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史研究》2006,(4):145-145
本书为多位作合写的关于中日丙国近代关系史上重大事件的论集。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事实与历史认识”,包括以上篇目:《中日关系史的语境——19世纪后半叶》、《关系紧密化与对立的原形——从甲午战争到“二十一条”要求的提出》、《“反日”、“反中”循环中的日中外交——满洲事变前夜》、《围绕〈田中奏折〉的论争——实际存在说与伪造说之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论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论语”一名之来历及含义、《论语》的编纂者、历代注本、历史影响、时代价值、出土文献、海外传播等七个方面,对中国学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论语》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水南交盘会     
《神州民俗》2007,(8):36-36
清代广东著名学者、东莞龙溪书院山长韩荣光《龙溪竹枝词》有云:“香尘十里绮罗堆,竹轿纱窗四面开。堤上行人纷似织,交盘会到水南来。”说水南交盘会是东莞大型民间风俗活动。唐《四时宝镜》说“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文献》杂志今年第一期刊发了我几年前写的《再议&;lt;赵志集&;gt;》一文。原文原分三节,为一:关于《赵志集》的校录.二、关于《赵志集》诸诗的作者;三、《赵志集》作品产生于初唐补说,或许是因为版面原因.第三节在发表时被删去了。我觉得删去这一节.文章就不完整了.因为前面也已提到“作品的时代归属”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赵志集》的研究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学者也有不同的意见,这里借《古籍研究》一角将这一节发表出来。以与对这个问题尚有兴趣的同道切磋。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庞朴先生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先生学识渊博,思路宽广,为学善于小中见大,爱用“汉学”方法钩稽“宋学”课题,每每新见迭出。他气度温文尔雅,说话不瘟不火,与人相处时是宽厚长者。因此,学者圈中多尊称他为“庞公”。 结识庞公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庞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1982年,他在《人民日报》上率先发出“应该注意文化史”研究的呼唤,并和朱维铮教授一起主编《中国文化史丛书》。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学术史上,王国维是深受新老学者推崇的大家之一。他集宋代词句概括出的治学“三境界”广为传诵,引起后世学者的强烈共鸣,许多人一生以此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分别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相似文献   

7.
“四始五际”是汉代四家诗中《齐诗》的主要理论之一。历代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特别以清儒成绩斐然。但其中亦不免不足和偏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齐诗》“四始五际”理论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以下简称《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是日本学者松本真澄历经多年研究,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撰而成。该书于1999年由日本多贺出版社出版,200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鲁忠慧翻译的中文版。  相似文献   

9.
从学术史来看,经与史是宋代《左传》学研究最重要的二重路径。在宋代经学疑经思潮背景下,学者们对《左传》作者的身份及形成时代提出了怀疑;对杜注为代表的解《左传》之“例”,特别是其中的“从赴告”说之牵强提出批评;对《左传》中不符合义理之处进行批评与改造。经学上的怀疑与批评降低了《左传》的经学地位,从而使其史学特性受到重视,一些学者把《左传》当作史书来看待,肯定其作为编年体的典范对宋代编年体史书编纂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左传》进行史学改编,促进了宋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重视《左传》蕴含的史料价值,据此对春秋历史发展大势以及制度沿革作出考察。宋代经学上对《左传》学旧说的怀疑与批评,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此同时,伴随着《左传》经学地位的“降格”,其史学价值则得到了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史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受到海外学者的强力诱导,但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是一个例外。其实,从事此方面研究的西方学者并不乏人,费文恺、史华兹、哈里森、刘广京等皆其代表。海外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也曾一度兴盛。然而,这些成果译介引进到国内的却寥若星辰。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的《革命与历史: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①一书在中国大陆的面世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德里克是一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领域研究有素的学者。他的研究集中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史学。1980年伊格尔斯领衔主编的《历史研究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走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1929年郭沫若写作《中国古代社会》这部巨著时,在《自序》中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片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他还说自己所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其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随着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研究的日益发展,时至今日,学者们所见到的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有些中外学者对夜郎族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苗族说,白族说,濮族说等。如早在1916年,就有法国学者马司帛洛在远东法国学校校刊上,发表《秦汉象郡考》一文中说:“竹王统治之夜郎国,亦苗种也。”中国学者马长寿于1935年5月,在《民族学研究集刊》发表《中国西南民族分类》一文里,也说:“夜郎为苗族所建。”朱希祖于1939年9月,在《青年中国季刊》第一期发表《云南濮族考》一文中说:“濮与僰实同一种属族。”在论述中,是主白族说的,但把今仡佬族先民“濮”与白族先民“僰”混为一谈了。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里说:“夜郎系濮族  相似文献   

13.
“过去和未来,是人类探索未知事物的两极。从梅花易数、玛雅文明、水晶头骨,到好菜坞预见未来、穿梭时空的科幻大片,人类永远也没有停止对未来的预测和想象。越来越多的”异想”逐步变成现实,创新与想象被不断鼓励,模糊了技术专家和思想家的界限,也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美国学者斯科特·斯奈德的新书《4G革命——无线新时代》序言如此写到。  相似文献   

14.
丁晨 《丝绸之路》2011,(19):46-49
一提起蜀道,人们首先会联想起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千古绝句。清代学者严可均编纂的《全三国文》诸葛亮名下收录的一篇《黄陵庙记》记述了诸葛亮“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说诸葛亮进军四川之事。南朝历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释中曾引《魏略》一书,已用“蜀道”一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近年来对满族史与八旗制度史的研究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二三十年来美国汉学界对满族史与八旗制度史研究的概况。通过对“汉化”之争、满族族群问题研究、满族与八旗制度研究三个方面的综述 ,介绍了美国学者罗斯基、柯娇燕、埃德伍德·路斯、欧立德等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对我国满族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学科专业目录包括14个学科门类,其中在交叉学科门类下列有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可授予法学、文学、历史学学位)。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学界对此反响热烈。《光明日报》《学海》等报刊为此发表了众多学者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与层面论述设立“区域国别学”的重要意义。((1))首都师范大学还于近期成立了新的学科平台——国别区域研究院。应该说,设立“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社会与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藤田和芳决定把他的“革命”带到中国。2013年7月9日,他的中文版自传《一根萝卜的革命》在北京举行发布会。这天,为他“站台”的有著名学者秦晖和资中筠。来到中国之前,藤田和芳特意为签售练了汉字——“有机农业是和平的农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叙述学典范的《史记》,自19世纪开始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注。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关于《史记》的研究著述蔚为可观,在美国汉学界已然发展成研究的经典领域。本文即旨在梳理百年来美国学者从文本、史学、文学和哲学视角研究《史记》的具体状况,评说他们在研究《史记》时所提出的新见解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读《说文》札记一则李守奎“串”字不见于《说文》,但《说文·心部》有一“患”字:患,忧也。从心,从上贯□□,□□亦声。古文从省。……《说文》对患字字形的分析颇为费解。后之学者多已看出其中破绽,或谓之“亦近于望文为义”①或谓之“乃浅人所改窜”②。然大...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他从24岁到66岁,在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活中,共写诗词四千多首,其作品具有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东坡不但是诗人、词人,并且还是散文家、书法家、画家和对音律有研究的学者。他喜欢平话,懂得园林艺术,精于鉴赏吉金乐石,可以说在文学艺术方面是位“全才”。尤为可贵的是,他还对健身之道颇有研究,写过《问养生》、《论修养寄子由》、《养生说》、《续养生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