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满族传统舞蹈动作上的民族特点,除前述外,还有三点比较突出,须着重指出。 其一 双臂摆动幅度大,常一臂于前,一臂于后。清杨宾《柳边纪略》记载的《莽式舞》基本动作:“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满族《秧歌》的基本动作也是如此。《东海莽式》:“手抚前额勿过顶,反手靠背与腰齐”、“双臂回旋展翅走” (《东海莽式歌诀》)。清宫廷《喜起舞》:“左臂舞于额,右臂舞背齐”(排场口诀》),等等。都体现了满族传统舞蹈的这一动作特点。 其二 耸肩。申忠一《建州图录》记叙了努尔哈赤宴请朝鲜使臣时歌舞情景:“奴酋(指努尔哈赤——引者)便下椅子,自弹琵琶,耸动其启”。“耸肩”(缩脖,耸动肩膀,有双耸、左右交替耸等)、颤肩,摇肘是满族传统舞蹈中常见的动作。汉族舞蹈则少有耸肩动作。“抖肩”是蒙古族舞蹈的特征动作,但与满族不同,蒙古族的“抖肩”肩膀耸动频律较平稳,如骑马奔驰于草原之势,而满族舞蹈中“耸肩”、“颤肩”  相似文献   

2.
设弧 满族生子,有悬挂弓箭于门前的习俗。这与十七世纪以前,满族长期居住在东北山林中,从事狩猎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人们从小渴望成为一个好的猎手,六、七岁时,便以木制弓箭习射,稍长便射猎于山林。在这种  相似文献   

3.
丛佩远、张晓光二位的《乌拉哈萨虎贝勒后辈档册与满文谱图初探》一文(载《满族研究》86.3期。以下简称《初探》。)是一份研究满族形成之前特别是做为满族的主体部分之一的“扈伦四部”兴亡的珍贵史料。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和史料的缺乏,对“扈伦四部”的研究一直是满族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丛、张二位的《初探》一文似乎填补了这一课题的一项空白,它给满族研究提供了一点新鲜的东西,这是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祖国东北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文化的发祥地,蕴藏着绚丽多采的满族民间艺术遗产。满族剪纸就是近年来在长白山区挖掘、发现的。 剪纸,在中原,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满族剪纸始于明代。 后金(清)皇太极时期,女真人已开始自己造纸。“纸是用夏布、麻苧捣烂浸泡,拌糠秕以制造的”(莫东寅《满族史论丛》101页)。在长白山区,满族称纸为“豁山”,“夏秋捣败萱楮絮沤之成毳,暴为纸,坚韧如革”。还有用桦木造纸,“东山桦木,性柔而坚好,麻性棉而韧,可以造纸”(张凤台《长白汇征录》)。在民间,还有“捶布以代纸”(吴振臣《宁古塔纪略》345页)……满族的纸是自己土法制造的,就地取材,质地粗糙,却为满族剪纸的发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据考,在满族有纸之前已有了“剪纸”,那是用皮革、鱼皮、麻布、植物叶子等物剪刻而成的粗犷图案。贴或缝在衣服、枕头等物  相似文献   

5.
一、1月16日,东北第一个市级满族联谊会,沈阳市满族联谊会成立。沈阳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全国研究满族问题的基地,全市现有满族同胞20余万人 二、2月1日,广州市满族联谊会举行敬老会,向80岁以上满族“老寿星”赠送了慰问金。 三、2月10日,巳故著名满族画家溥心畲画展在吉林省博物馆展出,共展出国画作品90件。 四、2月20日,是台湾的粘姓满族同胞在台湾定居200周年。“台湾粘氏宗亲会”在台湾彰化县福兴乡《粘氏宗词》举行渡台200周年庆典。  相似文献   

6.
王科 《满族研究》2005,12(3):121-125
满族作家曹革成的长篇小说《四季蛮荒》.以其浑朴、自然的“东北书写”.穿越大东北民间历史的风尘,为我们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黑土地上底层群众的风俗史,在破译和解读大东北的民间历史.认同与高扬大东北的人文精神以及表现大东北地域特色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不啻是满族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喜人硕果。  相似文献   

