可能与环境变迁有关,这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丁哲 《沧桑》2014,(4):80-87
内蒙古历代玉器主要出土于东南部地区,中南部地区、科尔沁地区、呼伦贝尔地区也有一定发现,其中以史前、辽金元时期玉器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类型学划分,综合考虑墓葬形制、随葬品、人骨葬式和头向等特征,梳理出这一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发展进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非常丰富,形成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序列,与黄河流域其它地区和海河水系同时期的文化类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长城地带的原始文化互相影响,由于地处与农业交界地带,受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影响颇多。与中原地区相对照,主要的文化遗存包括相当于仰韶文化早、中期的白泥窑子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仰韶文化晚期的庙子沟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以阿善三期为代表的遗存,与西王村二期至庙底沟二期相当;以老虎山遗址和永兴店遗址为代表的遗存,相当于龙山文化早、中期;还有与龙山文化晚期相当的客省庄文化系统的遗…  相似文献   

9.
<正>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发现较多,石板墓发现地点较多,主要集中于南流黄河两岸地区,目前可知发现的地点有准格尔旗寨子上、清水河县城嘴子、西岔、下塔、后城嘴等多处遗址点。但是墓葬中随葬器物较少,且陶器基本不见,所以关于石板墓年代、分期以及文化因素分析等相关问题难以深入研究。本文从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所发现的石板墓材料出发,对之进行对比分析,就其时代、文化因素等相关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物春秋》2012,(5):31-34
山西偏关楼沟遗址地处晋西北、陕北及内蒙古中南部交接地带,2011年为配合基建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房址5座,灰坑3座。该房址是目前在该区域内发现的室内面积最大的房址之一,为研究该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范围西起贺兰山,东至大马群山,北始阴山,南至明长城.行政区划包括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南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地理单元包括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土默特平原、蛮汗山区、丰镇丘陵、和林格尔丘陵、清水河丘陵山地.  相似文献   

12.
乌兰察布盟文物考古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察布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东段东西横贯中部,其地理位置、自然面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地区处在一个农牧业交错的特殊地带。古代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民族不断碰撞,创造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乌兰察布盟的文物考古工作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江上波夫、鸟居龙藏及俄国学者在内蒙古中南部及乌兰察布盟做  相似文献   

13.
陕晋北部和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龙山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有发现。到70年代,陕北神木石峁、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促进了对该类文化遗存的认识。进入80年代,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朱开沟,凉城县老虎山、西白玉、园子沟等遗址的发掘和山西汾阳县峪道河、忻州游邀等遗址及90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考古、文献资料综合研究,编绘出大暖期、西周寒冷期、汉代温暖期、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旱作农业北界图,恢复了全新世各典型时期降水情况。  相似文献   

15.
1997-1998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水河县西岔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第一期遗存内涵为龙山时代的永兴店文化,第二期为蛇纹鬲所代表的朱开沟文化.发掘者认为,第三期遗存在内蒙古中南部属首次发现,属于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并倾向于"西岔文化"①的命名.此后,关于西岔文化论者甚少.本文试图就内蒙古中南部、晋中北以及陕北北部龙山时代至殷周之际的考古学材料和研究成果,探讨西岔文化的相关问题.谬误之处,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磴口县纳林套海汉墓人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林套海汉墓群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二分厂的东部和东南部,墓群西北距包尔陶勒盖古城约11公里.墓地地处丘状沙漠地带,除墓地保护区外,周围已经开辟为耕地,墓地较周围地区高.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现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分布太行山东麓的低山河谷地带及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区,东部平原发现的则很少,这一分布特点的形成极可能是平原地区深厚的黄土淤积及考古踏查的局限性造成的,广袤的河北平原也应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谈庙底沟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化因素的对比分析,试图对庙底沟类型的分布范围加以重新界定。文章认为,庙底沟类型应当属于华渭文化区的一个地域类型,其分布区域主要在豫西、晋西南以及晋中一带,关中地区的同期遗存为泉护类型。而郑洛地区、南阳盆地与鄂西北地区以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同期遗存,显然都已不属于庙底沟类型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中南部是指西起宁夏贺兰山、东至河北与内蒙古交界的大马群山、北起阴山、南抵山西与内蒙古边界的广大区域,从今天的行政区划看包括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四市.两汉时期,在这一区域设立了上郡、五原郡、九原郡、朔方郡、云中郡、定襄郡等边郡.张郁[1]、崔树华、连吉林[2]等学者从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为基础,通过对各考古学文化的聚落遗址分布、聚落形态、居住单位等方面的分析,并参考同时期的墓葬以及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情况,得出该地区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平等社会到阶层社会的过程,且其世系继承关系和家庭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