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劲松 《沧桑》2012,(3):115-117
民国时期的婚姻转型在山西农村中有所体现,但农村婚姻行为中的大量陋俗成了婚姻转型的障碍,尤其是早婚、重财、买卖婚姻、冥婚等一系列陋俗成为当时山西农村婚姻的组成部分,而剔除这些陋俗就成了近代山西农村婚姻转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禁女学"陋俗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随着西方文明渐入中国,严重影响中国妇女生活的妇女陋俗的变革首当其冲。兴女学是其中的代表。历史的延续使许多陋习在当今社会仍有较强的生命力,种种"禁女学"陋俗及其相关的话题,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在继承传统风俗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对陋习进行彻底的变革。文章通过禁女学等陋俗的变革轨迹发现其共同特点和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3.
女子自幼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独有的一种习俗,这种束缚女性并戕害女性身心健康的陋俗,有如一个顽固的历史堡垒,曾达千余年之久。到了近代,在社会结构急剧变迁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冲击下,伴随着放足运动轰轰烈烈的声浪,这个堡垒开始动摇并最终坍塌。放足运动见证近代妇女陋俗变革的嬗变,回归历史,也是近代妇女在人生轨迹上如释重负与深重苦难的较量。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江苏地区的先进分子已经意识到,在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恶习陋俗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变革。他们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在移风易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报刊杂志上大力宣传,创建风俗改良团体,兴办新式学堂,并且身体力行,力图把移风易俗绑上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战车。  相似文献   

5.
正吴云峰著,黄山书社2017年12月出版,30万字,36元该书选取了华中革命根据地作为研究区域,考察了根据地创建之前该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研究了华中革命根据地的婚姻政策立法,包括婚姻自由政策的渊源、根据地的婚姻政策和法令体系、婚姻新政的推行和特点等。作者分析了华中革命根据地对传统婚礼的变革和新式婚姻的实践情况,论述了华中革命根据地自由恋爱与婚姻自由的实行、对婚姻陋俗的改造、婚姻仪式和妇女地位的变化。作者还研究了新  相似文献   

6.
雷俊霞  祁凯丽 《神州》2013,(10):232+234
缠足陋俗在中国历史上存在长达千年,曾给中国女子身心造成重大伤害。起源于清末的不缠足运动,在曲折中波澜壮阔。最终割除了中国历史长期存在的缠足陋俗,这一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很多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7.
莱芜长勺鼓乐与当地民俗相伴相生,在村落民俗活动中逐渐形成独有的表演形态,对村落文化的存在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习俗的减少,长勺鼓乐的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功能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生活整体出发,为传承长勺鼓乐提供深厚的土壤是保护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杨治玉 《神州》2013,(35):34-34
少夫长妻这一婚姻陋俗是传统婚姻观念畸形发展的产物。它的特点,一是早婚,二是男幼女长,年龄悬殊。这一婚俗将传统婚姻的生育价值发挥到极致,小龄男子娶个有生育能力,随时等待的大龄妻子,一俟男子成熟,即可使早生贵子的愿望得以兑现,而婚姻的性爱价值遭到虚伪地否定,对妇女而言则一种残忍和灭绝人性的婚姻陋俗。  相似文献   

9.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以人类自身生产为前提的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理所当然地有其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婚姻人际关系所表现出的社会组织系统,属于社会构成的特定形式范畴,故其婚姻形态总是与相关的经济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内约外规相适应。本文拟就商代婚规婚礼以及求生、冥婚、名子礼俗等,试作考察论析,尚冀读者赐以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0.
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德国婚姻与家庭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邢来顺 《世界历史》2002,2(1):99-104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物质依据。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相应变化。家庭既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也是经济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在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家庭的构成形态及其表现特征也会有所不同。婚姻则是家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南区婚姻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南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各种陋俗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施行后,中南区在全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一场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群众运动,经过调查试验、宣传发动和总结表彰,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形成了男女平等、民主和睦的社会新风尚,从而促进了中南区整体性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说:“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在愈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就是说,研究古代社会要充分注意它的血缘关系,而血缘关系又离不开婚姻。因此,婚姻是深入研究古巴比伦血缘关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状况的契机,也是深入研究古巴比伦的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时所不能回避的  相似文献   

13.
王习贤 《攀登》2006,25(3):31-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大政府支持与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关系,建设文明村风与扬弃传统习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发展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对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内部环境包括物质背景与精神背景,其生存环境受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社会组织、生产方式、伦理道德等具体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在引导社会主导型价值观、社会稳定、群体凝聚力、活动形式多元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有更新观念、资源整合、加强交往等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婚姻     
<正>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实施60周年。60年前,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破除了旧的包办强迫、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制度,树立了新的婚姻家庭观念。后来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颁布了几部婚姻法,从最初的反对封建包办、争取自主婚姻,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再到现在更加注  相似文献   

16.
《点石斋画报》中的武汉旧习陋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石斋画报》是清末著名的时事画报,也是中国最早的画报之一。该报于清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1884年5月8日)创刊于上海。它附属《申报》,所载内容多为配合《申报》中外时事的作品。曾先后刊载过上百幅有关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时事画,其中也刊登过不少反映全国各地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的作品。参加编绘者多为画坛名手,画技在当时同类刊物中为上乘。因此,“市井购观”,颇受欢迎。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点石斋画报》不少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湖北武汉地区的地方习俗,对一些恶习陋俗进行了针吸。这些旧习陋俗大致有以下10个…  相似文献   

17.
姓氏在规范人类婚姻秩序和社会秩序,并使自身繁衍传承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从群婚状态到对偶婚制,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姓氏与婚姻的关系经历了根本性的演变,逐步走向伦理规范。探索姓氏与婚姻伦理起源,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习俗是婚姻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包括的内容广泛,对婚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每个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金代女真族既有少数民族婚姻系数的共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续志普遍主张设立社会志。除人口、人物两类通常独立于社会志以外,社会志可分为社会团体、社会事务、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精神明建设、社会问题、社会风俗七大类。改革开放使社会阶层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明建设,传统习俗的复兴,新兴节日、新词民谣的涌现.赋予了社会志新的内容。章对此作了剖析,并提出篇目设想和编写要点。  相似文献   

20.
婚姻是男女结合共同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和人类发展多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建政之后对此十分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在苏区、在根据地发布的四次婚姻条例为例,比较分析其中的不同,探析婚姻政策,了解其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