7.
东北驻屯满族的血缘组织──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家户的演变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高丙中史禄国(以下简称史氏)的《满族的社会组织》①是对满族血缘组织的调查研究。这是第一部,也是迄今最重要的一部关于满族的人类学研究著作。这部重要的著作由于当初是用英文出版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五年六月,金启孮先生应邀参加庆祝辽宁省新宾、岫岩、凤城满族自治县成立大会,又值全国第一个研究满族的刊物《满族研究》创刊,他深受“教育和启发”,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了七万五千余字的回忆录《北京郊区的满族》,做为“满族青年……忆苦思甜的阅读材料”(本文之引文,凡未另注明出处,均引白《北京郊区的满族》),连载于《满族研究》,并列入日本丰田财团助成的满族研究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少才 《湖南文史》2014,(10):59-59
肉类菜肴在满族菜谱中占主导地位,现在东北一些老字号的饭店,肉类菜谱都能见到过去满族菜谱的影子。其中禽兽野味占相当比例,就是现在的一些名厨手艺也源于古老的满族烹饪手艺。主要做法有“扒”“烧”“烤”“烀”“脔”等,其中“扒”是东北方言,意在炖煮肉食时,加火蒸发使水慢慢耗掉,使味更浓香,色调更美观。这是满族先人在长期狩猎中发明的一种野外烹饪法。它能使各种难熟的兽肉,如熊掌、鹿、狍、野猪的“蹄筋”成为宴席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肉类菜肴在满族菜谱中占主导地位,现在东北一些老字号的饭店,肉类菜谱都能见到过去满族菜谱的影子.其中禽兽野味占相当比例,就是现在的一些名厨手艺也源于古老的满族烹饪手艺.主要做法有“扒”“烧”“烤”“烀”“脔”等,其中“扒”是东北方言,意在炖煮肉食时,加火蒸发使水慢慢耗掉,使味更浓香,色调更美观.这是满族先人在长期狩猎中发明的一种野外烹饪法.它能使各种难熟的兽肉,如熊掌、鹿、狍、野猪的“蹄筋”成为宴席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1635年),我国东北境内的女真人融合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满洲族,即今天的满族。纵阅清代之史籍,满洲又有“旧满洲”与“新满洲”之别。按《吉林外记》:“满洲有佛、伊彻之分。国语旧曰‘佛’,新曰‘伊彻’”。故“旧满洲”与“新满洲”又有“佛满洲”与“伊彻满洲”之称。那么,何谓“旧满洲”?“新满洲”又是指哪些部落和民族而言呢?这一问题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更没有完全弄清楚。 我们首先简略谈谈“旧满洲”或“佛满洲”。 治满族史或清史的学者往往都认为:“国朝定鼎(指1644年清取代明中央政权)前编入旗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北是满族的故乡。满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她同汉族及其它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在我国周代第一部典籍《尚书》中,对满族的先人肃慎族就有明确的记载。在《国语·鲁语》中经孔子的考证,肃慎是周王朝行使行政管辖权的边远领土,即“荒服”。在我国唐代时期满族的先人靺鞨族在东北建立了渤海王国,隶属于唐帝国管辖。后来在女真人完颜部统一白山、黑水各部起兵灭辽以后,又建立了金朝政权,形成了与南宋对峙局面,这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统治阶级互相矛盾所引起。这种南北割据不属于外国侵略中国,或中国侵略外国的国家关系,只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暂时的分裂局面。到了清代,满族的统治阶级实行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统辖全中国长达268年。在清朝前期和中期,同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满族英烈传》序关山复满族是中华各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一员。汉代《淮南子》记述称:“东方多君子之国,信哉,莫古于肃慎。”肃慎到底有多古呢?据晋朝发掘出的古书《竹书纪年》称:“帝舜有虞氏,肃慎氏来朝,贡弓矢。”久为后人神往的尧天舜日,有老人悠然自得...  相似文献   

