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本书主要借鉴话语分析的方法,努力突破20世纪80年代启蒙主义的国民性研究,也避免了由于简单挪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而产生的误读,考察了国民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它和"启蒙运动"之间的渊源关系,对晚清至"五四"时期的国民性话语作了细致和系统的研究。在历史的脉络中,主要着眼于中国国民性话语的具体实践,从文明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问题、奴性批判、道德批评、种族问题、国粹问题、个人观念、乡土问题等不同层  相似文献   

2.
张艳国 《史学月刊》2003,2(11):44-51
国性论、国粹论,滥觞于晚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它们成为旧文人旧思想护圣守旧的工具;同时,又是新文化新思想排孔开新的靶子。由对于国性论、国粹论的批判,到主张国民性改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由关注思想文化问题到关心社会主体——人的问题,这本身就体现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化和进步。因此,理所当然地说,文化新人对国性论、国粹论的批判,既是五四时期排孔开新文化主题的题中本义,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晚清思想史学术史固然要重视国性论、国粹论,而研究五四思想史学术史也不能忽视国性论、国粹论。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中天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问题考察李学智天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是天津“五四”运动的重要内容,亦是商人参加“五四”运动的最主要的形式。本文拟对此作一考察,或许对全面了解天津“五四”运动的情况,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商业资产阶级的性质,不无稗益。(一)...  相似文献   

4.
<正>1979年《世界上古史纲》上册出版后,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对古代城邦问题展开了连续不断、日益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古代城邦问题的讨论实质上是对于古代世界早期国家形态的探索和考察,本文拟将中国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讨论情况作简单介绍,以增进国内外学者在古代城邦问题上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早期在政治上就具有强烈的参予意识,并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认识和由此提出的种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方面。(一)忧国忧民的参予意识——“五四”前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思考毛泽东青年时代就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自勉。他的忧国忧民参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1、“积弊甚深”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个人观念的提出构成了反传统道德的历史性力量,个体的独立和觉醒作为现代的原则被确立下来,这标志着对传统的批评和国民性改造所能达到的历史与人性深度。当然,批判传统文化,提倡个人独立的文化运动也不能完全被个人主义话语所涵盖。五四时期的个人观念也必须被置于与民族、社会、国家的关系中加以理解,个人观念的张力性结构在五四的思想表述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国家及社会各界开展了较为密集的纪念活动,学术界众多知名学者均撰文发声,对于五四的诠释方法和讨论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有关五四的新近出版物中,杨念群的《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上海人  相似文献   

8.
近年美国关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研究王笛8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城市研究似乎成为美国中国史研究的“显学”,有成就有影响的学者纷纷加入中国近代城市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将考察最新的(大多是90年代的)研究成果和他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或许可以给国内学者关于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9.
"环境转型"研究是当前法国环境史学界最为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其核心目标是要回答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社会所发生的"环境转型"的特点、动力和历史根源问题。关注环境问题的社会氛围、法国环境史学的扎实基础、相关史料的逐步开放以及学者们的不懈反思和探索,是"环境转型"研究能够破壳而出的几个关键因素。在研究方法上,基于对布鲁诺·拉图尔理念的不同解读,学者们形成了两种考察路径。在考察主题上,学界的讨论主要围绕"环境转型"参与者的角色、"转型"中所表现出的法国文化特性和"转型"的跨国或全球性起源等问题展开。未来的"环境转型"研究可能会在地方性和全球性两种考察取向之间并行。  相似文献   

10.
学者关于敦煌氏族谱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聚焦BD08679号的年代、性质及真伪问题,二是关于不同氏族谱的关系考察。学者对于氏族谱的讨论多集中于文书写卷的层面,对于氏族谱所载姓望内容的考察,较为薄弱。近年新出大量碑志资料,为继续研究氏族谱提供资料支持。氏族谱研究,应该实现从名到实、从谱到氏族的转变,从而成为中古士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深入探讨“五四”对中国的影响及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撞击和相互交融的历史经验及历史教训。由北京中国文化书院、二十一世纪研究院(北京)、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香港大学中文系四单位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联合于6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办了“‘五四’”与中国知识分子国际学术研讨会”。 参加大会的有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南朝鲜、美国、苏联、中国及港台地区的130多位著名学者专家。与会者主要以“五四”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为议题,就五四与传统文化、五四与西方思潮、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现代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等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除主题发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敏锐的观察到,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陈独秀在对阻碍国民现代化的传统恶习进行批判的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大量的付诸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国民性思想体系。因此,对陈独秀国民性思考的整理和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平民意识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朱志敏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有关这一划时代历史事件成因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一些看法似乎已成定论。但是随着近年来学术研究方法的更新、范围的拓展和讨论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此课题的兴趣有增无已,不断有新...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将近八十年了。八十年来,无论是东方或西方、中国和全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我国政治、思想、文化生活起过并还在起着重大影响的“五四”运动,应该有一个再认识、再估价的问题。近年来,对这个问题我有过一些研究和思考,现在我想把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简述如下,供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学者专家参考,欢迎提出批评指正。对“五四”运动的评价,我个人认为不应因袭过去的陈说,将“五四”时期的文化简单看作是“文白之争”或“新旧之争”,因为这两个概…  相似文献   

15.
一、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兴起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开始的中缅印交通研究,20世纪40至70年代不少学者对此发表过专门论著进行讨论,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这个具有国际学术意义的重大课题没有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直到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古代交通与贸易问题,开始受到相当的重视。一批学者考察了从四川成都到云南腾冲的交通线,明确了这条线路的主要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一 关于初期王朝社会结构的讨论 20世纪末以来,中国以及海外学者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前两千年纪至一千年纪黄河中游流域相继兴起的国家群问题。中国学者称之为“三代”或“夏商周”问题,日本则自1990年以来称之为“初期王朝”问题。近年来,对于这些国家群,特别就其成立过程以及社会、文化的结构进行讨论的论著,在中国大陆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7.
对国民性的探讨与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外思想家和外国传教士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反省的核心。因此,探索中国国民性的来源对中国国民性的改造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试图通过对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特点的分析与理解,以国民性中常见的一些表现为例来探索中国国民性的乡土来源。  相似文献   

18.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是"五四"前后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者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关于何炳松史学的研究层出不穷,学者们对何炳松本人和其传播西方史学、对中国新史学所做的贡献、史学思想和其历史教育思想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轰轰烈烈地打倒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的思想运动。罗家伦就是“五四”运动造就出来的并对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人物。早年他是一个爱国的学生,留学归国后,又出任各著名大学教授、校长,并参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外交事务。作为学者,他以整理与研究近代史饮誉一时,晚年又在台湾主持国民党党史工作。作为以“五四”为起点的学者而兼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洪亮 《史学月刊》2000,(6):135-141
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即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对于国民性改造的紧迫性、内容、方式等重要问题都做了大量扎实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近代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国民性改造思潮。在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而人的改造再次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的今天,加强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研究无疑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本拟对建国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概述,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