14.
马加是廿世纪三十年代即活跃于坛的名东北籍作家,曾任辽宁省联主席,他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散作品,不仅描写了东北人民抗战的热情与史实,而且描绘了东北所特有的风土人情。本通过对马加作品的理性分析,从满族化特质角度,揭示出“民族英雄情结”和“故乡草原情结”是其创作意识中的两个基本特征,同时对作家在创作中重视满族民间化,以及重视满族的民族心理和化传统的趋向,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满族称生孩子为“落草”。这种习俗带有浓郁的狩猎民族古朴、粗犷的遗风。在反映满族社会生活的满族作家作品中也有所描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装束时曾写道:“颈上挂着长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老舍先生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我在降生前后,母亲当然不能照常伺侯大姑了,这就难怪在我还没落草儿,姑母便对我不满意。”  相似文献   

16.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族源上说,先秦时的肃慎与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是满族先世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族称。满族居室与建筑是同满族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不断进化、、完善的。同时,与满族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紧密相关。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高寒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与满族居屋、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满族的居室与建筑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征。 满族先人居室经历了一个由地下到地上,从简陋到复杂的漫长过程。虽然年代久远,史书汜载甚微。但从一些资料的片言只语中仍可窥其大略。肃慎、挹娄均处于原始氏族社会,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畜牧经济占有一定的地位,养猪较为普遍。由于地处高寒,生产力低下,生活艰苦,故其居室为约100—200平方米长方形地穴式或半地穴式。“挹娄”满语为“穴”的意思:因“常为穴居”,故得名“穴中人”。但并非终年穴居,据《晋书》等记载,“夏则巢居,冬则穴居”。“巢居”类似从前东北山区常见之“马架子”、“窝棚”。挹娄穴居“以深为贵”,故“大家深至接九梯”(《后汉书》)。“挹娄……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其人不洁,作  相似文献   

17.
曹德全 《满族研究》2003,(2):84-87,96
“满族八大姓”历来在民间有此说法,但这“八大姓”含义是指地位显赫还是指人口数量多?其中有何联系?本文通过《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等历史文献记载,论述了“满族八大姓”的来历。  相似文献   

18.
关纪新先生新近问世的专著《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以“满族小说”为出发点和核心研究对象,贯穿清代到当代的所有满族小说,重新梳理了“满族小说”这一概念,建立起满族小说的前后相继的脉络.本书旨在于揭示清代之后,满族文化如何与汉文化并行交汇,互相影响并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9.
由辽宁省民委副主任杨丰陌同志主编,辽宁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满族的这些事儿》面世。作为该丛书的一部分,由前丹东市政协主席曾武同志和杨丰陌同志共同主编的《满族民俗万象》和《满族特色食品》先期问世。《满族民俗万象》一书选取了在满族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并且最能反映满族历史与文化特色的服饰、餐饮、建筑、节日礼仪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将一副颇具民族风情历史画卷展现于人民面前,以期还原满族民俗的原貌。满族的饮食风俗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文化。《满族特色食品》的出版起到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本满族饮食大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很好的介绍了满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品尝满族食品,不仅是口感上的享受,更是精神饕餮。两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这也是《满族的这些事儿》丛书的一个特色。这个系列丛书旨在全面系统的展示满族文化的发展进程,最为了解满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它的出版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文化工程。《满族的这些事儿》丛书得到了国家及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辽宁省民委主任包玉梅同志为该丛书作序。《满族的这些事儿》出版@晓薇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东北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并且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满族先世的历史源远流长,有考古实据的历史就有6800年以上.满族先祖在千年前的靺鞨人建立的臣属大唐的渤海地方政权时期的音乐即“渤海乐”和女真所创作的“女真乐”和清代的“满洲音乐”,已成为东北古代音乐的主体.满族音乐内容广泛,种类众多,音乐旋律优美流畅,有鲜明的节奏个性,风格独特.然而,从清朝灭亡,到东北的伪满洲国,到解放后的文革,满族文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灭绝性的打击,使满族的民粹文化消失殆尽.满族音乐文化也在这一浪潮中走到了消失的边缘.本文尝试从政府、学校、媒体、企业等多个角度对满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对策,为满族音乐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